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地域文化的诗性飞翔 ——读戴中明的散文集《草根的声音》

        2016年06月14日 10时19分 

          地域文化的诗性飞翔 

          ——读戴中明的散文集《草根的声音》 

          顾维萍 

          收到中明兄寄来的散文集《草根的声音》是在春日菜花金黄的季节,而细细品读它,却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淡雅的封面、淡淡的墨香、细腻潮湿的文字驱走了我心头的烦躁,带给我灵魂的清凉,使我陶醉,令我愉悦,时常让我不经意间掩卷深思,甘醇芳洌之味久久萦回,挥之不去。《草根的声音》是一本以苏中地方文化风情散文为主体、少儿散文为补充的散文集,正如戴中明自己在后记中说的那样:“这是长年在苏中里下河文化的浸染中面对乡情而真情咏唱的一缕特别的音符。” 

          的确,畅游在作者精心构筑的横贯古今的里下河地域文化的长河里,在厚重的历史烟尘里激起如梦幻般的美景,牵引着读者去怀想、追思。多年以来,中明一直以他少儿文学创作的成果引人关注,在中学生时代就出版过作品集的他一直热衷于为孩子们写作,作品曾获得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孙犁散文奖以及多家少儿文学刊物奖。从少年时代开始,中明就一直孜孜以求地写着,醉心于当代少男少女情感世界的描述,把青春的理想和追求寄寓在少年小说创作之中,不断有新作问世,艺术上也日臻成熟,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最近出版的这本《草根的声音》却以其独到的思想文化内涵,细腻的人生内心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并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成熟的儿童文学小说作家同样出色的散文天赋。 

          从小生活在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的里下河文化风情中的戴中明,吮吸着这方热土的乳汁成长。他笔下的散文,正是作者用心地走进几千年的地域文化长廊中,尽情采摘的一片片生动缤纷的心灵风景,无不散发着对家乡、对这片热土的真情实感。这些年来,他在泰州电视台专题部任职并兼任电视文化栏目《珍藏泰州》制片人,足迹遍布三泰大地,用镜头展示泰州地区的人文魅力,产生了较大影响。读着他的散文作品,如沐浴着里下河平原的乡风,带着淡淡花香,融入读者心田,让人感到亲切、爽朗、怡人。 

          收入这本散文集的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在“乡风流韵”中,你可以看到记忆中的浓浓的窑烟,欣赏到美丽的水上森林与千垛菜花,你可以听到林湖秧歌的高亢、水乡芦管的悠扬,以及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袅袅回音;在“百味人生”中,你会从声声的荻港管韵中体味一个乡间乐手的快乐,从一片叶片中感悟一个民间艺人五彩风情,从一件件鲜活的面塑作品中去感受生活的悲喜,作者通过生命中的那些凡人琐事,描摹出人生的温情与世态的炎凉;“纯真季节”中,流露出他艰辛与快乐的成长,家乡的厚土与浓浓乡情,亲人独特而深沉的亲情,师长的关爱和同学朋友真挚的友情,一种清丽、缠绵、苦涩的依恋和忧郁的爱氤氲其中。“文苑走笔”,谈自己对文学的深情,谈自己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谈自己创作中的甘苦,谈读书时的人生感悟,散发着理性的思考与思辨的光辉。无论是哪个小辑里,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文化味,正是鲜活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构造了这部散文集的灵魂,读这本散文我们仿佛随着作者行走在里下河千年的地域文化之旅中,欣赏着作者用心营造的深邃而迷人的风景。 

