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我手不释卷地读完《大湖长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版)后第一想到的是左拉,因为他说过一句话: “长篇小说灵活的框子可以把全部知识的总和都包容进来。”《大湖长歌》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本,它近距离地将当代中国的乡镇现状和演变过程,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出来。只不过不是“包容进来”,而是“渐进推出”,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乡镇写真式风俗画。
《大湖长歌》的作者陈进,曾在乡镇工作多年,也曾实实在在地当过乡镇长。乡镇这一块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农村干部,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我即使闭上一只眼睛,也能清清楚楚记得那一张张憨厚朴实的面容,记得他们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记得他们每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对他们的熟悉程度,犹如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般熟悉。”因此,这部长篇小说给人的感觉,仿佛就是写他自己。他用的也是第一人称,以主人公肖然的身份,写自己与乡镇的干部之间踏实工作、共谋事业的经历。写自己与农民交往中的各种难处。写自己与家庭、与朋友、与妻女的烦事琐事。让这样一部小说既能全面准确描述了当代乡镇的实际状况,又能品读在这里发生的不一样的故事。
多年前,我读过柳青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中国农村状况,步步斗争,阶级矛盾突出。后又读过浩然的《金光大道》,主题先行,人物平面化,故事痕迹重。再后来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题材的作品就多了,优秀的不少,但印象很深的就几部。究其原因,大约是往后看的多,表现当下的少。但是,王兆军的中篇小说《拂晓前的葬礼》却是一部透彻解剖农村底层干部成长轨迹中的剑走偏锋、振聋发聩的作品。而许卫国的长篇小说《小高庄》又让我看到乡村悲喜剧式的长卷,是那么的有魅力有魄力。现在,陈进的《大湖长歌》又让我从乡镇这一层级的视角,看到精彩而又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特别是反映当代农村基层生活和在社会变革转型的阶段中,各种矛盾交织,各种困难涌出,却能平和而又有惊无险地得到化解。这期间乡镇是如何面对的,又是如何走过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此做一个理论上的剖析和审美判断方面的解读。
二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由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我们对土地有着神一般的崇敬,对与土地有关的耕作稼蔷、生产方式、传统习俗、文化理念等都有着自身独特而又强大的文化思想体系。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更替、战争灾祸或民族冲突都不能改变中华民族的根基。说到底,这是一种力量,是思想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
《大湖长歌》聚焦的是乡镇对农村土地的转型和变革的“产业调整”,让过去世世代代种粮食的土地不种粮食,转而种植经济作物。乡镇建企业,发展工业或是轻工业项目,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还有在乡镇推行的“一村一品”“草改瓦”“专业大户”“小城镇建设”“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农村确实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小说中的滨湖乡是这样,周边的七里镇、新桥镇等乡镇也都是这样。这里的滨湖乡就是苏北农村的一个缩影,其代表意义可以涵盖全国的农村。以此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走的艰辛,走的辉煌。同时这种转型、变革带来的痛苦也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小说以主人公肖然为视角,他介入到每一项转型变革中,以亲力亲为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感受。以此来把这些农村中的问题表现得更真切,更直接,更与命运攸关。与其说它是小说,还不如说它是历史。
在小说中有一个我要单独提出来谈的,这就是“农业税”问题。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再怎么遭遇荒年和灾害,农业税的增收从来没有间断过。而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农民也是受益者,国家富强了,反哺农业,首先取消农业税,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小说把宣布这一决定的现场情况也如实地写了出来:
乡政府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乡村组干部。台上,乡长钱永林正在布置取消收取农业税的工作。钱乡长正慷慨陈词:“根据省委的工作安排,从今年起,全省统一取消农业税。今后,老百姓种田,国家不仅不收农业税,还要给农民补助。”
下面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骗人,哪有这种好事?”
“皇粮国税,存在了几千年,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就是,农业税不要了,我们村干部的补贴谁给?”
“这个不要愁,共产党不用白人,不愁没饭吃。根本问题是,农业税不要了,以后村里的农田水利、桥涵路沟谁出钱?上面给吗?”
钱乡长等下面的议论告一段落后,才大声地说:“是呀,我也在想,农业税取消了,以后的公益事业怎么办?”
