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陆华先生那里,见到了一批国画作品,这些都是他最近创作的,题材是关于新疆的风土人情。将于六月十八日起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一周(扬子晚报等主办)。这使我感到 兴趣。 近些年来,正如大家知道的, 那里出现了一些状况,令国人担忧。读了这批画,不由得你不从内心感叹,原来,新疆是那么美好呀,差不多就是各民族团结和平劳动的乐土啊!
老报人、“ 老新疆“ 情系新疆
年过古稀的陆华为新华日报老报人,参加过创办扬子晚报。青年时完成大学学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去新疆从业新闻宣传,文革后在光明日报新疆记者站当记者。在长达十八年的采访生活中,他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农村牧场,大漠戈壁,以及兵团屯垦农场和边防哨所,广泛接触了西北边疆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各族人士,所见到和听到的,差不多都是安定团结和平劳动景象,特别是各族民众之间友好相处,在党的民族政策辉耀下, 共建共守祖国西北边疆,使新疆实际已基本成为社会主义祖国西北边陲多民族共居的一方乐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比如说在三年困难时期,新疆人能吃饱肚子,即使在文革十年,也一直保持了社会稳定,从未听说有暴恐这回事。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新闻工作者,陆华在新疆深入采访 ,写出了一篇篇新闻报道,同时也结交了各族各界的许多精英人物,不少成了朋友;他们为建设和保卫边疆的种种感人事迹,深深感染教育了他,使他从新疆大美中懂得了大爱, 懂得了人生,甘为边疆奉献青春和汗水,因而成长为当年真实报道新疆传递正能量的优秀记者。他视新疆为第二故乡,在后来因工作调动离开新疆的漫长岁月里,也从未断过对新疆的联系和关注,不断有关于新疆的散文发表,后来结集为散文集《我在新疆十八年》出版问世,颇具影响,其中一篇曾获北京中国作家某次征文一等奖。
从扬子晚报副刊编辑岗位退休后的陆华,并未闲着,在体制外的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书画、金石博古上,或有涉猎或藏研精深,迭有专着问世,其中于指墨艺术,小有所成,成为知名指画画家。新华日报原总编,作家书法家赵绍龙先生在《陆华书画展》引言中评论:“陆华有着多方面的禀赋与才华,又有着独特的人生历练所造就的坚韧乐观的个性品格,从而形成其艺术作品的丰富底蕴。试看那以新疆风物为题材的指墨巨制,雄奇的山川,瑰丽的色彩,独特的风情,无不蕴含着新疆大自然苍劲风骨,和艺术家磅礴的激情。”
近些年来,从新疆不断传来建设新进展的好消息,同时也传来不少令人不安甚至令人切齿痛恨的负面信息。一伙少数民族中的败类,妄图制造分裂,破坏新疆的安定团结局面。他们一次次策动了暴恐事件,伤及无辜,令人发指。这种旨在针对平民的罪恶行径,己受到了世界多国政府包括美英政府和公众的一致谴责。作为“老新疆”,他一次次为这些事件心碎。暴恐分子比较集中事件较为频发的南疆皮山和田一带,为天山昆仑山之间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这正是他当年更为熟悉的旧游之地,那些连成片的古老绿洲,从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各族民众就同生共息于斯。着名的和田美玉就出在那里,源于昆仑山的两条“玉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就蜿蜒流淌在此绿洲广袤大地上,有名的“籽料”玉就出自河滩上。当年他还在那里捡过玉,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谁能想到,和田美玉的家乡今天竟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频频的地方呢!
用国画来展示新疆大美
身在江南而心系新疆的陆华,对此不能沉默,强烈的爱国情怀使他以自己的方式行动起来,努力展示新疆的大美大爱,维护那里原有的安定团结。这回主要不是写文章出书了,而是换了个手法,创作国画,用画面说话。春节以来把自己关在家里,看遍所能搜寻到的有关图片资料,还四处求师问道, 边探索边动手,终成多达二十多幅的新疆组画,成为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陆华书画展》的主题画作。这是南京画坛首次集中展示新疆风情的美术作品 。新疆的大山大水,自然成为这组画的重要描绘对象,大约由于他带着更多的感情色彩,他画的天山昆仑山不只尺幅巨大, 整体性强,给人以大气凛然巍巍屹立不可撼动的感觉,且人文内蕴丰富,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好像都是带温度的。天山深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高山牧场牧人村落炊烟袅袅, 似有阵阵牧歌从画面传来。莽昆仑下,更有一长溜毛驴队正往深山进发,那是维吾尔族采玉工在上岗。玉矿在山上。这些富有鲜明中华元素,充满和平劳动景象的中亚腹地高山巨岳,像是一个个历史巨人,在向世人严正宣告:我们自古就属于中华大地,谁也不能将我们分裂出去!