          戴中明笔下的地域文化散文,离不开他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地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他对里下河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他把自己创作的主体意识落脚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里下河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贯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来。它们或展示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给人以直观之感;或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逼真的审美效应。在《窑烟的记忆》中:“当古镇溱潼古老的窑烟在心间淌过的时候,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历史的传承竟是这样的执着,苍凉的窑工号子在这方土地上唱了千百年,把对遥远岁月的惦念印在了苍茫的窑烟里,以至我伸过手去,竟有千年的沉甸。或许,真正文化的景观原本就是一种历史的浓缩吧,把它树在农家田园里,就有了岁月洗褪不了的牵挂。”他这样描写会船齐发时那激动人心的画面:“又是一个经典时刻。船在行,水在跳,整个茅山河都沸腾了。竹篙齐齐插入,浪花高高溅起,船上敲锣打鼓自我壮威,岸上加油呐喊,欢声雷动。高大的会船破浪向前,女子、小孩子小划船也不甘示弱,直冲向前。有些讲究的村还在船上配备了表演队伍,身着彩服的表演人员挑花担,打莲湘,演唱《茅山号子》,笙箫管笛齐欢奏,白娘子搔首弄姿,猪八戒口吐长舌摇动大耳……各色表演妙趣横生,逗得岸上观众喝彩连连”(《到茅山看会船》)。独特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画出茅山会船的盛况。作者这样去描写家乡的美景:“位于水乡深处的李中镇,一个远离都市和喧嚣的地方,数千亩水上森林在现代人视线里树立着一种惊奇,一种壮阔。一望无边的水杉如一帧绿色的风景画在你面前铺展开,铺开了一种震撼了心头久远回忆的美! 这里林中有水,水中有鱼,鸟儿自由飞翔,声声鸟语宛如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沐浴着你思绪。童年的我本身就是一只自由的小鸟啊,把天真烂漫的本性自在挥洒。在这涂满自然的生命本色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心灵的每瓣心事在这无拘无束的天地里都可得到尽情放飞……”(《那一片水上森林》)。水上森林的惊奇、壮阔与绿色的风景震撼了游人的心灵。这一篇篇文字,都是作家心灵与苍茫旷远的历史和自然之间的对话,都是对现代文明直抒胸臆的感怀,没有轻俏琐碎的雕琢。这便是戴中明“地域文化”散文的诗性流动境界。它既有对“里下河文化”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又有情致深婉的微观体悟,它流溢着历史诗情的隐郁柔丽,又张扬着现代意识的祈望,无不体现了作家对“苏中里下河”的地域文化独特的审美观照。 

          戴中明的散文,不仅画面感非常强烈,而且情节精巧,叙述机智,令人惊叹。他的文章不仅有气韵灵动的画面、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丰沛葳蕤的生命体验,更有一种延伸悠远广阔深邃的哲学思考。在《草根的声音》中,作者对兴化明清小说做了精辟而生动的诠释:“在草根的天地是没有尊卑的价值歧视的,草根精神的胜利,就是兴化明清小说的胜利,乃至是中国明清小说和一个时代的胜利。百姓的声音一旦走上它应有的大舞台,一个历史性的时代将为中国文化开启崭新的风景。以至黄俶成教授敢于断定,兴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发源地,明清以来,兴化已成了长篇小说的一方重镇。……文学的沧海,巨浪滔滔,兴化明清小说,只是这壮阔波涛中闪亮的一朵,然而它所承载起的历史内容,却绚烂了一方的时空。”作者以敏锐的目光透过文学史的层层迷雾,直抵中国明清小说的历史沿革与恢弘。《永远的秧歌》的结尾含蓄蕴藉:“是的,百姓只要有话儿要倾诉,秧歌就不会消失的。这老家的歌,会永远把那绿色的情谊跃动在乡野……”在《窑烟的记忆》中作者深深感悟:“岁月的河在这块土地上浩浩荡荡,对他们一代代人创造了自我精神和品格的东西,还是要留住的,这就如他们创造了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一样,他们是把自己的生活在千年的大背景上表演。留住了自身的东西,也就留住了一个地方在历史与现实中赖以站立的自身的风情与品格。”在中明的这本散文集中,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展示了作家探幽发微的功力,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与对生命的深层追问。在这里历史逐渐被唤醒,被作家心灵的烛火照亮。 