“对呀,怎么办?”有人小声附和。
“怎么办?”钱乡长反问,随即又自问自答,“办法只有一个:实行‘一事一议’。”
“什么叫‘一事一议’呀?”有人不解地问。
“什么叫‘一事一议’呢?”钱乡长问答说,“简单地说,就是村里每要做一件公益事业,如需修路、挖河、建桥等事,必须对每一件事都要交给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百姓同意了,就可以把费用分摊给每一户农民,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分担。这就叫‘一事一议’。”
如此重大决定改变了千年的旧规,有各种反应都是自然的,但带来的新问题依然是乡镇这级政府需要面对,并且要妥善解决的。
《大湖长歌》作为小说这一形式,还是带有很强的本土意识的。淮安是苏北的重要中心城市,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又濒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淮安市下辖四个县三个区,有大量的土地和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气候四季分明,农业生产发达,是早年的粮仓之一。小说中从农民的习惯打扮到语言方式,以及家前屋后的养猪养鹅等,都反映出本土的地理特征和生活定性。还有遭遇的洪泽湖大水,洪峰从淮河上游下来势不可挡,湖边乡镇干群坚守岗位,积极组织抗洪抢险,以致最后炸坝泄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这些从真实到虚构的小说创作,是作者才华和思想境界的完美统一,是本土意识的集中体现。
三
小说是写人的,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是作者的道具,也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另一种存在。因此人物塑造就很关键了。从《大湖长歌》通篇读下来看,有记录的人名有不少,但真正是作者塑造对象的也就十几人。在这里我列几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李妍,高中毕业,水上小学的老师,年轻美丽,热爱教育事业,放弃一切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专心为渔民的孩子奉献自己的知识、才华和青春。最后,李妍不幸被洪水夺去生命,实在是本长篇中一曲令人伤感的旋律。作为当代年轻的女孩子,李妍是与众不同的代表,她不贪图安逸,有理想有追求,并深爱着这群渔民的孩子,愿意为他们付出。而对于自己的爱情也是有思考有选择,绝不为利益而放弃原则。事业上的坚持与性格上的倔强,让她成为众多人物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她也是作者刻意着墨,有着理想化倾向的人物。韩玉琴,也是个没考上大学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她走的又是另一条不平凡的路。原本在县建设局的图书馆工作,但她不甘心就这样下去,主动申请到乡镇工作。在乡镇她担任环卫所所长职务,并且很快取得了工作上的成绩,是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后来又响应离岗创业的号召,去了南方创业,把生意做得有模有样,她最后决定辞职,不再回乡镇,专心经营自己的公司。从性格和思想来看,韩玉琴还是属于比较成熟的一类,她对自己的人生设计有思考有规划,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作者对韩玉琴的描写,也倾注了许多自己的认识。石平,应该属于正统、正派的乡镇干部,她先是做党委副书记,后任人大主席。小说中没有怎么说他来乡镇之前的情况,但他开口就石破天惊。一次是在会上当面与张书记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次是在“上门执法”中的灵活机智的表现;再一次是群众冲击乡政府大院时的临危不惧。他虽不是乡镇主要领导人,但他的责任心、大局观、鲜明的个性和处事经验还是值得称道的。他是广大乡镇普通干部的代表和缩影,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肖然,是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化的人物。肖然的本色优点很多,聪明善良、温暖多情而又才华横溢,在副乡长的岗位上拿得起放得下,在与农民打交道中能相互信任,是群众中口碑很好的年轻乡镇干部。其实,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我还是看好肖然的两个方面,即:柔中带刚的工作作风和韧性低调的目标追求。这可以从小说中的两件事说明:一是去五柳村征收的“乡统筹村提留”费用时与一群农村妇女的争执和处理,最终自己贴了一点钱却树立了威信,解决了村里积压多年的矛盾。另一个是参加公开选拔副科职领导干部的“赛场选马”活动,不卑不亢,坚韧低调,虽没有成功,却比成功的人还光荣。性格和为人也都在这些事件中淋漓地表现出来。薛乐,也是作者精心描述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份是乡青年书记,又是肖然的蹲点助手。他的这种角色往往是配角,就这配角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是他的订婚对象李妍去世时他的那种表现,仿若刀子割疼了我的心。