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心怀善人行远——对话赵本夫

        2013年05月23日 22时46分 

          每当辞旧迎新时,打着“贺岁”招牌的电影、电视剧就蜂拥而至。从《不见不散》、《甲方乙方》到《手机》,冯小刚的贺岁片已成为中国观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适逢冯小刚贺岁电影《天下无贼》武汉热映,看过之后,一个声音响起:冯小刚转向了!

          有喝彩,就有沉思。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着名评论家仲呈祥说:有一种文化就是愚弄受众,把人们搞得只会笑,却不知为何要笑,这是危险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许多贺岁片只是搞笑,把只会搞笑的明星当成了我们喜剧的主将,而又远不能与侯宝林、卓别林相比。我们需要笑声,但笑要有品位,要有文化内涵。

          《天下无贼》是怎样一个作品,竟可以将冯小刚的贺岁片扳向“品位”的轨道。记者连线电影“母体”———小说《天下无贼》的作者赵本夫,以求为读者解。赵本夫为人一贯低调,很少接受采访。托《钟山》副主编贾梦玮先生“打招呼”,1月20日晚,记者与赵本夫完成对话。

          “贼”出世已6年

          问:《天下无贼》这篇小说1999年就在《作家》上发表了,还获得过第八届小说“百花奖”。可举世关注,却是在被冯小刚导演将它搬上银幕之后。

          赵:你是说我沾了冯小刚的光?

          问:难道不是?

          赵:被改编成电影,确实扩大了我作品的知名度。但不要忘了,是先有我的小说,才有冯小刚的电影。

          《天下无贼》发表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等五六家电影厂向我伸出了改编的橄榄枝,最终,峨嵋电影制片厂下属的一个影视公司得到了影视改编权,其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耽搁。对这篇小说一直心存好感的冯小刚,在葛优妈妈的帮助下,2001年从峨影厂购买到了改编权。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