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陈义海:近年江苏诗歌印象(提纲)——在“江苏新世纪诗歌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3年05月26日 17时26分 

        陈义海(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诗人,评论家)

          虽然中国新诗在80年代中期之后,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情况,但本世纪以来,中国新诗则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发展。英雄主义被平民意识取代,崇高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调侃。整个中国新诗是在一种被重视和被忽略的状态下生存。

          江苏的新诗一直是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诗人近30年来,也是中国诗坛的生力军之一。江苏诗歌的发展来自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一是官方的,一是民间的。从前者看,江苏省作家协会近年来十分重视诗歌创作,近年来各种诗歌活动、诗会等,连续不断,有省作协组织的,也有地方作协组织的。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扬子江诗刊》自2009年7月创刊,已走过整整10个年头。10年来,《扬子江诗刊》对全国诗歌的繁荣,特别是对江苏诗歌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江苏还围绕《扬子江诗刊》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大型文学双月刊《钟山》近年来也开始刊登诗歌。江苏诗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青睐。随着江苏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江苏的诗歌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文化强省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诗人走出象牙塔,用自己的诗笔讴歌江苏大地发生的巨变。前不久,有靖江人民政府举办的靖江“新八景”诗歌征文活动暨咏靖江“新八景”大型户外诗歌朗诵会,吸引了全省各地及部分省外诗人参加,产生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优秀的作品,显示了诗歌艺术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巨大魅力。

          总之,近年来,江苏诗歌界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发展景象,不断有新人涌现,不断有佳作出现。近年来江苏新诗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一下特点:

          一、总体性上升与区域化繁荣

          从总体上看,江苏老一代诗人仍然保持较为旺盛的创作力。赵恺、王辽生、沙白等老诗人仍然坚持笔耕不辍。车前子、小海、胡弦等中青年诗人不断有佳作涌现。更多的民间诗人对诗歌保持着高昂的热情。

          首先,近年来,网络诗歌成为全国包括江苏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福建师大王珂教授撰文指出: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声音传播转变为纸质书面传播后的一大飞跃。过去十多年网络诗的传播阵地经历了从新诗论坛到新诗网站,再到新诗博客三个阶段。新诗博客渐渐成为传播新诗作品和新诗理论的主要力量,吸引了大量受众。海内外约有一千多位诗人和一百多位新诗研究者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建立了新诗博客。博客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通过博客研究新诗已经成为新诗研究者的常用方法。博客一般采用实名或比较固定的博客名,迫使作者重视博文及诗作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诗的质量。由于发表的自由远远大于纸质媒体,也会出现一些低劣之作。过分炒作影响了新诗博客的质量,危害了一些诗人的诗歌前途。

          由于网络的发达,90年代中期之前的民间诗歌组织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民间刊物或地下刊物,本世纪以来,纸质的民间刊物的数量锐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上群落。江苏的网络诗歌十分繁荣。2008,愚木、沙克、十品等编选的《江苏网络诗歌选》,收入116位江苏诗人的网络诗歌。几年来,南京市的网络诗群尤其活跃,诗歌博客成为诗人之间的重要的精神纽带。总之,在江苏诗歌界,诗人博客已成为诗人推介自己的重要手段,成为组织活动的重要依托。虽然诗人们网络上所产生的影响最终还是要通过纸质媒介来“作结论”,但纸质媒介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

          其次,“新归来派”诗人形成一股较强的势力。这里所说的“新归来派”是指区别于艾青等50年代那批“归来者”;“新归来派”是指在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期间曾经活跃于诗坛,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前期有暂时“消失”的一批中青年诗人。诗歌界和学术界喜欢用“中间代”这个名词,但我觉得太笼统;“新归来派”更能概括这些诗人的动态的历史特点。“新回归派”诗人大多出生于60年代,稍晚于舒婷、北岛等人。这些诗人都经历了中国新诗在80年代初期的勃兴,并随着新诗热在90年代中期之后的降温,这些诗人有很多暂时离开了诗坛,或与诗坛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创作处于及其不正常的状况。然而,这些诗人在80年代实际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这些诗人五六年来出现了“回归”倾向,陆续写出新的的作品,以前没有出版过诗集的正在整理出版以前的作品,并不断写出新的作品。“新回归派”诗人在江苏诗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人数较多。他们在诗歌艺术上都较为成熟,对于诗歌不再持功利的态度,“离去”之后的“回归”让他们更能理解诗歌的真谛,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与诗艺。小海、沙克、义海等都属于这一类。

