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梦醒起来见太阳》(长篇诗歌)

        (2017-10-23 15:08) 4779638

          

        《梦醒起来见太阳》(长篇诗歌)  蔡骥鸣着

          书名:梦醒起来见太阳 

          作者:蔡骥鸣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

          ISBN:978-7-5594-0448-0  

          定价:28.80元

          作品简介:

          《梦醒起来见太阳》,是江苏省作家协会重大现实题材签约项目。中国第一部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长篇诗歌。

          该书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题写书名,《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胡弦写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于近日在连云港举行了新书首发式。

          诗人以诗歌方式展示当代世界性的环境保护问题,用犀利的笔触、敏感的思维、新奇的意象,揭示了日益严峻的人类环境现实,体现了一个作家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作者简介: 

         

          蔡骥鸣,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

          蔡骥鸣多年来主要从事诗歌和文艺评论写作,在各类报刊发表文艺作品数百篇。作品曾被《青年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有诗文集《行云飞雪》四卷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合作翻译诗集《心之回响》(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版);梦醒起来见太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主编和编写连云港地方历史文化十余种。

          

          目录:

          诗歌分为序,尾声和中间的十个部分

            

          第一部,错乱的梦境

          故事之一,处女座家族

          第二部,难启的帷幔

          故事之二,肺癌患者

          第三部,丢弃的世界

          故事之三,环卫工

          第四部,异化的畸型

          故事之四,医院

          第五部,癌化的皮肤

          故事之五,失地的农民

          第六部,怪诞的脸谱

          故事之六,塔吊工

          第七部,孤独的和弦

          故事之七,捕鲸

          第八部,强暴的舌头

          故事之八,大头儿子

          第九部,消融的冰川

          故事之九,狩猎者

          第十部,失律的时钟

          故事之十,沸腾的日子

          尾   声
          

          序:

          

          歌诗合为事而作

          ——《梦醒起来见太阳》序

          胡   弦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说明了文章或诗歌创作既要贴近时代,又要反映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当代诗人从来不乏贴近生活,从来都是时代的体验者、感悟者。但诗歌又是一种极其小众、高雅、甚至小资的艺术。所以诗歌的写作以及诗歌的流传至古及今都是局限于一部分人,不会是大众的。从朦胧诗发韧之今,诗坛之外的社会便流传当代诗歌衰落、没有诗歌或没有好诗的论调。我是从来反对这个说法的。不仅仅是从诗人的数量、诗歌创作的数量,以及诗歌的总体质量和水平,都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是与当今世界诗歌发展的总体步调是一致的。

          江苏省这些年诗歌发展很旺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优秀诗作。他们关注现实冷暖,关照内心世界,用独特的诗歌表现语言,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兴观群怨。诗歌创作既是历史的记录者,其本身也是社会生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如今都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现代的物化和科技的推动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都成为诗人心灵触动的缘由。诗人蔡骥鸣选择了当今世界最被关注的环境问题作为他审视的对象,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在他初步设想写这部诗的时候,就被省作协列为重大现实题材创作项目,看来是情有可缘的。

          一年中的日子/就这样,被半透明的物质掩埋/人们像驴子一样,蒙住眼睛/听着吆喝干活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我们很难受,在雾霾中生活的日子谁都觉得不好受,但我们谁又没有办法去解决。

          渣土车把城市的心掏空/鲜活的肌肉被人造皮肤代替/凸凹不平、高低冥迷/冰冷坚硬得像死去的尸体/又像一簇簇癌变的肿瘤

          城市盲目的扩张,我们既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同时现代的城市病又接踵而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后会发展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住在各种各样的/化合价和分子结构中/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逃脱被改造的结局

          而科技的发展呢,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体验着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隐藏着很多无法预测的隐患。比方那个为我们造福的“核能”。

          核的前途一片光明/没有任何人能够抵御她前行/我们未来只有与她结成伴侣/体验着被虐待的欢愉

          总有一天,我们生活的这块大地,会是这样的情景:

          掬一捧水饮之的昨日/不再重现,人们把头伸进狭窄的/塑料瓶中,汲取最后一滴/甘露。瓶口卡住脖子的同时/也截断了人们的希望

          一个老女人/胸前挂着干干的布袋/脸上,树皮纵横/这就是我曾经水灵灵的母亲

          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难道你的心灵一点也不被触动么。

          我们时常得意于精心布局/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为了一念之欲/疯狂地讨取万物/谁也没有停歇的意思/更没有人率先止住脚步

          人类的欲望无休无止,贪得无厌,但自然界的万物却是有限的。我们也许会杞人忧天,我们生存的地球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会因此走上一条竭泽之路。