那种大悲的隐忍,那种欲哭无泪的哀伤,那种与隔世人倾诉的独白,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先对李妍的爱和后来对韩玉琴的爱,都显得那么纯粹,那么坚定,那么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顾司如,也是个人物,而且是个能干事、能哄领导、能掌控大场面、也能想出歪计谋的人物。他从村组的小干部干起,不断地抓住机会迎合上面的要求,最后也成了乡镇崛起的明星,当上了乡党委副书记。可好景不长,顾司如还是被“双规”进去了。我们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他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作为反面教材为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夏雨,作为肖然的妻子虽出面不多,但在许多场合中就是一个“润滑剂”。其实这样的“润滑剂”并不好写,可以看出作者在写夏雨时是用了不少力的,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着墨不多却很鲜明。《大湖长歌》中还有不少人物写的是有血有肉的,我这里难以一一评述。比如:赏识肖然并提拔他为副乡长的七里镇蒋领导;滨湖乡敢于说大话,敢于批评人乃至骂人的张也平书记;先任乡长、后任滨湖乡党委书记的李梦天书记;韩玉琴的同学,在南方发展的张雪莹;组织委员于春霞尖酸醋意的话语;爱打抱不平的村书记刘一虎;爱上访、又爱编顺口溜的丁兰花等等。
任何一部长篇小说人物的描写和塑造,都是根据内容需求和故事选择来表现的。在《大湖长歌》中人物的表现我觉得与出镜率有关系。肖然作为主人公,全书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所以出镜率最高。在大篇幅占有的故事空间里,个人魅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既使在处理比较棘手问题时,也会“化险为夷”的。比如撤乡并镇后肖然带队接受邻乡办公设施。刚到就见新桥镇宣传科宋科长带队,已经在往车上般东西了。经过一番对峙后,宋科长退却了,肖然如愿以偿地接受回来一批办公用品。肖然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表现出了沉稳机智、不卑不亢,显示了工作中的个人魅力。李妍和顾司如也都是出镜率较高的人物,但一位作为正面人物,而另一位作为反面典型描写的。在个人魅力方面,都达到作者所期望的目的。
四
《大湖长歌》所涉及的题材是比较独特的,只有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人才能熟悉和驾驭这类题材。这里,我觉得存在两个方向的难度,一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现代社会的农民也已多样化选择自己的生活了,如果深入生活,可以体验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可是不在这个最底层面,感受会是怎样呢?做不好就假了。二是中国到县一级的管理体制都是非常成熟的,“秦以郡县制,历代承秦制”。几千年来已成为农耕民族的典范。再往下层深入就不那么顺了,封建王朝也好,民国也好,大都依靠乡绅大户、族群领袖来管理。共产党管理则是将党委与支部建立在村上,乡镇则是最有力度的管理层。用文学中的小说形式来反映乡镇情况的则比较少,可能还是个空白。而作者陈进以他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为基础,写出长篇小说《大湖长歌》,难能可贵,意义非凡,值得点赞。
既是小说那一定得虚构。文学的虚构是创造和创作而不是编造,优秀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造。写作虚构的人和事可是比真的还“真”的作品,一直是作家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也一直是作家们期望的优秀作品。陈进的《大湖长歌》就是一部写的比较“真”的虚构作品,“真”到仿若自传一般。两个原因:一是作者有多年乡镇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并且也有任过助理、秘书、科长、副乡长、副书记、镇长等职务,这与主人公肖然相似;二是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中故事、过程、交流方式、心里活动等都以“我”的活动为中心,增加了可信度和真实性。第一人称的优劣在学术上早有定论,这里不作讨论。我只认为,任何一部作品只有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才能表达作者的心愿,也才能达到最期冀的效果。以下我侧重谈谈作为长篇小说的《大湖长歌》中我认为比较高光突出的两个方面: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关注情节。“细节决定成败”是美国演说家文森特·皮尔说的,他指的是讲究细节就能决定事件的走向,也许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决定了你的成败。我们就小说的细节来说与成败无关,但与小说的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故事的特点倒是很有关系的。