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评论家韩松刚说,读叶弥的《风流图卷》,一种难言的悲伤总会弥漫开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说,《风流图卷》是一部非常奇特的小说,五味杂陈、爱恨交织、悲欣交集。我呢?读完这部小说后,是选择站在办公室的洗漱镜子前,一脸不知所措地茫然地空洞地审视着镜子中的自己,想哭又欲哭无泪……
读完《风流图卷》,让你不得不五味杂陈,爱恨交织,悲欣交加。
这些和“风流”何干?
二
读《风流图卷》对我是一个极大挑战。
这主要缘于我学识素养不够,至少读《风流图卷》我是非常吃力的。一是对历史认知匮乏。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知之甚少,就是对中国现当代史也是一头雾水。就算能理解一些,也是自以为是、望文生义。事物的本质究竟如何,我绝不愿探究。因为稍微一动脑,我的偏头痛就犯。失眠、做恶梦,由此会产生种种生不如死的念头。二是缺乏哲学性思考。什么是人生?人到底该如何生?如何活?我统统停留在概念的表象上。就犹如水是往低处流的,人是要吃饭、睡觉、做爱一样。可以把我这种生存状态理解为醉生梦死、麻木不仁、随波逐流、行尸走肉,或者时尚儒雅一点,也可以把这种状态归纳为“佛系”中的“低欲望”一种。三是我对死有一种出乎意料的坦荡。说来恐怕没人能信,我怕死,怕的要命,但我又不止一次地憧憬过期待过死亡。我总觉得死比活着要美妙得多,起码没有活着那么艰辛。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是权贵还是草民,在俗世的风尘中,我们的生命都是卑微的,卑微得不及一粒尘埃,我们都得平等地走上奈何桥,喝一碗冒着热气的孟婆汤。
有些扯偏了。不过,以上三条都使我不能顺畅地读完《风流图卷》。我几乎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才读完这部小说,中途几次不想读了,但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迫着我再度捧起它,再度忍受着种种不堪继续往下读。由此可以说明,读《风流图卷》我是痛苦的,是不能承受的一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然而,在这双重折磨中,我分明又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于我是一次人格的再塑造和灵魂的再救赎之大确幸。
尽管这大确幸依旧是悲伤的,是带泪的,是带血的,是恐惧的,是充满死亡的腐朽气息的。
三
读完《风流图卷》,我的情绪是压抑的,我的精神是非常不好的。我知道这和写作者叶弥无关,她的写作本意绝不是想让我这样的读者有如此躁动不安的阅读后遗症。
“风流”,本该是一个美好浪漫激情的词。对一个人而言,是放荡不羁,是不拘泥礼教,是不走寻常路,是改革创新之褒扬;对一个时代而言,应该是各领风骚、人尽其才、思想自由、政通人和之昌盛开放之风貌,然而,我读到的《风流图卷》中的风流,远非如此。
读完《风流图卷》,我把叶弥的创作谈又读了两遍,努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她给这部小说赋予“风流”的用意,或者从她的字里行间,找到我所读到的叶弥想要的表达。
很遗憾,我没有如愿以偿,我甚至怀疑叶弥给这部小说冠以“风流”的准确性。
好在有两位专家给出了解读,让我若有所悟。
一位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王彬彬教授的解读,他说《风流图卷》人物不是政治英雄,也不是道德英雄,所谓风流,就是我爷爷、奶奶的生活方式,他们丝毫没有跟时代过不去,但他们确实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冒犯了那个时代,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触犯了那个时代对一体化的要求。一位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学昕教授的解读,他说,在叶弥小说里,风流应该得到新的理解。包括为什么以大家来钱塘江观潮作为结局,这是自然的东西向我们涌来,欲望在自然的状态里。
我不敢说,我能百分百领会他们表述的意思,但是透过他们的表述,再回首《风流图卷》的文字,我悍然感受到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壮情怀。
