<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范培松:关于散文

        2013年05月24日 14时39分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散文者众。尤其是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学者、明星们统统涌向散文领域。有的也靠了散文成了“大众情人”。真没有想到,散文竟能有这样的辉煌的今天。 

          佳作倍出,群星灿烂,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的名家名单。 

          火爆却也引起人们对散文愈来愈怀疑,究竟什么是散文?或许,对它的定位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上世纪初,周作人在《美文》中对散文定位的重要的一条散文必须“是艺术性”的。散文是艺术品,应该是社会的共识。什么是艺术?打个比喻,我曾观赏过一位着名昆剧表现艺术家演出,她一登台,仅走了几步,把袖一甩,就引起观众的喝彩。为什么?因为她在舞台上的走路甩袖,就是艺术!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么走路怎么甩袖,人们都不会喝彩。这是本质的区别。我们很多作家就把平时走路当艺术,以为只要把生活中一件事一个人一点情抒写清楚了,就是散文,天大的误会!特别是有许多小说家,他们酷爱写散文,一本又一本的出,用的策略是描写一点情节,或对人物的一个片段勾勒一番,对读者刺激一下,就成了一篇散文。所以读他们的小说,可以肃然起敬,但是,读他们的散文,反差太大了。我曾想为自己的研究生选几位当今一流的小说家的散文作为范本来研读,但是实在遗憾,令人失望。他们的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令人吃惊!很多大家也避免不了,就以张爱玲来说,她的小说当属一流,但她的散文,除了《夜营的喇叭》和《爱》等少数几篇外,其他的也属一般。现在一些作家藐视散文,结果自己变成了散文油子,他们写得快发表得快,读者读得快也忘得快。殊不知散文是以两个品位显示高低,一个是艺术品位,一个是情感品位。我们可以把20世纪的一些经典散文名篇,如周作人的《初恋》,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拿来研究一下,就可以得到什么是散文的两个品位。王国维说的“散文易学难工”,是何等的有现实意义。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1936年《大公报》在评奖中,对何其芳的获奖散文《画梦录》下的赞语是:“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在市场上虽曾走过鸿运,在文学部门,却常人轻视。《画梦录》是一部独立的艺术创作,有它超达深渊的静趣。”这段赞语似乎是特地为80年后的今天的散文创作准备的。 

          以“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冒充“独立的艺术创作”,难道不是当今散文一景吗? 

          写散文,不要轻佻! 

          敬畏散文! 

          来源:文学报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