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在研讨会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非常感谢大家在如此炎热的高温天气,牺牲周末的休息,集聚在这里,为我的一部拙着,认真的研讨。谢谢大家对《布衣壶宗》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众多的金玉良言、真知灼见,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此,感谢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直以来的扶持帮助,在我的心目中,省作协就是江苏作家的娘家。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对出版《布衣壶宗》付出的大量心血。感谢中国作家协会,把《布衣壶宗》列为年度重点扶持作品。感谢我的家乡——宜兴。特别是宜兴市委宣传部,对《布衣壶宗》始终的关注支持。这本书能够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凝结着您们的心血、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
《布衣壶宗》的书写,于我是一次兴奋而有难度的行军。顾景舟最吸引我的,是那种文人的铮铮风骨,工匠的迷人手感,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个叫顾景舟的人身上。他的精神史链接着中国的文脉。连接着江南文化的厚土。 顾景舟留下的传世作品,线条冷峻、骨格清奇。构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基调。那种风骨层面的精神,和完美的工艺结合,成为他传世的最大理由。 同样吸引我的,还有那些已经被岁月湮没的历史现场。这个“历史现场”也是要靠文学的力量去修复、重现。同时,既然这是一部为一代壶艺宗师立传的作品,书中写到了诸多顾氏经典作品,那么我想,最关键的,是要写出文人的风骨,传统手工艺的迷人手感。
以紫砂为题材的文学书写,于我已经有10多年。这首先是因为地气的牵引。 我相信家乡对一个作家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紫砂是我背后最大的风景。我生长在陶都,很早就熟悉紫砂,也在紫砂界结交了许多朋友。壶,风习,艺人,江湖故事,常常会给我灵感和书写热情。二是经过这么多年与紫砂的耳鬓厮磨,感悟颇多。紫砂壶本身就是一个气场,它集雕塑、诗文、书画、篆刻等于一体,是地道的“中国表情”,同时又保留了一份来自民间的生动与率真,且壶中又留下写不完的中国故事,值得我去探究与书写。
但是,写完顾景舟,我突然有一种“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也许是我写作转型的一个开端。今后我的视野,将放到江南文化的历史,以及当下际遇、生成、嬗变和流失走向的探究,我将认真吸取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虚心向前辈学习,向同道学习。继续好好写作,以扎实的作品来回报大家对我的支持帮助。
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