陆华写新疆,画新疆,自然忘不了那些曾经或朝夕与共或并肩跋涉奋斗的各族朋友。跟这些朋友的友谊已成一个个画面,几十年来常常在脑中闪现,温馨而亲切。回想起来,正是从这些弥漫着日常社会生活烟火处,才深刻反映当年新疆和谐社会风貌。 他画了幅题为《乌鲁木齐 我曾经的美好家园》,回忆他们全家安居边城十八年状况,巧的是,那儿附近的二道桥市场,正是五年前分裂主义分子搞打砸抢烧的地方。他在画中题道:机关宿舍大院兄弟民族职工杂居,和睦相处,我家邻居维族老太善治馕,常送来刚出炉的新馕,香飘全院。哈萨克女医生邻居尤为友善,我孩子病了她主动帮助拿药,特别是夜间帮助打针,省却冰天雪地出门抱孩子去医院。年前回新疆探亲,特地拜访了她,赠一柄纸扇,扇上画松,上写:天山青松根连根,兄弟民族本一家。
不能忘怀的库尔班.吐鲁木、彭加木他们
陆华对人常提起维族老农库尔班.吐鲁木。这位和他那同为老农的爷爷差不多年纪的维吾尔老人,上半辈子是农奴,其境遇更为凄惨。他感恩共产党,一心要上北京见毛主席。他听党 话,努力生产,后来成了劳模,果真去了北京。他的事迹被编成小歌舞《日夜想念毛主席》,是新疆舞台久演不衰的广受欢迎的节目。 陆华采访报道了他,和他成了忘年交。应该说库尔班.吐鲁木其人其事,鲜明而典型地反映了边疆兄弟民族民众心向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这是一种淳朴感情,原生态的,决非人为导演。回忆激发了灵感,陆华创作了题为《库尔班.吐鲁木的宫殿》的画,画面上显示一破烂地窝子(即草棚)矮矮地趴在树下。因为老人当年总是让来拜访他的人,先看看他当年住的“宫殿 ”。他那朴实而又充满幽默的话语,令所有在场的人印象深刻。其实,并没人教他这么做。 当时他已九十高龄了。
使陆华常常记起的还有一位叫库尔班的劳模农民,他是生产队长,他上工总是肩扛农具还带只自制手鼓,晚上收工必在地头将手鼓敲响,男女社员们闻鼓围聚而舞,直到人人大汗淋漓才尽兴踏着月光归家。那叫“麦昔热甫”,野地上的舞会之意。库尔班队长所在地是新疆有名的刀朗舞之乡。“麦昔热甫”是从远古游猎时代传下来的庆贺收获的古老习俗。从这可见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确不虚传,也反映新疆兄弟民族土着居民在与恶劣生存条件斗争中铸就的坚韧乐观性格和丰富多采生活,极具原生态的地方民族特色。库尔班队长微闭双眼忘情敲鼓的形象,已化成了《手鼓者》,成为陆华新疆组画中饶有趣味的一幅 。
彭加木,这位被评为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国人物的科学家,也是陆华当年采访对象,他那不顾病痛勇闯死亡之海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事迹,激励了一代投身新疆的青年人。新疆建设少不了内地支援,数以万计的汉族有志青年响应党号召扎根新疆,作出了贡献,彭加木可说是他们中的代表。他不幸于1980年夏在罗布泊遇难失踪,一时谣言纷传,说彭加木去苏修那边了,还有说是被外星人劫走了。当时时任光明日报记者的陆华 ,根据采访得来第一手材料发稿香港大公报,澄清了事实,平息了谣传。这回陆华也据此画了一幅,并在长题中深情念叨:甲午初夏,余在江南,玉兰飘香,吾思老友,神驰西域,不胜眷眷,仅以此图悼怀大漠里不灭的英魂。
这里,似乎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新疆的民歌大王王洛宾。就是因了他的一首《达坂城姑娘》,使原先戈壁滩上几间土屋的小村,变成了现今的旅游观光点的美丽城镇。另一首关牧村喜欢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虽不是王洛宾作的,也生动体现了维族青年的爱情生活和爱国情怀,深情而优美 。这些取材于新疆兄弟民族生活,已成当代久唱不衰的一首首经典歌曲,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新疆在社会主大家庭中崇高地位,新疆兄弟民族与汉民族在文化感情上的血肉联系和密切交流。 毫无玄念地,这些在陆华的新疆组画中也有巧妙的反映。
喀纳斯湖,已成了新疆的大名片,它深处亚洲腹部阿尔泰山原始森林中,以其独特的景观正迅速成为世界级旅游观光胜地。你可知道,仅仅是在三十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绝少人知。由各民族科研人员组成的一支五十多人的科学考察队,于上世七十年代末的盛夏开了进去。 陆华作为光明日报记者,受北京编辑部指派,全程参加了这支由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的科考队,此是中国大陆文革后首次组织大型科考活动,令人瞩目。科考队骨干成员为新疆大学生物系 的各族师生。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陆华亲眼见到他们不畏艰难,爬山涉水,栉风沐雨,团结协作,最后终于从地质地理水文气象植被生物等多方面, 揭开了阿尔泰山区神秘面纱,考察成果丰硕,并论证了建设旅游观光地的充分可能性。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据此,陆华向国内外作了充分报道。这才有了后来 颇具规模的旅游开发,才有了名叫喀纳斯的旅游名胜。 他 见证了喀纳斯其地三十年中由荒野变成名胜的过程,为各族民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美好家园的高度热情所深深感动。这样的热情和意志,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心,这是任何人撼动不了的。也正出于此,陆华觉得不能没有反映喀纳斯的全景式山水。
堪称艺术佳品
从书画艺术层面上讲,行家们认为陆华这批国画创作堪称佳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为指画,指画以指掌代笔,为国画之旁支,为传统技艺,国画大师钱松岩、潘天寿多得力于它。指画独特手法成就了陆华对新疆大美的成功描绘,粗犷硬朗的线条,大块面的构图处理,斧劈折带方皴交互运用,加之都是六尺四尺的大尺幅,极有气势地表达了西域独特风貌,与一般山水画作拉开了距离。这也显示了指画不俗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二是每画均题跋,丰富了画意。这也发挥了他作为报纸副刊编辑长于文词的优势。画友冯骥才曾来信激赏道:难得你爱长跋,现在的职业画家已不知怎么做长题了,可见当世画家中文人不多。
三是书法佳好。他那一手脱胎于汉碑的隶书,风格雄沉朴厚,正好与新疆的带有野性的原生态大山大水相配,好字配好画,堪称珠联璧合。 (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