          即将灭绝的动物们/始终想不出对策,即使/放开政策,也生不出二胎或更多/等待它们的,只有/坐在教科书中养生

          动物甚至比人面临的现实环境还要残酷。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物种在灭绝,也许最后这个世界只剩下人这个孤家寡人了。

          实际上,平庸者一样不能幸免/伐木者从来不认识侥幸/我是屠夫,不管你是怎样/我只认识刀刃,刀刃只认识/可以宰割的事物

          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有什么理由可以侥幸呢。

          一些人喋喋不休地痛骂/断子绝孙的勾当/像一块块大石头扔进水里/沉重无比,却/杳无音信。另一些人/喜滋滋地如法炮制/舌尖上的美味,让喉咙/听从喑哑的指令

          我们在痛骂的同时,也不自不觉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同谋。也许我们的未来会是这样的种情形。

          我们注定被稀释/重归大禹时代的洪荒/诺亚方舟在传说中建立/又在现实中解体/没有人能为自己找到一条上天的路

          生活的快节奏,高速发展带来了狂热,但谁能停下来思考呢。

          只有老子,灵魂睁大眼睛/在冷冷地盯着/这时候,要是来一场雪就好了/就像宝玉,繁华之后走向/那一场弥天的大雪

          这种深入事物本质的思考很多,诗歌带来的语言张力很大。全诗共十个部分,夹叙夹议地反映了当代世界最突出的一些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的污染、垃圾、能源、生物物种消失、城市化、温室效应、土地沙化石化、食品安全等等问题,都在诗中有所展示,有所思考。

          从来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自有不同的分析研判,我不作艺术上的技术分析,我认为纯属多余。如果你喜欢,它就是好的。诗歌的写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每一种艺术形式,只要表达到极致,都能产生憾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我们期待中国第一部探讨环境问题的诗作,我也希望你能关注他,并且读下去。

          

           简评:  

        唤醒人类的迷梦,迎接觉醒的阳光

        ——蔡骥鸣长诗新作《梦中醒来见太阳》简评

        张景兰

          

          近日,由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蔡骥鸣历时三年创作而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诗《梦中醒来见太阳》,以其深刻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主题和宏大而严密的体制结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肯定。说实话,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国现当文学研究的业界人事,我却好久不读诗了,更何况这么长的诗!然而,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首长诗的电子稿的,整体的感受是震撼和过瘾!宏大的构思,深刻的反省,对当下中国乃至人类的病症作了全面而具体的呈现,读之不能不动容深思。其结构形式的独创性,意象纷呈而精警深沉的诗句,神思跨越而酣畅淋漓的节奏,等等,给读者带来强大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享受,是真正的诗。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稍作展开:

          一、题材的开拓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我们知道,当代诗歌在1990年代以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诗歌成为个人深层世界的自白与呓语,在这个越来越物化、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同质化、荒漠化的社会中,诗歌几乎成了遥远而陌生的历史名词,也因许多诗人陷入语词游戏与形式操练中,远离现实也因此被现实冷淡。本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消费化带来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长远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出现了一些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诗作,但在诗歌当中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反映当下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命运困境这一重大主题,还是十分罕见的,也是需要具有极大的创作勇气和艺术魄力的。

          《梦中醒来见太阳》作为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诗,它直面社会现实,关注重大问题,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人的欲望膨胀、疯狂索取、科技对人类贪欲的助纣为虐等当下中国乃至人类的行径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

          面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充满毒素的饮食、空气、土壤、河流,怪病丛生的医院风景、失去节奏的气候病症,以及濒临灭绝的物种、日渐消融的冰川,等等,诗人用具象而又概括性的诗句,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环境病相,发出痛心疾首的呼喊,由对人类的无限攫取的反思上升对整个地球生命的忧患,引发读者的神思和自省:这是中国病,也是人类病,人类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应该从无限膨胀的欲望泥潭中拔脚止步,至少放慢脚步,否则天地倾覆洪水滔滔绝不是痴人说梦,再也没有诺亚方舟可渡,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好干净。

          诗歌不仅描绘了大量的环境病态,还有许多深沉内省性的诗句,促使人们不仅关注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还应当反思整个现代文明走向歧途的文化根源,那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至上、消费主义等等过去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这些物质的囚徒、命运的瞎子、异化的生命从欲望迷失的大梦中惊醒,呼唤人类灵魂的洁净与思想的阳光。

