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看见远方的美》(散文集)

        (2019-09-30 09:29) 5741976

         
               《我看见远方的美》  丁东 着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第1版
               ISBN:978—7—5126—7014—3
         
               内容摘要:本书是丁东先生首部充盈乡土情怀和挚爱亲情的散文集。牵一片闲云,引一抹欣喜,试图以自己的心跳唤来他人的触摸。全书分五辑,这五辑,仿佛五种色彩,渲染了一幅画。“家住长江边”,飘散着乡景、乡事和乡音;“东风那个吹”,融汇着民风、民情和民俗;“花香墨满衣”,翻飞着黄鹂、墨香和私语;“远方有多远”,承载着游历、惦念和思悟;“天空在天上”,挥洒着过往、烛影及性情。作者以一种基于社会真实和生活逻辑的人文关照,实现了自身岁月沉淀的内心精神的书写与表达。
         
               目录
               第一辑  家住长江边
               江尾海头崇明话                              
               难忘当年挣工分                             
               悠悠望海台                                 
               小镇红房子                                 
               小城夜璀璨                                 
               “桃”醉凤凰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蒹葭苍苍双山岛                             
               鸷山,桃源深处的守望                       
         
               第二辑 东风那个吹
               蒸糕过大年                                
               土灶的味道                                
               腌荠豆瓣汤                                
               重吃“黄粮”的母亲                        
               那年那月楝花飞                            
               “漏房”琐忆                              
               香烟缭绕年滋味                            
               又是一年教师节                            
               永远的康乃馨                              
               高考是人生后来的怀念                      
         
               第三辑  花香墨满衣
               何以消烦暑                                
               枇杷的性格                                
               天冷睡懒觉                                
               散步的禅意                                
               老公寄存处                                
               寂寞小人书                                
               同学吐尔逊                                
               赏茶                                    
               不妨白发听新歌                            
         
               第四辑  远方有多远
               拜访红旗渠                                
               摇曳的橹声                                
               在呈坎呼吸                                
               船行易北河                                
               早春白浪河                                
               印象五家渠                                 
               在丸龟逛街                                 
               草海美酒醉吕仙                             
               小城荷伯特散记                             
               父亲当年读共大                             
               腾云驾雾金门桥                            
               写给沿河,或者乌江                         
         
               第五辑  天空在天上
               遭遇德国人的“一根筋”                     
               收纳在衣柜的日子                           
               过年的仪式感                               
               原谅我做你们的先生                        
               莫使金樽空对月                            
               九九又重阳                                 
               寒门再难出贵子                             
               天上不会掉幸福                             
               因为距离,所以美丽                         
               聆听世界杯的教诲                          
         
               时间过得飞快(后记)                       
         
