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巴金纪念集》问世 季羡林撰文悼巴老

        2013年05月25日 21时26分 

          郦亮 

          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一代文学巨匠,由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主编的《巴金纪念集》昨天正式与读者见面,书中近200位名家所写的文章,是一年来人们对巴金价值思考的结晶。上海作协秘书长臧建民昨天还向记者透露,“巴金文学馆”网站定于今日开通。巴金写给外孙女端端的信《写给端端》也将首次刊发在新近出版的《收获》杂志。 

          《巴金纪念集》思考巴金价值  

          巴金去年10月17日逝世后,季羡林、王蒙、黄裳、贾平凹、赵丽宏等一批文化名人纷纷撰写文章,这构成了《巴金纪念集》的主要内容。记者看到,季羡林先生写的《悼巴老》被放在“追思”系列文章的最前列,文中季老敬称巴金为自己的“师辈”,他深情地写道:“在学习你的作品时,有一个决不会掉队,这就是九十五岁的季羡林。” 

          一年来,如何继承巴金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思考的热点。着名作家赵丽宏这次也有回忆散文《明灯永不熄》入选《巴金纪念集》。他在昨天的新书发布会上直言,巴老的文化遗产不可能像档案那样被束之高阁,巴老并没有死,他思想的精髓仍然活跃在后人当中。该书另设“纪事”一章,选取巴老逝世后各媒体的新闻报道,为读者保留了那时那景的“现场情况”。 

          “巴金文学馆”网上缅怀巴老 

          记者昨天还了解到,国内巴金研究的官方网站“巴金文学馆”(www.bjwxg.cn/www.bajinliterary.org)也将在今天正式开通。据上海作协臧建民介绍,“巴金文学馆”由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主办,汇集巴金作品、巴金年表及近年巴金研究专家的学术论文数十篇,还将开设论坛和现场聊天。臧建民还透露,上海作协正着力整理巴金的遗物和遗稿,筹建巴金故居博物馆已列上议程。 

          《写给端端》登上近期《收获》 

          巴金曾经担任过主编的《收获》,在新近出版的今年第五期中首次发表了巴金写给外孙女端端的信《写给端端》。据了解,巴老生前曾送给自己的外孙女端端一套26卷本《巴金全集》,他在每卷前都给端端写上一段话。这篇《写给端端》是巴老在全集第16卷《随想录》扉页上写下的。 

          文中这样写道:“近来常常觉得累,翻开书不想再写什么,并非我无话可说,至少我还欠你,欠‘五卷书’的读者一篇《四说端端》的文章。但是这笔账怎样偿还?讲不讲真话?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对我们的青少年的教育与成长我有我的看法……我写‘五卷书’挖得并不深,但我知道你不曾认真读过它们。你不读它们也行,最好挑选其中的一部分读两遍,你不会后悔的。” 

          来源:青年报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