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扬子江作家周之舒婷诗歌朗诵分享会

        2017年05月15日 14时47分 

          5月14日,首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活动走进南京图书馆,诗人舒婷也来到了南京,主办方在南京图书馆举办了舒婷诗歌朗诵分享会。昨天也是母亲节,年轻读者向这位以诗歌滋养人们心灵的母亲献上了鲜花。看着座无虚席的会场,不少读者席地而坐,更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读者,以及年仅9岁的盲童小读者,舒婷感动得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感慨说,如果再让她选择在哪里生活,她一定会选择南京这座城市。 

          

        舒婷

        南图多功能厅:舒婷与读者分享诗歌背后的故事

          如果再选择一次,想住南京 

          昨天南京图书馆报告厅挤满了读者,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下,喇叭里播放着舒婷的诗歌,大家期盼着诗人的到来,可是舒婷迟到了5分钟。当她出现在舞台时,面对在场读者,她笑了,“我真的很羡慕你们,其他城市的新图书馆都建在城外,而南京这么高大上的新馆就建在市中心。”原来,因为新街口堵车,她才晚来了几分钟。 

          主持人遵照舒婷要求,此次分享会不发表演讲,于是《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诗人胡弦开始转移话题,介绍说,他年轻时是读舒婷的诗爱上了诗歌,在他看来,舒婷的诗歌有着重新启蒙的作用,在新诗百年评选新诗19首时,舒婷有三首诗歌入选,最后只好忍痛选了一首。这时舒婷挥手打岔说,“我话还没说完呢!”提起南京,舒婷满满的回忆,“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南京,游览中山陵和玄武湖,看着南京人从容的生活姿态,脸上的笑容,我感到很舒服。”她诙谐说,后悔当年没有在南京买房子,“当年我如果砸锅卖铁,在南京买房,我就和南京人一样了。”她说南京无疑是她第二个选择居住的城市。 

          儿子时常提醒舒婷不要再写诗了 

          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她看着现场许多白发老人站在后面,于是提醒年轻读者让位给白发老人,年轻人可以坐在两边走廊阶梯上。舒婷望着这些白发老读者说,“我如果不染发,也和你们一样。”她又低头对坐在地上的年轻读者说,“你们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年轻真好。” 

          一位年轻女读者告诉舒婷,自己的妈妈是一位语文老师,有课不能来,特地让女儿来替她向舒婷问好。一位男青年提出很想聆听舒婷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舒婷回答说,自己的福建口音太重,不适合朗诵,她比喻说:“就像扑克牌一样,那张底牌最好不要轻易亮出来。” 

          问她现在是否还写诗,舒婷说儿子时常提醒她,别再写诗了,现在写诗的人太多,给年轻人留点版面吧。舒婷说她散文创作一直没有断过,最近刚刚出版了一本散文游记。舒婷补充强调,“不喜欢诗歌不要强求,写诗要有天分,语言先天感觉好加上后天努力。” 

          年轻女孩困惑“橡树”在哪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和顾城的名字一直捆绑一起,被誉为北有顾城,南有舒婷。有读者提问怎样理解朦胧诗的概念,舒婷表示,当年她和顾城,以及北岛都不习惯这顶“帽子”,“但是,这是时代的产物,即使我的诗不朦胧,我也欣然接受。有这样一个符号,就会自然想起那个年代的诗歌。” 

          一位年轻女读者很喜欢舒婷的那首流传最广的《致橡树》,可是令她困惑的是,眼下很难再找到“橡树”了,很多年轻人对爱情开始产生怀疑。舒婷听了也笑了,称橡树也困惑找不到木棉,她说:“爱情的看法会随着年龄而改变,我那时也很年轻,理想主义是当时的基调,等你到了中年,读读《神女峰》,也许就有答案了。” 

          关于这个问题要想回答透彻,舒婷说她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都是木棉惹的祸》。说起橡树,主持人胡弦指着台下说,“我解密一下,‘橡树’在这。”只见前排一位老先生起身给大家鞠躬。原来他是舒婷的丈夫,一直静坐在台下倾听。 

          盲童雅沁的诗朗诵催人泪下 

        舒婷和盲童雅沁

        舒婷和盲童雅沁 

          谈到诗歌对当下生活的影响,舒婷感慨说,“如今进入多元化时代,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手里拿着的是遥控器,很少有人把诗刊摆在手边了。诗人拥有广大读者群的可能性不大了,但眼下每个诗人会有自己的读者。改变是正常的,不管怎样变,诗歌不会因为你做还是不做而消失。” 

          胡弦补充说,日前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诗人郑西坡写的诗歌,是江苏诗人丁可的作品,正是胡弦编发的,周梅森在《扬子江诗刊》看到这组诗歌后,写进了剧本。 

          现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主播杨威搀扶着一位小女孩上场,她名叫雅沁,今年9岁,是一位盲童,杨威介绍,雅沁4岁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后来因疾病失去了光明。小姑娘连夜将舒婷的诗《礁石与灯》用针扎出盲文,她们合作朗诵,现场读者无不泪流满面。舒婷也擦拭着泪花,走上台向雅沁拥抱,并赠送她签名诗集。雅沁说她最喜欢蓝色,因为她爱大海,舒婷从大海边来,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去舒婷的家乡厦门看大海。(来源:扬子晚报  蔡震)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