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品长篇小说《天墨》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3年05月27日 21时42分 

        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品长篇小说《天墨》研讨会在京召开

          三月八日上午,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文联、浦口区委宣传部承办的市文联签约作品雪静长篇小说《天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炜,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海荣,浦口区委宣传部部长李世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以及其他在京专家学者,共二十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者认为,小说可见作家的多种思考、探索,在知识性与艺术形式上力图发现小说的更多可能,甚至称得上是“一次冒险的创作”。讲述一个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实际上是有难度的,如何恰当地在小说里呈现民族历史的情与仇,并将历史与当下相联系,使小说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缺失生活,作家都进行了自觉地思考。而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线索,必然涉及传统艺术门类的大量专业知识,作家显然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仗”,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细节,表明作家做了扎实的功课,在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艺术追求上,雪静以不同于《旗袍》《夫人们》的另一种笔墨,起用了两个叙事者分别以两种人称叙述故事,平添了散文的色彩;将纪实融入虚构,不止于故事本身而力图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这些都使小说具备了一定的张力。专家们同时也指出,雪静在创作中的探索值得鼓励但也要把握尺度,此外笔法过于圆熟、老道有时也会减损小说的艺术魅力。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炜在讲话中说:从2007年开始,以“选拔人才、培养骨干、造就大家”为主旨的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全面启动。这几年来,全市数十名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在他们的带动下,南京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精品迭出的喜人气象。雪静作为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她的长篇小说《天墨》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在对其作品进行评估后决定予以资助扶持,为她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作为南京市文联第十六届签约作品,《天墨》出版后,市文联在相关媒体上向社会各界进行了有力推介,极力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天墨》的创作也得到了浦口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这部作品以浦口区特有的人文环境为背景,作者经过几年采访与潜心创作才完成的。可见,是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赋与作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作家们优秀的作品,也扩大了“文化南京”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文学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学创作担当着描绘时代风貌,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生活在当下的作家们要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汲取创作营养,以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创作出思想性和文学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谱写时代前行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