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文艺报》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中共如东县委、如东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刘剑波长篇纪实散文《姥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第七届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副部长王一鸣、县领导沈俊峰、杨中坚、唐国均、姜晓静,着名评论家吴秉杰、胡平、曾镇南、汪守德、李炳银、白烨、张陵、王必胜、韩小蕙、陈先义、吴义勤、石一宁、王干、徐忠志、李朝全、李云雷,南通市和如东县有关领导,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参加了研讨会。
去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刘剑波纪实作品《姥娘》,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姥娘》出版上市半年多来,受到读者的欢迎,销量已达31000册,目前已荣获江苏省和南通市“五个一”工程奖。与会专家对这部作品作了高度评价,认为作者以饱含人生体验和悲悯情怀的文笔,抒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女性漫长平常、辛勤劳碌而又苦难备尝的一生,写出了令人为之震撼与颤栗的生活真实与秘密。作者围绕姥娘的生命历程所进行的具有强烈自省和审视色彩的描写,既是对伦理道德的拷问,也是对人性向善的呼唤。《姥娘》说是纪实文学,其实读起来更像一部散文。其间大量的个人感受以及浓重的文人情怀远远超越了纪实文学的模式。事实上,纪实文学从来就没能成为一种文体,也就没有多少艺术规范可言。而散文却是一种有着自己明确内涵的文体。当我们把这部作品当做散文来评论的时候,很显然就发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思考,那就是在处理历史材料时,他走了一条与现在最为流行也最被看好的“大历史散文”不同的写作之路。也许,可以称为“小历史散文”吧。当然,不管用什么名称,或者不用任何名称,《姥娘》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力作,也是今年江苏文学的重要收获。作者有意讲述平民小历史的故事,在小历史中展开一个小老百姓的命运。从这种选择,看出了作者思想与众不同的特质,也看出了这部散文与众不同之处。作品通过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把子女们对待老人那种复杂无奈的心态描写得入木三分。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构成了老百姓的小历史,却折射出人生的大命运。从姥娘与子女们的关系中,我们读出那种折磨人的岁月之累和时代的沉重感,也通过独有的生活细节描写体味到那个艰难年代老百姓的命运。这种没有幸福感的人生让我们很自然地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与会专家还对《姥娘》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着名评论家梁鸿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