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第6期

        (2021-01-11 11:24) 5947766

          卷首语

          阿城是一个久违了的作家,近二十年来,他几乎被文坛遗忘了,但是文学史并没有忘记这个有着特殊贡献的作家,正如孙郁兄所言:“说起八十年代的文学,不能不提阿城。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那个时代文坛的例外。他的那些学问,在作家里少见。汪曾棋看到了他内在的功夫,这恰是早就消失了的传统。中国文学,与文章关系很大,但旧时的士大夫玩坏了文章,是世俗小说解放了文体,将辞章救活了。懂此理者不是很多,王国维就从宋元戏曲里看到了艺术的生气,可是新文学家不幸放弃了这个传统,乃至载道甚多,书写的路子越发狭窄。而提倡大众化的人,拒绝了智性,其实被大众所化,文字后的历史也没了。”也许是家学渊源成就了阿城小说中丰富的传统文学内涵,饱读诗书和史书,让这个并无太多文学作品问世的作家让人刮目相看,我们足以从他的小说作品和这篇讲稿中窥见到其中国文化深度理解之一斑。当然,我们并不是非得让作家去阅读大量中外古今原典着作,去做书蠧那样的蠢货,却是要知道典籍中那些可资的文史哲资源——它也是一种创作的源泉,甚至是比世俗现实生活更高更宝贵的“活水”,而恰恰在这个浅读泛化的时代里,作家缺少的正是这种“甘坐板凳十年冷”的韧性。

          张清华对“文学对于现实的伦理溢出”也有一种深刻的认识:“文学有自己的价值,叙述有自身的规律,它的伦理尺度与现实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对此必须要有清晰的分界,否则我们的写作和谈论就会变得盲目和失去方寸。”这不仅仅是对文学史价值提出的标准,也是对处于任何时空中作家创作提出的一种摆脱羁绊的方法论,值得我们思考。

          编完今年最后一期稿子,我们期望明年人类在摆脱疫情中迎来文学与批评的春天。 

        庚子年十月初三丁帆书于南大和园

          2020年第6期

          名家三棱镜·阿城

          阿   城 | 大风起兮云飞扬

          孙   郁 | 且来读阿城

          冯译萱 | 阿城小说美术性研究——以“三王”为例

          

          作家广角

          张清华 | 僭越与豁免:文学对于现实的伦理溢出

          

          新作快评

          贺仲明 | 新时代版本的“废都”书写——关于《暂坐》及相关问题

          王春林 | 人生就是一个“暂坐”的过程——关于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坐》

          

          大家读大家

          李庆西 | 个人阅读史(下)

          敬文东 | 新诗:一种快乐的西西弗文体(下)

          

          青年批评家论坛

          梅   兰 | 作家批评与文学传统、空间性——评张炜《文学的八个关键词》

          艾   翔 | 《岁月风尘》的性别化历史书写

          

          作家作品论

          张   生 | “仿佛万物皆非,唯有人是”——谈王安忆《考工记》的叙事与人生经济学

          牛学智 | 阎连科小说中的农村文化无意识与城镇化叙述

          刘志权 | 另一种乡土日常叙事的传统——以刘仁前《香河纪事》为例

          郑利萍 | 诗礼风尚与智趣品质——黄蓓佳、曹文轩、金曾豪少年小说的文化共性

          丁茜菡 | 从《四象》叙事层面看梁鸿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之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