                作家简介
               丁学东,笔名丁东,男,1967年4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民盟盟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简历五行字,风雨三十载。教书8年、教研4年、从政18年。2017年由政府换岗政协,闲暇时光,读书作文,探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2017年5月至今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学习强国》《读者》《散文选刊(原创版)》《华夏散文》《扬子江诗刊》《长江文学》《群言》《群众》《今日文摘》《钟山风雨》《中国旅游报》《广州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建设报》《生命时报》《生活报》《教师博览》《苏州日报》等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诗歌80多篇(首),并有多篇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作品选读
        我看见远方的美(自序)
               自懂事起,远方成了最美好的向往。少年时,曾做过策马扬鞭、驰骋天下的美梦。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抵达的欲望成了生命的动力。
               记得小学一年级那年,我与同桌悄然离家,步行到集镇,一天一个来回。也许是对远方的美没什么概念,把关于集镇的印象连同八分钱买的两根棒冰吃进了肚里。这应该算是第一次去远方。10岁那年,父亲和生产队另一社员,用一条五吨的水泥船,把加工的柳条箱运往上海,我不听母亲的劝阻,硬是上了船。伴随着摇曳的橹声、炙热的骄阳、拖拽的浪花和寂廖的星空,经过一个星期的艰难航程,终于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看到了人潮的涌动,看到了都市的妖娆,看到了高楼的巍峨,看到了海关的大钟,看到了远洋的巨轮,看到了……这记忆一直储存脑海,挥之不去。之后我没有到过比上海更远的远方,直至19岁,考上上海的大学。而这是否冥冥中的注定?四年的时光,得益于大都市海派文化的浸润,我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中山北路文艺青年”,学会用稚嫩的笔记录所见的真、所见的善、所见的美。
               我一直固执认为,纯粹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遥远之地。工作三十年,年愈知天命,其间,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甚至浪迹天涯。那烟波浩淼的青海湖,群鸟飞掠,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在风吹草低的呼伦贝尔草原,策马飞奔,是何等的心旌摇荡?置身边陲讷河,风光旖旎,又是何等的心潮澎湃?徜徉伊犁河谷,看到的难道仅仅是祖国疆域的辽阔与壮美?雪山的圣洁、纳木措的清冽、布达拉宫的经幡,每一次停顿,何尝不是灵魂的激越与升华?在澳洲最南端、靠近南极的塔斯玛尼亚岛,漫步荷伯特街头,与当地居民简单交谈,是何等的悠然和惬意?世界尽头好望角的海天一色、空蒙无垠,看到的难道仅仅是自身的渺小与苟且?……在腾冲、在三亚、在高雄、在维多利亚、在丸龟、在尼亚加拉、在国王湖、在劳恩堡、在多伦多……放开心态,我看见了祖国的美、世界的美。美在远方,美仑美奂。
               诗人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从这一意义上说,远方之远,又怎能以物理距离界定?远方固然有美丽的风景,而内心世界岂不更是风光无限?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总有些地方要去,但也总有些事情要做。这“要做的事情”,我想,正是文人墨客所说的“诗和远方”。这“诗和远方”,实际就是藏于心底,与灵魂勾连,常常在心湖泛起涟漪,却永难抵达的执着、惦念与欢愉。多数人因谋生计,尽管按捺不住,却也无暇顾及。我更不例外。好在时光不迫,老天眷顾,早早赋闲,这内心养着的一匹马,跳将开来。跨上心意的骏马,以文字为眼,探寻更远的远方的美。两年半来,看一朵朵文字花开,深情无语缱绻。而所有上山过程中的辛苦,都被我在山顶看到的美景淹没了——既温柔了岁月,又惊艳了时光。
               也许,矜持淡定的当下,相伴的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曾经;也许,流年清浅,没人能把握天长地久。然而,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山川岁月,只要远方于心,终不枉年华锦绣。这一季的安然,在文字中修篱种菊,在清寂中附庸风雅,领略远离尘嚣的极美风光,聆听云水深处的曼妙梵音,我看到的是内心的袅袅生香、生动明净……打开心窗,总有温暖流淌心田;睁开双眼,总有美景映入眼帘。即便目之不及、神之不顾,也无须怅恨于美的远去。因为,纷纷扰扰的世界,每天都在变换,我们了解不了那么多;起起伏伏的人生,每天都有失意,我们怨恨不了那么多;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总有过往,我们计较不了那么多。
               在生命这条虽时间有限却宽度无边的旅途之路上,你可以停,也可以走,就是无法后退。站在心灵高处看风景,任何束缚都不能捆绑你前行的脚步,潇洒和从容一如心底的一米阳光,相伴在无论晴天无论阴霾的日子里,属于你的美丽自然不会错过。只是,这追寻美的最佳姿态,不是窥视和攫取,而是致敬和礼赞。
               悠悠岁月,踽踽独行,人生的美景、生命的风光往往出现在内心世界的深远处。这深远处,芳草茵茵,花开满枝。
        原载《长江文学》2018年第3期
         