          二、 宏大而严密的构思,完整而独特的结构。

          这部长诗不仅篇幅巨大,而且构思完整,形成了独特的结构。总体上,以“错乱的梦”开始,最后是从恶梦中醒来。除序诗和尾声外,主体部分共有10章,每一章有小引、主体与诗化的故事形式,三部分有总有分,有总体性议论、批判性抒情,又将每一种现象和问题通过具体的社会人群的口吻叙述传达出来,如:

          父亲在饭里吃出沙子

          在奶里喝出三聚氰氨

          在大米里吃出重金属

          在锻炼身体时吸入墨汁一样的雾霾

          

          母亲得了强迫症

          蔬菜洗了一遍又一遍

          吃的时候还像怀孕一样恶心

          原来炒菜时都闻着特别香

          后来才知道那是地沟油散发的诱惑

          ……

          

          打开窗子,外面是一层一层厚厚的布幔

          白天的剧情一直不肯开演

          垃圾尸横遍野

          像极了被翻出来的内脏

          这样的“故事”使诗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当下,而不再只是高蹈的议论与纯粹的抒情。

          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这10个“故事”:处女座家族、肺癌患者、环卫工人、医院风景、失地农民、农民工、捕鲸、大头儿子、北极熊、沸腾的日子,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空气、城市垃圾、癌症患者等具体现象,到乡村被抛弃、河流被污染、土地被毒化、工业排放、核威胁等大环境,以及生物的灭绝、冰山消融等人类整体环境,等等,将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与命运困境几乎都涉及到,全面而具体地再现了当下中国社会环境病态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个故事中,诗歌以交通警察、环卫工人、失去家园的农民、在高高的塔吊上作业的农民工、医生、狩猎者等各种普通人群乃至下层劳动者的命运自白形式,道出了在这个疯狂攫取、环境恶化的过程中普通人的苦难与无奈,真正体现了作者的社会关切和底层关怀,接续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三、丰富的想象、意象纷呈的语言和跳跃的节奏,带来真正的诗味。

          在艺术表现上,全诗既贴近现实,又有超越性的想象,大量运用隐喻、反讽、象征等现代诗歌技巧,以打破感官界限的活泼而耐人寻味的意象化语言,具象而又概括性地展示出我们每一人身在其中的这个或许已经习以为常、或许早已无可奈何的世界,许多富有新颖独到的想象力和语言张力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如:“词语越来越快/嘴唇在一连串的抽搐中/偏瘫”,以放大生活细节的形式,凸显了急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快速而空洞的语言病态,让人想起“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的主持词。

          又如:

          一年中的日子

          就这样,被半透明的物质掩埋

          人们像驴子一样,蒙住眼睛

          听着吆喝干活

          ……

          一千万个甲壳虫在蠕动

          放屁的臭虫打出千万个喷嚏

          钢筋水泥也四处开窍

          磁砖里面留下熏染的乌迹

          ……

          稻香的农村

          纯朴得只有草根的农村

          土黄色泥土的农村

          面目全非

          像化妆后残迹斑斑的脸

          更像一个妓女杂乱无章的床铺

          这些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和《恶之花》风格的诗句,将现代人的盲目命运、汽车拥挤的城市、田园毁弃的乡村等景象,以凸透镜般的独特眼光表现出来。

          又如:

          一个老女人

          胸前挂着干干的布袋

          脸上,树皮纵横

          这就是我曾经水灵灵的母亲

          从“水灵灵的母亲”到衰老枯竭的老女人意象的巨大对比,将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榨取与伤害表达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和“五四”时期郭沫若笔下的《地球,我的母亲》中那个要做地球母亲孝子的时代精神构成了巨大的反讽性对话。

          诗中还有很多富有警醒性和哲思性的诗句,将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高度概括而形象地提炼出来:

          几千年来,我们被掩埋

          我们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

          目的就是要制造出新的垃圾

          然后把我们的后代埋进去

          ……

          每块农田都成为毒素的发酵地

          每个作坊都在拼命地摸黑干活

          每一种要进入口中的食物

          带着原罪,却

          没有人挑起担子

          ……

          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一样

          每个人都是狩猎者

          每个人都在向整个世界索取

          诗人在社会批判中还清醒地看到每一个个体的责任,既看到社会问题,也从自我反思开始,如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表达的“我也是吃人者”,这样的反思和批判是真诚的,彻底的。

          总的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诗,这样的重大主题和宏大构思,在诗歌领域还是第一次,相信一定会载入现代诗歌史中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若能对“见太阳”部分再有些展开,则更加贴合题目所带来的阅读期待。有些地方将当下生活中的粗鄙话语直接用在诗中,个人观感不是太好,尽管可以反讽、审丑,但还要进行艺术转换,毕竟诗歌是语言的皇冠。

        2017年8月28日

            作者简介:张景兰,女,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