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2020年第5期
(2020-05-15 15:02)
5876654
2020年第5期目录
青春文都·文都传
王献之/ 杜骏飞
大家谈
《青春》访阎连科/ 杜骏飞
阎连科谈“作家的焦虑”/ 阎连科 谢海燕
中篇小说
风生水起/ 丁国祥
短篇小说
人生拼图/ 苔米
机器人时代的读写/ 黄金明
刀尖上舔血/ 高原云岭
新青年
他们经过的地方鲜花盛开/ 陈百仪
恶心/ 彭逸如 着 吴玫 译
米诺鱼/ 马琳超 着 刘思典 译
琵琶鱼/ 陈欣然 着 金雨沁 译
厌恶与归属的悖反/ 韩松刚
韩东读诗
鲁羊最新诗歌/ 鲁羊
大学生诗页
以心种诗的少女/ 马铃薯兄弟
诗歌作业(组诗)/ 蔡欣翊
鱼与鸟(二首)/ 谢瑜
过冬/ 阿啾
跌到午后的身体/ 左钟
在伊犁(二首)/ 史云鹏
睁开眼却又闭上/ 陈齐城
云阵
在黄龙/ 阿垅
在楼顶种菜(二首)/ 于邦
秋末/ 杨强
新生活(三首)/ 王笑风
曾经(二首)/ 姜华
无人区(组诗)/ 小北
问梦/ 非离
美文/评论
赣榆与我/ 贾梦玮
爱民乡纪事/ 王霞
故乡的长鱼面/ 王宏启
夫妻蝉/ 韩娟
隐痛与救赎/ 何晛含
悦读
费尔南多·佩索阿/ 育邦
陈彦:《聊斋志异》等
卷首语:五月是刚诞生的夏天
本期“青春文都”专栏,在本刊顾问、诗人杜骏飞教授的倾心策划、组织下,不仅刊发了阎连科关于其作品的内部世界及其对当下文学创作形态的深度访谈,更精心组织了彩色版面的“文都传”专栏。这是一次传统文学纸刊的有益尝试,即在文本形式、媒体形式的互动性、跨文本链接方面,进行了一次具有引领意义的尝试。我们甚至想象,这种跨文本的组合形式,是否会代表乃至催生一种文学创作的新形式、新潮流?
“新青年”栏目中,彭逸如的《恶心》、马琳超的《米诺鱼》和陈欣然的《琵琶鱼》这三篇小说,其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写作形式上的新尝试,那就是:用英文进行原创,然后经由创意写作班的成员翻译成中文。用英语创作,让他们脱离了母语中可能有的习惯、陈词滥调与思维桎梏,得以突破原有的各种关于写作的条条框框,真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这种大学生的二语创作,是一次有趣的“创意”。
如果说前面的三篇小说,展现了一种西方式的文学形式和思考模式,那么陈百仪的《他们经过的地方鲜花盛开》,则为我们呈现了一种中国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一种团圆式的、归属感强烈的美学轨迹。这种情感与前面几部小说展现出来的虚妄和虚无,是完全不同的。作者通过对好朋友之间奇怪、奇妙又奇特的情感经历的暧昧处理,以及对青春的别样礼赞,能够看出一代年轻人身上的生命热情和复杂情感。虽然仅凭这几篇小说,还不能观照当下青年写作者的精神全部,但能从他们的文字和情绪中,捕捉到不少关于他们写作的信息,比如人生经验范畴的狭窄、生活中厌恶与归属的悖反,以及一种生命抉择的犹疑、妥协或者不彻底。这是快意但不快乐的一代人。
“韩东读诗”栏目,推荐《鲁羊最新诗歌》。鲁羊是当代最有可能性的作家,以小说名世,写诗多年却鲜为人知。他自觉隔绝于诗坛,隔绝于有关当代诗歌的种种纷争,因此他的诗带有很强烈的私语性质。读鲁羊的诗仿佛穿过了诗歌世界而进入到它的基底,也许就是它的目的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