在《大湖长歌》中这样的细节是很多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看到主人公的真实表现,可以窥视作者的意图。比如肖然“我”因乡党委蒋领导的赏识推荐被提升为滨湖乡副乡长,几天前“我”就提了二瓶酒去过蒋领导家,被蒋领导的爱人推出来,说什么也不让进门,弄的“我”像做贼似的,只好无功而返。走的那天:“午饭后,我要到滨湖乡报到,就到办公室去找蒋领导。这次,我带了一包红塔山香烟,我知道他嗜烟如命。蒋领导四十不足,正直壮年,人长的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尤其是那双眼睛,深邃有神,仿佛能看透你的内心世界。我曾听过街上算命的说过,蒋领导是狮子像,大富大贵,前途不可限量。我向来不信算命打卦一类的胡诌,但对于蒋领导的说法,我倒是深信不疑。蒋领导点燃了我敬过去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轻轻地吐了出来。顿时,一缕轻烟冉冉升腾、变幻,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充满了好闻的烟草的味道。蒋领导一句话也不说,一门心思地抽他的香烟。我也找不出适当的话语,只好静候一旁,默然相陪。一枝烟吸完,蒋领导又猛吸了一口烟屁股,掐灭在玻璃烟灰缸里,才笑眯眯地说了一句:‘你的喜烟我已经抽过了,你也该去报到了。下午我还有个会,不送你去了,就让刘副书记陪你去吧。’”这一段是我随手选摘的。我们注意到作者在细节描写上还是非常出色的。特别是蒋领导一句话也不说,一门心思的抽烟,空空的房间,两个沉默不语的人,只有烟雾缭绕,没有任何声音,就这样仿佛时间凝固了,凝固了一支烟的时间。这里面包含了什么呢?蒋领导的无言正是他有千言万语而无以表述,以一支烟的方式,让他的千言万语凝固成一种情感,让分别的人互道祝福,互道安好。这段细节上描写做的既有力度,又是恰到好处。《大湖长歌》洋洋几十万字,作者在细节处理中往往关照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有一些在故事推进过程中不忘细节跟进,因此细节也成关键情节。细节描写是长篇小说《大湖长歌》的一大重要特色。
第二.抒情调动感情,风景衬托心境。文学的抒情功能在诗歌散文中比较常见,在《大湖长歌》中我看到了如诗歌散文式的抒情。比如“我”与薛乐和赵幸福三人到湖边转转,湖边的秋色映入眼帘:“果然,在不远处,兀立着一道蜿蜒百里的大堤,昂昂然如一道水上长城,蔚为壮观。登上大堤,但见堤上洋槐密植,虬根苍劲,只可惜已到深秋,树叶飘零,很多枝条失去了绿色的外衣,光秃秃地直指苍穹,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无言地述说往事。树下衰草断茎,毫无生机。唯有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的野菊花开的是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还有那枸杞鲜红的酱果,从枯草丛中探出头来,同万类霜天竞自由。迎水的大堤,一律是青石护坡,水泥勾缝,坚固异常。一些硕大的蚂蚁在护坡上一会钻进草丛中,一会沿着石壁攀爬,行色匆匆,跌跌撞撞,终不知其所往,也不知其所终。极目远眺,唯见水势浩大,一望无际,顿让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远处,水天相接,樯帆点点,白鹭翔集,更兼艳阳中天,天高云淡,好一幅‘水上泛舟图’。近处,芦苇荡此起彼伏,沙沙作响。盛开的芦苇花泛着银色的光辉,将在芦苇间嬉戏的鸟儿的翅膀镶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鸟儿欢快的鸣叫声便回荡在撒满阳光的天地间。不远处的湖面上,被插着竹竿的渔网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格,有的五十亩,有的一百亩,有的上千亩。方格内不时看到一两只大小不等的水泥船,上面用木板搭成上下两层的房间,作为渔民生活起居之所。”这一段描写十分精彩,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天空、湖面、大堤、芦苇、鸟鸣、枯草、野花、樯帆、大树、小船、白鹭、渔网。目光所及之处都显出萧瑟秋意,生命未泯,世间万物都沉浸在茫茫的大湖边。如此抒发情怀,如诗如画,如诉如歌,兼有散文诗和抒情散文的品质。我真觉得可以单独拿出来发表。
《大湖长歌》中以景抒情,以情喻景的段落还有不少,这是显示作者陈进个人才华的地方。但任何抒情也好、比喻也好、象征也好,技术性的操作最终还是要为主题服务,保障这部长篇小说的完整性和典型性才是成功的目的。
五
自从我第一次踏上文学的道路,我就对长篇小说和会写长篇小说的人保持十分敬意。这不仅仅因为长篇小说是文学之王,长篇小说所创造出的辉煌无与伦比,还因为我本人一直保有着写作长篇小说的情结。我知道没有生活积累,没有故事虚构,没有人物塑造,没有思想境界,没有驾驭语言能力,没有文化素质,是写不了长篇小说的。这是难以到达的一个指标,更是文学殿堂的一个关口。这是我读完了陈进的长篇小说《大湖长歌》后才有的体会,在这里与写作长篇小说的作者们共勉。
2019-11-1(古盐河边)
(十品 本名叶江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着有诗文集《热爱生命》《十品诗选》《一个人拥抱天空》《穿过时间的河流》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