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城韵》(报告文学)

        (2019-01-22 16:42) 5556440

         
        《城韵》(报告文学)

          
          书 城韵

             苏州市作家协会

          出版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11月第1   201811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5594–3066–3

              35.00


        文化苏州的新表情包
        丁晓原

          “植物们新鲜光滑的肌理仿佛为了什么特意盛开。疏木绿黄,万物收藏。在这样的天地里,吃茶听书,读书冥想,情深意笃却又那么妥帖悠长。”这里真有点诗意地栖居的味道,令人想象和向往。这是《城韵》中的一处表述,大约可读解为对城之“韵”的一种注释。这当然只是这座城市多味中的一韵。历史绵远而日新月异的苏州,其韵浑厚,其味曼妙,它是一帧气韵生动的“双面绣”,一面是古雅流溢的传统,一面是新潮涌动的现代,这样的化合生成了它特异的城市张力,也酿造出不一样的苏州城韵。新近出版的《城韵》是一部关于苏州文化的纪实,它或如一盘有着苏州文化味蕾的可口什锦,也是一个呈现出苏州文化进行时态的新表情包。

          文化不像经济GDP那样可以数字化地说明,但它却是无处不在。所谓“城韵”,大约就是意指城市的韵味、气质、精神,甚至是灵魂和魅力之所在,它是真正的城市之光。城市文化之于城市,之于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城市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阐释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 言说文化,苏州是一个有底气有资格的城市。文化苏州,绵延着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储存文化”的福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得天独厚,使古代苏州创造着灿烂的文化,使今天的苏州成为一个“有根”的城市。但文化苏州的“文化”又不是一个只让苏州人可以如数家珍的“名词”,或是他者描述苏州历史的“形容词”,它更深的意义是一个表示着文化行动进行时态的动词,即是“文化着”的苏州——“流传文化”(文化传承)、“创新文化”的苏州。《城韵》记写的正是苏州在传承中创造文化的人事物景,而这恰好是文化苏州和这部《城韵》重要的特质和价值。我想文化不只是历史,不只是一潭深水,它是流动着的溪流,是汩汩前行的江河,这是文化城市不竭的生命之源。《城韵》告诉我们的是今天的苏州,不只是在缅怀历史,更是以今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业绩,为未来书写历史。这是苏州之谓苏州的要义。

          《城韵》是一部主题鲜明而叙写丰富的作品,全书凡12篇章,从文化艺术的诸多门类,如文学、书画、音舞、工艺、戏曲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苏州在文化传承与创造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古代苏州在这些方面就有一等的成就,但现时代的苏州人并没有闲坐着消费前贤的丰赡的文化遗产,而是努力在承继中创造属于今天的辉煌。首篇《南方诗学的诱惑》讲述文学之事。文学是文艺的基础,或可弥漫成一种文化的大氛围。当代苏州文学前有陆文夫、范小青领军,现在则由叶弥、荆歌、朱文颖、戴来等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说空间。小说而外,苏州的诗歌、散文也有善可陈。至于报告文学,写作过《昆山之路》《昆曲之路》的杨守松,无疑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此外,金曾豪、王一梅、郭姜燕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以说苏州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片高地。更为可喜的是,苏州文学创作与理论两翼齐飞,范伯群的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开疆拓土,别为一体,鲁枢元、王尧等的理论批评也显示着苏州学术的层级和影响力。其实,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苏州文化为全国瞩目的有很多,比如民间工艺、音乐、书法、昆曲、评弹更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城韵》的作者在书写这些成就时,尽量保持着纪实写作的低调,但实在也难掩欣喜,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如果《城韵》只是表层地呈现文化苏州表象性的成就,那就有点肤浅的“炫富”。但很显然作者的用意和用心,更多地在于告诉读者今天的文化苏州何以使然,即“苏州经验”的书写。当然这种经验写作不是公文式的总结,而是具象可感的叙事。《绘画吴人事》篇就给出了一个有信度的案例,苏州经验就蕴含在这具体的记写中。本章以“古今吴门绘画,跨越时空的对话”开篇,取出“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的艺术展览正在中国美术馆如火如荼地举行之事。“绘画吴人事,曾为天下先”。由“吴门画派”、“明四家”到今天的“新吴门画派”,600年光阴流转,今天的苏州艺术家“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注入现代的元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地调和,直到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路”。在传承中出新,这便是文化苏州持续走高的成功之道。而继承中出新,在当代生活中创造可持续的文化,关键在人。一流的文化有赖于一流的名家,《城韵》以较多的笔墨叙写了三次荣获“梅花奖”的顾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王芳和中国评弹名家盛小云等的人生故事。她们敬业、勤业和创业的艺术精神,她们以艺术为生命的奉献,推高了当代苏州文化的发展,也感染、感动着观众和读者。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一世代有一世代的创造,世世代代就可汇成绵远接续的辉煌。韵致沁人传说中的姑苏,宜居悦人新时代的苏州,不正是这样的么?(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