          再次,民间诗群十分活跃,活动频繁,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使得江苏诗歌呈现出区域性的繁荣。从区域上看,江苏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块苏南及苏中、南京地区、苏北地区。较为活跃的诗人有:苏南、苏中诗人中有,小海、车前子、冯光辉、庞余亮、苏野等。南京地区有子川、朱朱、马铃薯兄弟、胡弦、黄梵、马永波、张宗刚等。苏北的姜桦、沙克、袁杰、丁成、祁国、义海等。他们的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江苏较为活跃的诗歌气氛往往多具有民间沙龙性质。部分70后诗人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诗歌活动方面显得异常活跃。丁成、苏野等诗人的创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应进一步关注、关心70后诗人。

          二、学院派诗群与学院派诗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学院派创作和学院派批评逐步得到加强。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当代文学学科重视诗歌研究。扬州大学叶橹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的许霆教授、南京大学张光芒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何言宏教授以及何平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黄梵、马永波、张宗刚等诗人兼学者,在诗歌和诗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这一只队伍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对民间批评的引领作用。

          学院派诗人在诗歌译介方面也成果丰硕。南京大学的张子清教授、从黑龙江来到江苏的马永波,还有义海等,近年来都译介了许多优秀的国外诗作。

          总之,学院派的批评与写作可以与民间写作互补而相得益彰。

          三、江苏新诗尚需提高影响力

          虽然近年来的江苏诗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不可否认,江苏的诗歌创作在一些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甚至也有其先天不足的地方;江苏诗歌还需要更多的扶持与关怀。

          江苏诗歌有先天不足之处。

          首先,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中国新诗勃兴的大潮中,江苏诗歌在全国诗歌的影响力优势不明显。第二代诗人中,很少有江苏诗人。江苏诗人第二代中“缺席”状态,使得江苏诗歌在中国当代诗歌史的链条上显出其薄弱的一环。第三代诗人中,虽然韩东、小海等人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成为当时中国新诗潮绕不开的人物,但是,相对“川军”而言,他们有显得过于“安静”了一点。杨春光列出的“第三代”诗人的名单是:周伦佑、蓝马、李亚伟、石光华、廖亦武、万夏、欧阳江河、于坚、翟永明、韩东、杨黎、唐亚平、林雪、阿吾、南野、尚仲敏、柏桦、孟浪、丁当、默默、郁郁、陈东东、宋琳、海男、车前子、周亚平、林珂、小君、马莉、伊蕾、陆忆敏。在中国名单中,江苏诗人只有韩东、车前子等少数几个。如今韩东基本上已经转向小说创作。衡量一个地区诗歌的影响力以及它在全国诗歌中的地位,人们还是要看关键人物,而这方面,江苏有一定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

          其次,江苏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注定了江苏诗歌在全国虽有影响力,但就个性鲜明这一点而言,又略显不够。江苏诗人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文化底蕴也较厚;但是,江苏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和平原文化,属于一种“扁平文化”。也有论者把江苏诗歌划入“南方文化”的范围,认为江苏诗人是南方文化的代表。但不管是“扁平文化”,还是“南方文化”,江苏诗歌往往清秀但豪放不足,唯美但力度不够。因此,江苏诗人似乎更主要是要靠技巧取胜,以文化意蕴见长。

          再次,就创作而言,江苏诗歌的特点是诗人多,作品多,气氛活跃。但是,还缺少真正在全国影响大、风格别致的诗人和作品。江苏诗人应该在彰显地域特点的同时,在诗歌艺术上应该有更多的探索。

          四、诗歌评论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江苏的诗歌评论与诗歌研究虽然成绩显着,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江苏的诗歌评论主要表现为民间的和学院派的两个方面。民间评论方面,其发表阵地主要是博客以及民间刊物,其特点是随意性较强,学理性不够,深刻性欠缺,且往往多作品评析、分析,缺乏全方位省察的力作。

          首先,学院派批评仍然需要加强,主流理论媒介应给予诗歌更多的关注。江苏高校虽然在诗学研究和诗歌研究方面成绩显着,但对当下江苏诗歌的关注度显然不够。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硕士点、博士点完全可以对江苏诗歌进行点和面的研究,更多关注诗歌的当代性。目前,江苏高校的诗歌研究更多的还是处于文学史层面的,即侧重于对进入文学史的诗歌运动和诗歌文本进行研究,而对当代诗歌,特别是江苏本土诗歌关注不够。所以,江苏的学院派理论家、批评家须更多地从学理性方面对江苏诗歌个别的或综合的研究。区域性诗歌的繁荣,需要学院派批评作支撑。

          其次,在诗歌评论方面要注意对江苏诗歌或诗歌进行区域性或总体性研究,同时,重视对重点诗人的推介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诗歌评论工作会议。作协在普遍重视文学批评工作的同时,建议分文学门类来开展工作;当然,也希望全国各地的评论家和媒介多关心江苏诗歌。

          再次,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可以多做些实质性的、针对性的工作,对诗歌的艺术层次和出版传播给予更多的帮助,以便更有效地促进江苏的诗歌创作以及诗歌评论更上一个台阶,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想法,调研不够,难免以偏概全,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