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凤章:报告文学春天的回顾

        2013年05月27日 08时05分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思想解放,社会嬗变,生活五彩缤纷,日新月异;新旧思想交替,活跃奔腾,各种矛盾交叉纷呈,却又处处显示无限活力。作为一个作家,处在这样一个火热的时代,我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扑向生活。当时,我每年以大部分时间,遨游于我省大江南北,采访、思考、写作。我感到,现实生活里,常常涌现着许许多多比虚构的小说要复杂、微妙、令人震撼、令人意想不到、令人为之喜、为之忧、为之讴歌,为之抨击、为之沉思、为之呼喊的人和事。我要把这些人和事,把变革中的炽热生活、尖锐的矛盾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些历史记录。这就是我在“文革”以后选择了较多报告文学创作的原因。《路的呼喊》、《法兮归来》、《“球籍”的忧思》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 

          报告文学是文学领域中的“轻骑兵”,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教育力、震撼力。而这些力量之所在,就是真实。离开了真实,报告文学就失去了生命。 

          《路的呼喊》真实地、同时也是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建造宁六公路过程中,一些人和一些单位如何层层“雁过拔毛”、“割肉吞食”、盗用和挪用工程资金,致使这条我国唯一高标准的一级公路(当时国内还没有高速公路),在建成后不到三个月便全线崩溃,成了“豆腐渣”路这一令人痛心的情景。我在文章中发问:为什么那些看来不应该发生的事,却在宁六公路工地上到处发生?看来不合理的事,却能如此“合理”地通过?看来非法的事,又那么公然“合理”地存在?人们都知道已错,但人们就这么干,也只好这么干?我激愤地大呼:不把“割肉”之风的根源找到并把它铲除,不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那些蠹虫挖剔,则不管这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五光十色的彩色之路,向“四化”进军之路,恐怕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这篇报告文学发表后反响之大是出乎我意料的。但我感到,这是真实产生的力量。 

          《法兮归来》则讲的是检察长和法官如何在“严打”风暴中发现一桩案子的冤情,从枪口下救出两个活生生的年轻生命的故事。他们秉性耿直,无私无畏,忠于职守,坚持法制原则,以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纠正了错案,令我敬佩万分。《法兮归来》也以足够的笔墨揭露了那些刑讯逼供、草菅人命的冤案制造者,批判和鞭挞的锋芒,直捣他们的灵魂。 

          在当时讲,《路的呼喊》、《法兮归来》的题材都是十分尖锐、敏感的,是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甚至有人说,是“犯忌的”题材,“不能碰”,“不能写”。但我还是写了,发表了,而且还一次又一次获了奖。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们国家的大环境变了,文学艺术已从“左”的羁绊中摆脱,开始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新时期,一个全国改革开放的春天,也是文学艺术的春天,更是报告文学的春天!现今想起那个时期,我仍激动不已。作家们敢爱、敢恨、爱歌颂、敢批判;敢讲真话、敢抒真情、敢写真实;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那时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起轰动效应之作,一个接着一个灿烂地耀眼升空,一种花团锦簇的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值得我们回味无穷的创作黄金时代! 

          而今,我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和开阔,文学艺术创作的大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松,作为以快速、深入反映现实生活的号称“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应该是有作为,大展宏图。然而恰恰相反,报告文学不景气的现实却日趋严重,进而呈现低迷不振之势。那是为什么呢?问题在哪?报告文学作家号脉自诊,批评家客观诊断,众说纷纭,找出各种各样原因,但其中有一说———“缺钙”,即报告文学生了“缺钙”病,倒很有道理(如果“钙”的含义是指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或者是指报告文学作家的正义、正直、公平的品质和价值观念,或是指报告文学作家的历史责任感的话),我觉得这倒是一语中的的。 

          回顾报告文学的春天,我觉得报告文学作家更应反思!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