          在戴中明的散文中,地域风情永远与人的生命存在着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乡土书写的难能可贵。他直面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如在备受好评的散文《眼神》中,他这样写:“父亲最后祈求的眼神感动了我的灵魂,并让我悟到:宽恕是一种美德,以博大的爱心包容所遇到的纷扰纠葛,才能在赢得的真正的人生宽广里实现自我情感的、精神的成长。时光不再回,抹去泪水的我不会感到害怕。有亲人们那穿透岁月、浸润人生的眼神撒在我前进的路上,我会行走得很坦然。”这样的叙述,让我感到了宽容的美丽,觉出了一种抚慰人心的温暖,同时也让我想起自己生活中那些已逝去的亲人的目光,是一种无疆大爱的情感。在《那一片水上森林》里,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油烟。粉尘。噪音。拥挤。人们在向往文明的途中,既戕害了自然,也戕害了人自己。人类最大的悲剧,或许就是面对心灵的要求而一次次伤害着自身。秋日里再回到李中水上森林,那熟悉亲切的绿色画面,早已沾湿了梦幻的泪滴。茂密的水杉林,延伸着人们多少已有些陌生的生命的根须。不要再让水上森林成为望穿孤独的伤情的眼眸了,生命里拥有这点染人灵性的安闲自得的家园,这多好。”在《美丽仙鹤湾》中作者同样又有自己的一番感悟:“仙鹤湾,把一汪灵秀化作城市明净的眼眸,常与人们的心灵来对语。这里的水很清,清得能滤去人们心头的纷乱,把梦想在这里生长。掩映于树影竹丛中的亭台楼阁,那是一把把为你撑起的风雨的伞,给你心灵以呵护。这里的景点不一而足,这里是宁静、平和的精神的家。人们在这里寻找风景、休闲健身,好快乐。其实人只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人生的仙境就会常常都有。”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受到中明对于平凡生活的挚爱与希望。 

          中明的作品很细腻,同时怀有一种感伤的情结,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敏感和细腻,他才有了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有了创作的冲动。时而奔放,时而委婉的情怀,他的语言像村口逝去的草垛,扎实与沉稳;他的叙述像飘逝在水乡上空的一缕炊烟,袅绕在温暖的乡土。在《紫燕》中,中明“忆起当年妈妈那紫燕育雏般的似海深情,一股酸涩之水禁不住漫遍心头,并向喉头延伸,变成泪水潸然而下……红尘世界,纷纷扰扰,一颗疲惫的心多想在这童年的温馨港湾寻得小憩,然而谁来携我的手,谁再来对我唱一支‘吱咕吱咕吱’的久远的童谣?置身小院,我忽然觉得自己如一个被遗弃了的孩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作者的感慨便油然而生:“时光不再回,然而那紫燕的故事必将永远流淌在我生命的里程里,流淌成慈母那温爱的、颤动着希望的泪的长长的眼神,润泽我永远感动的心……”在《女孩叶子》中,中明怀着对美好情感的一份甜美的回忆怅惘流连:“一晃又有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叶子,然而叶子那时而明丽透亮、星光闪烁,时而又流动着似云又似雾的阴影的眼眸,却永远深深地印在了我心坎里……”文词清丽,充满诗意的叙述中,他那纯净的心灵可见一斑。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这些乡土情结,正是构成作家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的核心与基础。它甚至可以伴随作者终生,固守着作家心中恒久的人文关怀。 

          时间洗尽铅华,露出灵魂的本色,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散文的忠诚书写者,中明有着淡泊、宁静、清醒的个人意识与精神定力。在这种浮躁的气候中,坚守着他纯真的诗意追求。草根是质朴谦卑的,却紧紧依偎这着泥土,享受着丰沛的生命滋养。草根的声音是微弱的,却是来自广袤的大地深处的声音,是最真诚的诉说。正如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原上海《少年文艺》下半月刊执行主编徐东达所说:“这个书名是中明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的最好写照,也体现了在他与众不同的平民世界观和文学观。”(徐东达《来自地域文化沃土的声音》) 

          《草根的声音》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开放的人文胸怀,纵横捭阖的艺术技巧,流畅激情的艺术语言以及对泰州地域文化的独特审美视角,为我们奉献了一部苏中里下河地域文化的文学表达。 

          中明散文的整体风格是闲适、淡然、真挚的,是“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他散文的气韵、机智、鲜活、厚重,语言的机巧、诗意以及无处不在的思考让人产生“原生态”的感觉,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戴中明在今后的文化散文中能在对历史的揭蔽中走出历史,多一些对当下人生的拷问,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多一些忧患与批判意识。这也是我们当前的文化散文创作者所要追求的。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喧嚣、外化、张扬的世界里,但愿《草根的声音》如一股甘甜滋润的文化之泉在这个炎炎的夏日浇灌了我们世俗人生中快要干涸的心灵家园!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