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司汤达小说全集“七星丛书”版

        2013年05月25日 20时56分 

          《阿尔芒丝》的“作者序”,司汤达这样开头:“一位很有才气、但对文学价值不甚明了的女子,求我这卑微之人为这部七星诗社作品般的小说润色。”这句话在七星丛书新版《司汤达小说全集》中可以见到。与老版本相比,新版本的内容更加丰富,还增加了司汤达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即其未完成的作品。但对司汤达的爱好者来说,这些有缺陷的作品胜过有的作家完美的小说。 

          这部《小说全集》的第一篇作品写于1797年,当时亨利·贝尔才15岁,名为《轶事》,带有梅里美的色彩,但主题仍是司汤达式的,说的是一位女隐修院院长,被关了起来,使人想起《意大利遗事》中爱上强盗的儿子朱利奥·布兰奇福尔泰的卡斯特罗女隐修院院长。但这两页的手稿并非出自司汤达的手笔,而且除了他的名字外另有四个署名,这使《小说全集》的编订者感到为难。但是,是否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司汤达在青少年时代就已开始口述作品,并喜欢使用笔名。要知道,司汤达一生用过的笔名超过230个。 

          《小说全集》的编订者为安塞尔和贝蒂埃二人。不错,司汤达在军队任职时,陆军部长也姓贝蒂埃。在司汤达着作的编订者中,这两位已属第四代。第一代是司汤达的表弟罗曼·科隆,于1855年编订了第一部《司汤达全集》。当时有人问他,Stendhal (司汤达)应如何发音,他调侃地回答道:“就像scandale (丑闻)。”还有梅里美,曾在司汤达去世时与巴尔扎克等少数作家一起对其作出正确评价,并“为弥补在贝尔的葬礼中未能做的事情”,“要与我的几位朋友分享我的感觉和回忆”,于1842年写了着名的小册子,名为HB,即Henri Beyle (亨利·贝尔)的首字母缩合词,并在1850年发表。 

          第二代为阿道夫·波普,曾创办比赛马俱乐部还要优雅的司汤达俱乐部,编订了《司汤达美文集》。第三代中有亨利·马蒂诺,于1933年编订了《司汤达中长篇小说集》,收入法国“七星丛书”,还有一位是台尔·利托,编有《司汤达自传作品集》,他的姓很像《帕尔马修道院》中主人公法布利斯·台尔·唐戈的姓,不知他是否是司汤达作品中的人物? 

          新版的《司汤达小说全集》,按作品出版时间先后的次序来编排,这在学术界有争议。另外,《意大利遗事》并未收入,原因是该书由其表弟编订并加书名,又是在作者去世后出版。但是,法国“七星丛书”版的作家作品全集,大多在作家去世后出版,只有少数例外,如夏尔、格林、格拉克、马丁·杜·加尔和圣琼·佩斯,女作家则有尤瑟纳尔和萨罗特两位。另外,这部《小说全集》附有长篇序言和详细注释,就像法国1975至2000年出版的书籍那样,“增肥”的倾向十分明显。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去年年底刚出齐六卷本《司汤达文集》,均为该社以前出版过的作品,只有少数作品因译者把版权给了其它出版社而重译,笔者与王振孙兄合译的《意大利遗事》就是其中之一。《文集》由柳鸣九先生作总序,题为“司汤达的心理情结与文学创作”,置于《阿尔芒丝》的卷首。 

          笔者在译《意大利遗事》中的《卿奇一家》时发现作者用了两种计时法,不甚清楚其中的关系,就写信询问以前在格勒诺布尔大学(即司汤达大学)进修时的老师雅克·肖谢拉斯先生,他很快作出十分详细的回答。去年出书后,寄赠一本,以示感谢。他收到后,说不如将书赠给该市的司汤达博物馆,因为现在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司汤达作品的读者,也早已不是他在许多小说中所说的“幸运的少数人”。肖谢拉斯先生在信中还说,台尔·利托先生现已去世,享年93岁,曾为司汤达的介绍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文学报 编辑:楼岚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