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汪政:随人随己说短长

        2013年05月26日 15时41分 

                                                 

        各位专家,同志们:

           9月21日到23日,受江苏省作家协会委托,雷达、丁帆等九位同志组成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评审组,对报送的20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和7部微型小说进行了评审,评审组的各位专家严格遵照《江苏省作家协会紫金山文学奖评奖条例》的各项规定和程序,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严格评审,最后,评出获奖作品中篇小说4篇,短篇小说6篇,微型小说1部,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专家们一致认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对本次紫金山文学奖高度重视,从条例的制定,宣传发动,专家库的建立,评审组的确立与组成,一直到具体的组织与服务工作,都体现出理念新颖,学术性强,程序公正,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特点。文学评奖是文学活动与文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的文学价值的典型体现与重要导向,是特定时期、特定范围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江苏省作家协会如此认真地培育紫金山文学奖,是建设文学大省、攀登文学高峰的重要举措,非常值得尊敬和赞赏。

           下面,我受中短篇小说评审组的委托,将中短篇小说的评审意见作一些说明,并谈谈我对当前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看法。评委们认为,从参评的作品来看,江苏近年的中短篇创作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贴近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近年来,江苏的中短篇创作经过新潮小说的潮头之后,渐渐回归大地,回到现实,回到人。社会的各种世象开始清晰地进入作家们的视野,并得到真实的鲜活的描绘。叶兆言的《陈小民的目光》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对转型期城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境遇、人情世态、心理情绪做了生动深入的表现,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揭示了时代的脉动和现实的尴尬。作品对陈小民等人物的刻画具有一定的心理深度,在字里行间中氤氲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悲悯,显示出深厚的人文情怀。陈武的《换一个地方》以冷峻的笔调抒写了一个进城谋生女孩的坎坷生活经历,揭示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妇女在都市生活中的底层苦难,同时也进一步思索了这一群体中的人性迷惘。梁晴的《午茶时间》触及到征婚这个领域的世态与心态,小说打开了一扇窥探不同人生、不同人性的窗口,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心理内涵,小说将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几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形神并出。此外,像肖元生的《潮涨潮落》、李中萱的《桃色》、鲁敏的《男人是水,女人是油》、巴桥的《阿瑶》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紧扣时代的节律,揭示社会改革进程中的诸多矛盾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许多尴尬,对沉浮于其中的各种人物予以逼真的刻划,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营构出个性各异的人物画廊。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徐社文的微型小说集《阳光天使》,江苏是微型小说大省,在全国微型小说创作界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微型小说作家,此次有五部微型小说集角逐紫金山文学奖,均表现出相当的创作水准,它们风格各异,有的质朴,有的机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贴近社会现实,描摹世态人心,曲终奏雅,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刺、讽喻传统,表现出明确的倾向性,尤其是徐社文的《阳光天使》,不少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精当、题材广泛、注重开拓,不但关注现实,表现出作家热切的社会情怀,而且在微型小说艺术的探索上有不少可喜的创获。

           一些作家的创作虽然从题材上似乎并不是当下的,但其视角、眼光与理念却是现代的,因此,仍然是具有独特的创意。如毕飞宇的《玉秀》,这是作者继《玉米》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它从女性间的性格、心理冲突入手,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时所产生的隐秘震荡,作品并没有将文革生活进行简单化的处理,而是回到日常,从琐屑的家庭生活入手,打捞逐渐被人忘却的记忆,通过小家庭-大社会的叙事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一些沉重话题的深刻反思。苏童的《白雪猪头》也是一部打捞文革记忆的作品,如果不是物质贫乏的时代就不会有那样的人物关系,也不会有那样的人物性格,人的内心世界也不会如此地被照亮,这样的故事与当下的阅读语境结合起来,自然会唤醒日渐麻木的心灵,让人们通过旧日的时光感受渐行渐远的温情。

           二、凸现超越品格,酿造醇厚的文化韵味。如果说江苏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自己的特点的话,那么超越性应该是其中之一,这从毕飞宇的《玉秀》、苏童的《白雪猪头》就可以看出来。超越使江苏的小说能摆脱实在的粘着的羁绊,保持一种适度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对现实具有更准确的把握能力,也能更深入地看取更具本质的东西。像赵本夫的《即将消失的村庄》,作品以现代化进程为背景,在乡村和都市的二元结构中展开叙述,一边是乡村老屋不断的倒塌声,一边是来山村穴居和洗浴的城市陌生女人。城里人幻想回归原始,回归自然人性,但片刻的满足无法阻遏村庄的日益消逝。这篇小说既是写实的,又是寓言的,带有明显的本体象征的意味,这种本体象征使作品具有更宽泛也更深刻的内涵。从这一点看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理性的感悟。

           江苏的小说由于有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一般不会去图解现实的政治口号,不会追求表面的明确的语义,而是将深广的历史感喟与现实情怀结合起来,使其更接近于文化的理解,朱文颖的《浮生》,以诗性、神秘的苏州文化为底蕴,构造了虚实相间的人世,对一则古老的故事作出了新的诠释。姜滇的《东牌楼纪事》看上去平常朴素,有一种散文的品格,作品以内敛的情感和白描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曾在东牌楼巷子中生活的许多人的故事和命运。看上去有点怀旧,有点感伤,不但有韵致,而且还有沉思与疑虑。

