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讯 2009年6月26日下午,由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和淮安市文学艺术院联合举办的青年女作家苏宁的长篇散文体小说《平民之城》研讨会在南理工艺文馆举行。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博士主持了研讨会,着名评论家陆建华、晓华、张光芒、黄发有、李美皆、贺仲明、何言宏、傅元峰,着名诗人徐明德、胡弦、许潇溪、马永波、黄梵等30余人与会,近期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科学中国人2008年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项)提名的青年女科学家车文荃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与会人员就苏宁的新作《平民之城》展开了热烈研讨。
苏宁,原名刘凤莺,辽宁铁岭人,现居江苏淮安,十七岁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着有诗集《写给青春》、《唱歌的马兰花》。《平民之城》通过对淮安风土、民俗和人性的书写,表达了作者旅淮多年的深挚情感。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陆建华和《扬子江诗刊》主编徐明德一致认为,《平民之城》读来像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一幅幅的画面展示清冽如水,文字明亮干净而不乏幽默,生动记录了淮安这座城市中平凡的市井人生和日常生活场景。资深评论家晓华、汪政夫妇为本次研讨会撰写了评论文章《一个人的淮安或故乡》,独具慧眼地指出,《平民之城》让我们认识了淮安,更确切地说是理解、感受到了淮安,因为淮安在苏宁的笔下不是以静态的知识的方式呈现的,而是以故事、细节、风景、人物、味道与温度呈现出来的。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发有说,《平民之城》读来有一种“落地生根”的感觉,它以散淡的笔调追忆似水年华,提供了一种人和土地互相认知的思考,独具风格和意境;尤其作品中介绍的有关饮食等方面的风俗,让人感觉到一种天然的、在大城市中消失已久的风土人情。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我国知名青年女评论家李美皆说,《平民之城》处处都是温情,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和谐之美,那样一种让人嫉妒的美,既有沈从文的乡气,又有点席慕容的笔调,彰显作者朴素唯美的心态。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芒说,《平民之城》有三个特色:文化视角、平民立场、审美意识,作品以人和城市、人和土地的关系为视角,读来有一种非常熨帖的切近感。诗人胡弦则将《平民之城》形象地定位为“写给淮安的一封情书”。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车文荃指出,本书的描写非常清新细腻,语言简洁干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作者对第二故乡淮安的缱绻情怀,令人感动。
研讨会主持人、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最后总结说,《平民之城》结构大气自然,行文舒缓有致,仿佛阳光从天空中洒落,种子从泥土里发芽,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魅力。作品融萧红的悄吟低唱、迟子建的牧歌风调、刘亮程的灵动洒脱于一体,散发着一种万物花开式的纯洁静美,一种仁者爱人、亲切包容的世俗情怀。作者用六天时间写出这部长篇,显示了倚马可待的创作才情和非凡潜质。对于像苏宁这样名气不大而实力可嘉的文坛新锐,评论家有义务和责任予以关注,并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本次研讨会是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继今年5月27日成功地举办黄梵长篇小说《等待青春消失》研讨会后,又一次富于影响的文学活动。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自今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引起较大反响。为一部校外文学作品举办研讨会,意味着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在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正在努力突破大学“围墙”,逐渐成为一个八面来风兼容并蓄的开放式平台,呈现出做大做强之势。
(葛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