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批评者重。这一牵涉到每个家庭的天大的问题,有或自以为英明高明其实平庸不堪的政治家的所谓权威论断,有教育行政官员的蛮横颟顸百般辩解,有千万家长的无望无助随波逐流,有莘莘学子的萧规曹随逆来顺受,有众多普通教师的深陷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盲人摸象。但是,有过切实的文学的诘问与追索吗?我们还是要停留在刘醒龙所提供的《凤凰琴》的悲情状态吗?我们还是要停留在《洪荒启示录》那样的迷茫之中吗?我们还是津津乐道于《中国高考》这样的夸大传奇与粉饰奇迹吗?有不少政治家赋闲之后,大都喜欢谈谈教育诉说情怀,音乐的奇妙,地理课的诱人,都是很令人感怀的篇章。围绕着教育所形成的庞大的产业链条所依附的万千人众而形成的产业帝国,更是令多少局内局外人都难以道尽其中曲折奥妙之万一啊。就是在这样的被某政要抱怨中国人人都是“教育批评家”的或浮皮潦草或激昂慷慨的喧嚣声中,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尘埃落定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奥热夏季里,在北京大学这座令多少学子高山仰止的百年名校深陷丑闻难以自拔的时候,当令人所不齿的某名人被中国人民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聘请为教授引来舆论大哗最终不得不收回成命的时候,刘剑波《悬挂的石头》来了。这一小说文本,以其贴近大地的厚重以其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悲悯以其几乎是个人实录的亲身体验,撕开了被多少教育专家所激赏不已的让外国人一头雾水的所谓“县中模式”的面纱,这样的文本,是当下中国已经稀少的对写作仍旧葆有虔敬之心者的椎心泣血之作,是舍弃了诸多虚泛夸张花里胡哨秉承朴实无华洗尽铅华的针脚细密的大气之作。
《悬挂的石头》用超过四十万字的篇幅,通过最为底层的三个家庭来梳理展示当下中国教育的奇形怪状。郭国祥是一黄包车夫,对自己收养的被人遗弃的孩子郭子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吃尽万苦千心指望着这唯一的未来依靠能够考上一所逞心如意的大学来改变命运。为了孩子的转学,这个曾经的军人与表哥拼酒而借钱;为了说通校长答应自己的孩子转学,郭国祥用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目的。但就是这样的费尽心机呕心沥血,最终得来的却是儿子的纵身跳楼一切破灭。姜小兵应该算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为之付出的巨大与艰辛,也是令人思之泫然欲泪。几乎是凝聚了这个家庭全部寄托的孩子,也承受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母亲方耀珍张罗着在学校附近租房的急迫,跟随众人去寺庙烧香的虔诚,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中国的万千家庭里发生啊。如此众多的如胡鞍钢之流扥经济学家,不知道用经济学的什么原理来解读学区房房价之高之离谱,这一在中国大地之上的多少城市都是令人无奈的巨大现实存在呢。姜小兵实在难以承受这泰山压顶般的重负了,而最终出走失踪,对于一家家庭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英语老师肖万罗秀英夫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如愿以偿得以从乡下中学进入县城高中任教,这样的工作调动,在诸多成功人士看来是多麽地卑微寒酸而不屑一顾,但肖万进入县城中学这样的压力巨大的学校之后,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他怎会有哪些“教育贵族”哪些吃喝挥霍普通教师“兵血”者的快意畅达逍遥自在?郭子与姜小兵都是他的学生,但肖万也时刻有着被这所名校退回乡下学校的危机和压力。就在他心力交瘁之时,自己的小家庭也出现了问题,而几乎是他一生唯一寄托的儿子豆豆又溺水而亡。如此简单地复述一部长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实在是一件极为笨拙而无趣的事情。但就是这样的令人压抑得近乎窒息的故事结局,丝毫没有让人感到作者是为了迎合读者而故意设置如此惊悚悲苦的情节氛围,而是活生生地展示出一幅惨淡疲累人人都难以自拔的生活怪圈。
《悬挂的石头》以超常的细致与从容来贴近笔下的人物,不是故弄玄虚的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不是堆砌华美的辞藻来顾盼生姿。一切都是近乎写实的耐心细密,郭国祥向表哥借钱喝酒,郭国祥为了让校长同意儿子转学而帮他搬砖头的斗智斗勇最终一句“不日你妈妈你不叫我爸爸”的酣畅淋漓,为了讨好肖万期待他对自己儿子特别关照的精心付出,还有肖万进行英语教学的种种细节,都是依靠故事自然的流动依靠真实得令人心颤的细节来推动着小说的汩汩流淌。肖万几乎是又当爹又当妈地对儿子豆豆的悉心付出,姜小兵养护白脚乌龟的闲笔,小说中对高考紧张焦灼氛围的工笔细描,辅导班上教辅推销商与曹老师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凡此种种,都是如此地细致入微洞察秋毫。
《悬挂的石头》无意于义愤填膺地控诉,也不是哭天抹泪地呐喊。小说家不是去廉价地指责体制的弊端多多规则的朝令夕改,不是去为了平衡为了全面来讴歌高考状元的神奇一本率多少的价值,蒲松龄吴敬梓场屋蹭蹬科场失意,但也有王阳明张廷玉等人的高登榜首傲视群雄。刘剑波以如此舒缓平静的写实功夫,以展示自己最为熟悉的县域之内的教育现状来表达一个小说家的观察与思考。静卧黄海之滨的刘剑波此前有过《姥娘》引发公众对中国式养老的讨论,而《消失》则更是让人对中国老龄化社会中阿尔茨海默病如此之严重而寝食难安,《悬挂的石头》则正面审视中国式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以一位有担当有良知的中国作家的微薄之力,提供出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时代备忘录,应该是有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一份道义责任使然吧。(《悬挂的石头》系2016年度中国作协、江苏作协重点扶持作品,2017年3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