           三、艺术上精益求精,追求表达的诗学境界。江苏的中短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江苏的中短篇小说家的艺术造诣也常常为外省同行及评论界所称道,这与江苏的文学传统有关,江苏文学是一种南方气质的文学,具有精致、丽辞、惟美与书卷气的品格在这一点上,最可以见到江苏文学继承自六朝、晚唐、南宋、明末清初迤逦而下的一脉气象,丝绸一样的清猗典丽,连同二三十年代的桨声灯影,皆可于现今江苏文坛一窥斑豹。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江苏作家们前赴后继地开设了一家家惟美主义的艺术作坊,用六朝骈赋和南宋长调一样典雅、绮丽、流转、意象纷呈的语言,来呼应、煊染来自历史的“丽辞”传统。有时,对这种语言风格的迷恋替代了对作品所指世界的兴趣,潜心制造一座精致的虚幻如七宝楼台的语言宫殿成了他们专心致志的工作。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江苏作家的语言一律色彩眩目、稠如膏浆,恰恰相反,像汪曾祺,就可以说是淡到了极致,然而,这淡却是碧螺春、丝竹调、水墨画,似淡却醇,似浅却厚,是极浓后的平淡。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臆有形似,握手已违。他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极致的境界。所以,在江苏作家的审美理想中,形式,真是到了“主义”的程度,怎么写永远比写什么更重要。如果细加辨别,江苏作家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中组成的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艺术的忽略与粗糙在江苏文坛是不能容忍的,它标举出文学作为“专业”的特质。

           在这一届紫金山文学奖评奖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小说家们的艺术追求,朱文颖的《浮生》、姜滇的《东牌楼纪事》都有一种强烈的抒情气氛。叶弥的《天鹅绒》也是一篇过去时代的事故,它对特定境遇中的人生、人性作了创造性的书写,在对爱与死亡的种种叙述中,呈现了独特的生命状态,一段残酷的叙事由于作者的剪裁、省略而改变了它的存在方式,确实体现了“冰山”叙述的结构功能。另外如刘猛的《下午茶》、庞余亮的《教兔子如何骂人》、顾前的《打牌》,在艺术上也各有独到的地方,朱辉的《和辛夷在一起的星期三》对男女婚外情故事的人性发掘,平静中惊心,男性的虚无感受、欺骗与负疚,女性的屈辱与宽容,作为故事氛围的人事热烈与寂寞,无不逼视人的灵魂,叙事探制恰当,人物心理、事件氛围、细节设置都集中在婚外情中的人性考验,细腻动人。罗望子的《大雁塔》则利用诗与小说的互文,在貌似写实的叙述中一步步走向虚幻,从而对“真实”进行追问。李洁冰的《乡村戏子》将两代人的命运交错起来,有一种宿命的悲凉与无奈,作者将文学与戏曲两种表现方式结合起来,文笔优美、典雅,显示了作者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与可喜的潜质。对艺术的这种精益求精使得江苏的中短篇一直保持相当的艺术水准,这是江苏文学值得倍加珍视的优秀品质。

          在这一届紫金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评审中,也有让评委感到不安甚至忧虑的地方。

          一是虽然努力能贴近社会现实,但是能正面迎击现实矛盾的作品还不多,深入到社会矛盾复杂性内部的作品也不多,作家的胆识与艺术的力量似乎还不够。当代中国,特别是当下中国处在一个矛盾的凸显期,生活方式在变,价值观在变,社会的结构也在大规模地调整与改变,提出的问题很多,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疑问、疑虑、疑惑中前行,迫切需要文学以自身的方式去回答。江苏的中短篇这方面还很少贡献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即使有一些,艺术上又失之粗糙,这不但是中短篇的欠缺,甚至长篇也是如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是有关中短篇作者队伍的,从这次评奖以及近年的创作看,中短篇作者似乎有断档的情形,江苏的小说家队伍总体是呈梯队成长的,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但这几年新人的成长速率似乎放缓了,少年作家队伍暂不论,从青年作家队伍来看,起中坚作用的还是八十年代起来到九十年代成熟的那批人,更年轻的这几年发育不够迅速,不管是艺术质量还是影响力,都不能与那批人相比,小说家成长的节奏显然放慢了,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文学队伍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可能是一种平均化的数值,但目前的情形还是令人忧虑。现在,兄弟省市包括许多西部省份,不少青年作家、小说新人在迅速成长,有的已成集团之势,这是江苏青年文学工作应该引起关注的。

           以上是中短篇评审组在此次评审工作特别是在阅读、交流与研讨中的一些意见。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理解与表达可能不一定准确,或者不知不觉中地掺入了自己长期以来在对江苏中短篇小说及其作家队伍进行研究与批评时的一些看法。但不管看法属于谁,正确不正确,交流对文学发展的意义都是不容怀疑的,因此,不但希望江苏的紫金山文学奖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江苏文学的发展起到引领与激励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创会这样的平台,以期更加浓厚江苏的文学氛围,呈现丰富的文学识见,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谋划江苏的文学事业。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高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