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文学,同样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文学。显然,陶珊这部书是一部有关水利人和水利行业的书。
这部报告文学紧扣那个时代的脉搏和记忆,全景式展示了水利人在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精彩人生,再现了不同年代水利人“治理淮河”的艰辛与荣耀,描述了不同年代水利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其间的冲天壮志和浩然正气跃然纸上,写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和精神气度。同时,这部报告文学的前两章“淮河寻梦”“洪泽湖求索”,还对淮河和洪泽湖的前世今生作了交代,增强了淮河和苏北地区的历史纵深感和沧桑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作“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作了较好铺垫。
这是陶珊竭尽心力书写的一部关于水利人的纪实作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家陶珊本人一直从事着水利基层工作,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她对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充满着探索欲望,正因为对这片土地怀有的挚爱深情,才使她付出大量的心血去写作这部书。据作者本人介绍,为写好这部报告文学,她西至河南桐柏山,东抵黄海之滨,北到废黄河,南达三江营,五上盐城,四探洪泽湖,三下扬州,数次往返南京和淮安,行程约8000公里。采访参与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者、管理者近100人,工程建设者年龄最高为97岁,涉写人物约110人,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倾听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有的人离开人世,她就采访他们的亲人或同事,录音资料达25万多字。她还跑到各地陈列馆、档案室等,寻找当年的简报、报纸和物品、用具等,搜集建设者各类工程资料、宣传资料及个人资料达50万字,浏览参考书目有50本之多,查阅新中国治淮70年来的资料和地方史志近100万字,手机拍摄参考图片资料近1000幅,从中了解、切身体验不同时代水利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人生命运和悲悯的家国情怀。正是这样的认真态度,为她的报告文学创作收集到了第一手材料,这是作者写好这部报告文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做得越扎实,作品才可能写得越好。
这是一部描绘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历史画卷的书。在《铸梦长淮下》一书中,作者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运用史诗的笔法,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以及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对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以及淮河下游的部分治淮工程历史均作了一一描绘与呈现,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反映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治淮史,真实地写出了苏北水利工程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那个时代的缩影和精神嬗变。如第三章“平原惊梦,渠出大湖”中的“(二)总渠工地上的‘大禹’组歌” “(三)洪泽湖畔,‘一闸锁蛟龙’” “(四)1954,总渠、三河闸与淮河洪峰的鏖战”,第四章“千年一役济长淮”中的“(六)滨海枢纽——立交双雄铸辉煌(之一)”“(七)淮安枢纽(二河枢纽)——立交双雄铸辉煌(之二)”“(八)淮阜控制枢纽——‘豆腐脑上建长城’”等,较全面地再现了50年代挑河工的真实历史及90年代机械化建设的宏大场景,从工程建设争分夺秒的场面和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中,我们读到了不同时代水利人的青春芳华以及他们“待重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气势,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史诗性。
这是一部为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者树碑立传的书。美国作家和研究者杰克·哈特有言:“叙事需要三大支柱:人物、动作和场景。排在第一位的是人物……” 文学是人学。作为非虚构叙事性写作方式,人物是报告文学写作中最基本要素的建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灵魂。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作者在写作这部书时,倾力在人物塑造上下功夫,让我们有幸读到了一位位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人物。如钱正英,原是浙江嘉兴名门望族的小姐,为了苏北灌溉总渠工程一直不肯离开工地去生孩子;再如在总渠、三河闸与淮河洪峰鏖战一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朴实亲民、雷厉风行、镇定自若、又敬业无私、卓尔不凡的“定海神针”和“水龙王”的人物形象——熊梯云;再如1954年,洪泽湖水位猛涨,形势十分危险,淮安市水利局原总工程师蔡效凯,奉命去洪泽高良涧进水闸抢险,塑造出一个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顾个人安危的水利工作者的形象;再如在“(五)‘旱改水’和‘沤改旱’谱写的总渠欢歌”中,作者刻画了一个类似于焦裕禄式人物——费少安,在他得了癌症之后,仍旧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真正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此外,在“千年一役济长淮”中,作者又以饱满的热情立体式塑造了一批现当代水利界中流砥柱的人物,例如沈之毅、戴元峰、张劲松、叶健、闪黎、刘胜松、刘军、张亚中、耿汉文、史展、罗利民等,跟随着这些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水利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砥砺前行、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行业精神。
不仅如此,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平凡小人物。在写作他们时,作者有意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打碎”,从日常“细小”的叙事中去刻画他们。如石茂山和吴夕举都是洪泽湖边地道憨厚的农民,当年参加总渠挑河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能吃饱饭。再比如,徐桂英是淮安盐北区华亭乡三村的社员,她在总渠淮安苏嘴段工地承担着挑挖土方的重任,与男民工不分上下,写出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的形象。另外,作者还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饱满立体,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如徐善焜和王凤川的爱情故事,既真实又浪漫,从他们身上,体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时代的芳华和一段珍贵的历史。
2022年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典礼,分别在北京、南京、淮安和盐城四地隆重举行,相信有了以上水利精神的支撑和激励,古老淮河必将再次焕发青春。
无疑,陶珊这部报告文学是江苏水利文学的重要书写,更是江苏水利文学的又一重要收获。它既携带着大湖灵动的风韵、河道逶迤的温婉、水闸雄浑的高亢,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水乡气和烟火气,一些场面惊心动魄,许多情节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许多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