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苏童:不怕被遗忘

        2013年05月23日 22时50分 

          我还在学校时,曾听过一场苏童的讲座,记忆里他在学生们面前健谈、随和,时不时幽上一默。犹记得他坚持给满座的学生鞠了一躬,不带任何做秀的味道,那样一个人到中年仍带着天真的他,实在是可以用“可爱”来形容。 

          后来,与众多同行一起采访苏童时,对着摄像机、话筒和录音笔的他,不苟言笑,遣词造句堪称“精打细算”。据说作家本人曾形容,面对媒体时“像葛朗台清点金币一样清点自己的语言”,此一说还真是贴切。 

          谈及他在面对群访时的寡言,苏童不讳言自己在面对媒体时“很警惕”——在经历了几次被胡乱编派后,他已经习惯了谨慎。这一次,当我和他默契地不八卦隐私、不谈论是非时,面前的苏童又让我想起大学时代曾见过的他,就着一盏清茶、一支接一支的香烟,谈笑风生,时不时调换着最舒服的坐姿,闲闲聊开他的新小说,聊那些让他充满热情的短篇小说,聊那条让他情怀所在的、书写不尽的“香椿树街”…… 

          联想几年前他在谈到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时曾比喻,“菜农提着篮子去市场卖菜时碰到了一个大老板,可这对于菜农的生活并没有改变,菜农仍然种他的地,他的菜还是要推到镇上,被默默无闻的人默默无闻地吃掉。”诚哉斯言,身为“菜农”的他,最在意的、最愿意谈论的,不过是他种出来的“菜”的品质。 

          孟姜女的神话——《碧奴》“我迄今最成功的小说” 

          苏童在年前把《碧奴》完稿交给了出版社,他随即开始给自己放大假,写长篇总是累人累心,所以这阵子他不打算安排任何写作计划。“什么事情都不做,接下来去旅行一段时间,先去美国,3月去香港。” 

          交稿后的他,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又轻松又失落”。原本天天有重担压在身上,每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持续了好几个月,现在故事讲完了,小说交出去了,那心境便好似“把船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