         
        收纳在衣柜的日子
         
                有这样一句名言,“永远缺一件衣服的衣柜”。此话的受众,自然是女性,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大男人来说,关于衣柜,有着许多难忘的记忆。
               在那挣工分的岁月,物资匮乏,买啥都得凭票,一家人难得做几件新衣服。那些灰乎乎、旧兮兮、乱糟糟的衣物,一古脑儿塞入母亲的嫁妆——一只樟木箱子里。箱子里放不下,便在睡房的角落胡乱堆放,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姐弟三人的穿着,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有衣服遮身已然不错,更不要说男女有别、四季轮换了。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酷热炎炎的夏天,穿一件厚厚的单衣上学,因在教室不允许光膀子,热得焐出了痱子。班主任老师心疼不已,见了我母亲说:“这大夏天的,你好歹给孩子买件背心吧。”母亲咬咬牙,上街花7毛钱,替我买了件白背心。我喜滋滋地穿在身上,度过了整整两个夏天,直至小学毕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父亲外出打工,手中有了些许余钱。要强、爱美的母亲,让父亲砍了三、四棵楝树,把木匠请到家里,打制了一个三开门的大衣柜,柜脚雕刻成虎爪形。又请漆匠给柜子刷上了淡黄色的油漆。虽看上去笨拙,倒也结实。崭新的大衣柜,紧贴着睡房破旧斑驳的墙面,雄赳赳、气昂昂地立着,尤其是它身上的两面镜子和油漆,在昏暗中闪耀着光芒,使睡房一下子光鲜起来。大衣柜被母亲塞进了被褥、棉絮及各类衣物,盛满了母亲对生命的热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衣柜里的衣物,是谈不上色彩和底料的,黑色、灰色主色调,化纤、棉布唱主角。
               以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到过年,母亲都会请裁缝到家,给一家人做几件新衣服。通常是姐姐和我享有优先权,弟弟偶而有份,父母难得添置。从那时起,衣柜里渐渐有了色彩。母亲在衣物中间放上一、两块硫磺香皂,用以驱虫、杀菌。打开衣柜,一股清新、好闻的味道,顿时散发开来。
               我考上高中那年,潜意识中萌发出了对美的追求。当时,“的确良”颇为流行,看其他同学穿在身上,薄薄的、透透的、款款的,既洋气又神气,甚为眼馋。母亲经不住我的央求,也给我做了一件,但穿在身上总感觉异样,偷偷拿火烧了衬衣的丝缕验证,发现竟是化纤混杂棉布的替代品,只能暗自苦笑。
               相伴着衣柜内衣物的不断增多及色彩的丰富,我们姐弟三人长大成人。
               我大学毕业后结婚,妻子单位安排了一间婚房。双方父母给了几千元钱,让我们置办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我和妻子跑遍了县城的家具店,花近四千元钱买了一整套欧式风格的家具,那五开五扇玻璃门的大衣柜,镶嵌着精美的线条,晶莹透亮,典雅气派,算得上是高档货。衣柜的下层空间,我与妻子各占一半,或挂、或叠放着小夫妻俩的毛料西服、夹克衫、牛仔衣、毛衣、衬衣、真丝裙子等,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涤纶和化纤质地的衣物。上层空间用于堆放被褥、枕套等床上用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母亲的衣柜,成了老物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生活日新月异,苦难早已风干。结婚至今,我共搬了四次家。记得5年前的一次搬家,经整理后淘汰的衣物,在客厅堆成了一座小山,收破烂的壮男,楼上楼下跑了好几个来回。结婚时买的大衣柜,由房屋的新主人处置。现如今的新居,不但衣柜宽大,而且在主卧配有衣帽间。打开衣柜,犹如打开了电脑“我的文档”;走进衣帽间,犹如走进了一个五彩世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各类衣物,在黄蓝白黑之间、在衣襟褶皱处,记载着与衣相伴的曾经与美好。单单是我的西装,就有六、七套,分重要场合穿的、普通日子穿的、春秋和冬季穿的。休闲便装也有十多件。即便如此,还常常为没衣服穿而发愁。
               衣柜,不仅仅是衣柜,它既是一个浓缩潮流、收纳幸福的空间,又是一部见证时代、记录美好的史书,书写着几辈人的沧桑岁月和人生历程。
               我家的衣柜,更不例外,它默默无声、不言不语,见证着一个普通家庭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小日子。 
        原载《学习强国》201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