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大木:如火青春的高蹈吟唱------简评金瑞珍的长篇小说《爱的漩涡》

        2013年05月25日 15时31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背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颂歌。当繁华生活占据了我们所有活动的高地,那么这个时代的青春应该有些怎样的爱恨情愁。

          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三学生夏明月,美丽大方,热情开朗,扶危济贫,爱打不平,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又是学校的校花,当理想之舟逐渐驶入更为宽阔的灿烂境地的时候,一连串突然而至的变故让她的人生霎时一落千丈。父母因病双亡,她成了不详的象征,与青梅竹马的男友志鸿的爱情,因他母亲小小的心计而夭折。于是她选择了放弃,置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于不顾,选择了在众多关注的眼神中消失,开始了另一种陌生而全新的生活,由此演绎出一部别样青春的美丽故事。

          这就是金瑞珍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阅读这部作品,我经常处于莫名的担心之中。因为对金瑞珍这样一个生活在农村,几乎未从事过文学创作的作者来说,要把青春单纯又而火热的故事表达清楚,是困难的。但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有着几乎天赋般的情节构架能力,叙述的推进力度和转折角度无不恰到好处。在这部17万字的作品里,作者通过两个重大转折,即夏明月因父母双亡、爱情夭折而离家出走,夏明月得知与志鸿分开的真相,再次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将整个故事框架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工整有度。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部分的矛盾冲突又设计得十分合理,如上半部分夏明月出走后到花店打工,巧遇富家千金丹丹、后进学生康顺,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展开帮助引导,使两个年轻人的人生方向为之一变。这其中穿插夏明月对志鹏的思念,与原来同学朋友在新的境遇中友谊的延续,使作品的内容丰富圆熟,也使主人公多难的青春焕发出明朗的神采。

          如果说故事构架的完美呈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那么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体现了她独到的匠心。在她的笔下,每一个人的性格都逼真鲜明,夏明月的明朗正气,志鸿的的韧柔矛盾,志鹏的侠骨柔肠,丹丹的乖巧聪明,康顺的调皮机智,晨光的善解人意,黄丽娟的隐忍心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章节和谐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在这部作品里,除了夏明月是当然的主角外,其实其他人物也在各自的场景担当着主要的角色,这就是人物塑造的最大成功。

          当前小说创作中对底层人物的描写过多地关注了他们的负面,似乎被生活之重压弯的脊梁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忽视了人性的茁壮和亮丽。金瑞珍一洗沉重滞缓的叙述面貌,用清新的笔调将矛盾中的人物逐渐推向广阔明亮的境地,给人希望与力量。在她的笔下,夏明月的上北大、清华的愿望在志鹏、丹丹、康顺的身上得到了实现,她的爱情追求在晨光的身上得到了收获,她的救世理想在对不同人物的帮助中得到升化。众多的年轻的心灵在她的鼓动下汇聚成高蹈的青春吟唱。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相对于宏大叙事的庄严与责任,《爱的漩涡》向我们展示的是当下青年人奋发励志的心灵史,对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具有重要的观照意义。我期待作者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坚持青春创作的姿态,为读者奉献更多的精品佳作。

           定稿于2009年8月13日上午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高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