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如何书写现实题材,特别是突破童年、校园等等的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展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并且自然妥帖地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与儿童问题一样,儿童文学也常常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儿童因为身心发育的限制而被赋予了相对独立的特权,相应地,儿童文学也一直倡导儿童本位的立场和理念。回顾儿童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历程,确实有被拔高或过度成人化的教训。将成人题材儿童化,将儿童文学成人化,制造出一大批高大全的“小大人”,以至将战争题材也引进儿童文学,过早的在儿童文学中将孩子推进战争……如此种种,都是对儿童生活、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粗暴入侵和伤害。
但任何问题都不能绝对化,任何问题也都有另一面。当我们尊重儿童生活的相对独立性,倡导儿童本位理念的同时,应该看到它相对的一面。儿童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成人。儿童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逐渐成人化、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走出其独立空间,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并线现实的过程。所以,可能还存在另一种关爱、教育的理念与方式,即适度地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关心现实,相应地,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也应该打破执念,在儿童与社会现实的有机联系中开辟有效的创作路径。
问题不在于只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过犹不及,不及犹过,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我不能说青年作家刷刷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度,只能说她有这方面的自觉意识,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找寻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刷刷的创作在这方面是坚定的,她的第一部长篇《向日葵中队》关注的是自闭症这一特殊的儿童群体。小说主要的故事空间虽然是在儿童角色之间展开的,但是,自闭症却并不只是儿童群体才存在的病症,而是一种人类之病与世界性难题,是一个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现实问题。对自闭症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日益显示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战胜自身顽疾的希望和能力。因此,刷刷选择这一题材实际上反映了她的社会关怀视角,更显示了她对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元素、文明品质与人道理想的期待。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和关爱本身不可能局限在儿童群体之内,所以,围绕莫离,《向日葵中队》的故事半径也必然向外发展延伸。到了《幸福列车》,刷刷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大幅度加强。《向日葵中队》里的孩子们关心的是他们身边的同伴,《幸福列车》中的孩子们关注的是远方,是远方的人们、远方的天地与事物。小说的故事是在城乡间展开的,刷刷给城乡的孩子分别展示了对方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对方的世界都是陌生的,而在这个互相陌生的世界之间,城市为视点,乡村是被看的中心,而留守儿童则是小说的主角。刷刷就是这样将沉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展示在了儿童的面前。社会的发展、城乡的差别、农民工的生存、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成长……应该说,这些发展中产生的难题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但刷刷却坚定地把这些社会问题提出来,让孩子们一起思考。这样的思考不是强加,因为孩子们就置身其中,甚至承受着它所带来的沉重和不公平。只是刷刷以儿童的方式,以文学的想象给予了向善的也是家长们应该共同努力的故事方向。
到了这一部《八十一棵许愿树》,刷刷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叙事也更为现实、更为宏大。如果单纯从题材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故事,一个有关国家三大攻坚战的扶贫故事,一个民族交融的故事,一个有关教育公平的故事,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故事。按通常的理解,一部儿童长篇小说显然无法,似乎也不应该承担这么大这么多的主题。但是刷刷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并没有违背儿童文学的审美法则。之所以能如此,首先因为刷刷是从生活出发的,是遵从于生活的真实的。我们之所以常常将儿童文学与现实题材对立起来,是将儿童生活与现实社会人为地割裂了,以为成人是成人,儿童是儿童,社会是社会,学校是学校。而事实上,它们常常是相互交叉又甚至浑然一体的。特别是现在的三口之家,成员之间的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因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生活的改变而使整个家庭产生重大的变化。《八十一棵许愿树》的故事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父亲伊志辉偶然间被派到新疆,成为了一位援疆干部。可以想见,这对女儿伊娜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对母亲,即本来就很繁忙的律师邢芬而言,负担和压力也显着加大。仅就这三口之家而言,小冲突就因此而时有发生。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伊志辉的援疆,使得那遥远的西部生活,那里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亟需改变的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以阿吉波瓦为代表的维吾尔族人善良美丽的心灵都一下子来到了这个家庭,来到了伊娜的面前。孩子以她的眼光和心智幼稚而纯洁地读解着这一切,激发起的同情和善良促使她想方设法去帮助远方的同龄人,去试图拯救那片古老的枣树林。伊娜不是英雄,刷刷以现实主义的方法贴近儿童,去叙述伊娜可爱、感人而又显得幼稚的行为。她的举动与成人的行动形成了对照而又内在地保持着同构,最终汇为一体,共同谱写了一曲东西部民族大团结的爱心之歌。
现实题材理应是儿童文学的创作目标。这样的题材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社会、关注现实,从小理解自己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更可以让他们理解身边的生活,理解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身边的人和事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资源。只不过这样的创作是有限度的,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智、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疆域以及儿童式的故事方式与语言表达,是儿童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应该恪守的伦理与美学定律。希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在这方面做出探索,为孩子们奉献更多身边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故事。(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