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柯江:风来道墨香

        2013年05月24日 15时38分 

          在很多年里,我曾几十次来到茅山,可大都在茅山脚下的镇上和新四军纪念馆里,真正拾步登顶茅山,却只有三次。 

          第一次登顶茅山是80年代初的春季,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长老史领我登顶茅山,观宫问道。那时候山路不能走车,只能步行。约摸走了一个多钟头,才到达顶宫“九宵万福宫”,抬眼看到一位身着素袍,头戴道冠年逾花甲的道长和两个道童在山门前搬砖垒瓦。道长是老史的好友,他放下活计领着我们观瞻这座古老的道院。 

          道院正在恢复重修的过程中,斑驳的围墙显出古旧的黄色,大殿空荡,神像破损,更无香火人声。然而,道长却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谈茅山的风水,谈道院的历史辉煌,谈茅山始祖三茅真君的得道飞升,谈葛洪的《抱扑子》、陶弘景的《神农百草集注》和《瘗鹤铭》,以及昭明太子读书台、《昭明文选》和茅山道符的神妙,可他谈的最多的却是要尽快重修茅山“九霄万福宫”,尽快让信道的人登山上香,礼叩道义。道长还指着山对面“元符万宁宫”和“崇禧万寿宫”遗址说,他要穷尽毕生精力,重建二宫,重振茅山道院,光大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道长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也就是那一天,我才知道茅山道教昔日的辉煌了。原来,茅山道院除了“三大宫观”之外,在宋朝鼎盛之时,共有一百二十四座名庵和几千名道士,香火旺盛之时,香客日盈逾万。可见茅山道教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地位与份量了。 

          那一天,道长在天台旁设案请茶。他边请品茅山青峰,边让道童捧出镇山之宝,茅山“四宝”让我们观瞻。茅山“四宝”的珍贵和非凡的来历让我大开眼界,为之动容。未了,道长在一方黄帕上,润沾朱砂盖了一枚“九老仙都君印”奉之,令我大为感动,顿觉道悟开启,心知,这黄帕是道长赠送的一种祝福,更是一股道风,吹进我的心底。那一刻,我真正体味到茅山道教文化的道风墨香了。 

          第二次登顶茅山是90年代初的深秋,还是老史引我二登茅山,这一次登顶茅山,情形大不相同,修缮好的茅山道院,建筑雄伟壮观,殿宇金碧辉煌,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道乐弥散。回身又登临建成开放的“万符万宁宫”更是香客拥肩,挪步难行。人们拾级直奔老子造像,一睹神采,尤其是仰视老子造像神掌二指间天成的巨大蜂巢,更是神奇不语。这蜂巢印正了远近香客蜂涌而至的符音。道长讲述重塑老子神像,重造“印宫”时出现的种种神妙奇象,大赞茅山风水神韵。未了,仍然是道童奉茶,谈经论道,观瞻茅山“四宝”,又展黄帕,沾朱砂润泥盖上“九老仙都君印”奉之,又让我享受了一番道光墨香。 

          第三次登顶茅山是2008年的初夏,登上山来,观瞻“顶宫”与“印宫”两座气势磅礴的道家宫观。然后登顶俯瞰山下,山野之上,阡陌纵横,车来车往,幢幢农舍小楼,红白黄蓝相间,青青水田风来飘香,池水如镜,溪流淙淙,引人遐思。举目远眺,层层云雾飘渺,苍苍峰峦隐现,其山其水其云其雾,其宫其观其塔其音,在闪烁的流光之中,变化无穷,景象万千。 

          道长笑吟吟向我们展开一张重造华阳隐君陶弘景“崇禧万寿宫”建筑群图。道长指着“华阳下宫”遗址说今年就开工。在建筑图上,我看到了陶弘景的华阳殿、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尤其道教博物馆和传播道教文化的道学馆,仿佛看到了昔日茅山道教的恢宏,闻到了陶弘景宏扬道教文化,提倡儒佛道三教合一而共筑国家和谐,昌盛民族的道光墨香了。 

          三次登顶茅山,三次与道长品茶论道,又三次观瞻茅山福地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慨叹,茅山的盛衰兴落是随着时代的盛衰兴落而变化着,可以说是盛世修道,乱世灭道,盛世兴旺,乱世衰落。如今的茅山已建成集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圣境,它将在山水之间,在晨钟暮鼓当中,在人与人的心灵里面,吹来一股股茅山福地的道光墨香,而这风沁人肺腑,留连不散。 

          登顶茅山吧,来观奇峰过天门,来览山景腑田野,来上古香喝清茶、来听道长说道,观赏茅山“四宝”,然后在一方黄帕上盖上“九老仙都君印”,祝福你,祝福你的家人,你的友人。让你乘风而来,感风而吟,携风而去。这风是茅山的道风,大道之风。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