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人类的风花雪月、人类的诗情画意,在欲望、贪婪、虚伪、欺骗、无序面前,根本就轻如鸿毛,就是以卵击石。当不能用有效的“法律”的笼子驯化、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时候,当这些欲望、贪婪、虚伪、欺骗、无序一旦决堤失控的时候,人间就是地狱,人间就是毁灭,人间就是残暴和杀戮的角斗场。
四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死者为大。姑且让我列出《风流图卷》中一组死去的人们,以此纪念或缅怀他们的风流。
按人物出场先后顺序排列:
1、常宝。被枪毙的理由:一、说话轻声细语,是破鞋,勾引男人;二、收着陈毅签名的欠条,等着机会找国家清算;三、小资、爱美,屋里屋外都被她收拾得整洁有序,沿墙种满花木,门口还放着两只小青花瓷缸,里面种荷花。
2、柳爷爷。市政协副主席、诗人、书法家、收藏家、园林学家,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对时局社会不感兴趣,没有大志气,就想在他营造的“甘八斋”吃吃玩玩,自己过自己的。点火自杀的原因是,他有可能被“改造”,而他一辈子最不能接受的是被“改造”。
3、一对大户老夫妻,双双被吓死。(吓死的原因不明)。
4、范裁缝。范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老祖宗范仲淹喜欢风云人生,他呢,喜欢门窗里的日子,只要过得好,都一样的。然而,参加“保皇派”的他,有一天被发现死在了河里,死因不明。
5、一对老中医。他们精于养生之道、阴阳之道,每晚吵得比他们年轻得多的医院副院长王来恩和老婆干瞪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为此,王来恩让他们到“对敌斗争学习班”报到。这对老中医吃了安眠药跳了常宝跳过的河。
6、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曾国藩后代,柳爷爷老朋友,1964年跳楼自杀。(为什么跳楼自杀,文中没有交代。)。
7、陶干娘。大户人家梳头娘姨,济世救人,被一支北方年轻人组成的“雄鹰军团”上了岛,扔到湖中间淹死。
8、高大进,“我”的奶奶。一个时尚人物,一生充满传奇。本名“孔高氏”,带走家中许多黄金白银参加革命,改名“高大进”。后来因为爱情误杀她人,被削职回家。土改期间,带头分光自家财产。最后因为历史问题被揪斗,和自己情人“老丝瓜”一起服毒自杀。
9、明心和如一。一个是尼姑、一个是和尚,寺庙被毁后,死活不知。
……
诚如专家们解读的那样,读这部作品,无论如何绕不过“什么是风流”这个内核。从这部作品中死去的人们的身上,就他们生前追求自我的独立个性以及死的形式、死的结局而言,他们呈现出的风流相比较活着的人,更加炫目,更加刻骨,更加令人唏嘘不已。就此,列出他们的名单也不算赘述吧。
其实我是不想谈论这些死去的人的,以及他们为什么死?该不该死?谁又该为他们的死担责?这真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话题。
五
写这篇文字,已经是读《风流图卷》一月之后,心中依旧是稀释不开的悲伤。
有一篇关于论述文明社会的文章,其中指出文明社会的六大特征:一、文明社会暴力浓度低;二、文明社会有稳定的财产权;三、文明社会开放、协调程度高;四、文明社会普遍遵守契约;五、文明社会遵循法治,法律保护所有人自由;六、文明社会的人们具有同情心、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关注生活细节……呜呼哀哉,我想风流也好,文明也罢,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样吧?!
我忽然又想到,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年代背景下,我们能活出一个人的自由和作为人的高贵,这才是我们人类共同向往的真正风流吧!
“这么胡乱地跑着,我忽然想到,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么慌乱地跑着,跑来跑去地寻找前途。柳爷爷那时就说,人的弱,全在于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那么多人上下求索,求的就是一条思想之路。”——这是《风流图卷》275页中的一段话,或许是对我读《风流图卷》产生的所有不适的最好注解。
其实我读到的《风流图卷》一点都不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