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年第2期
(2021-05-14 09:33)
5953922
卷 首 语丁帆
麦家说得真好:“当生活过于强悍时,作家会丧失想象力。经常听人说,中国这几十年龙飞凤舞的,却不见作家写出反映当代生活的大作。我想,原因可能就是我们面对的时代太强大了,生活太火热了,风风火火的,泥沙俱下的,千奇百怪的事层出不穷。生活成了最大的魔术师,把小说家惊呆了,吓坏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今天中国的小说家也许会说:我一变魔术,生活就发笑。中国这几十年的生活本是一部大小说,别说写,看都看不懂。当生活过于强大火爆时,你内心其实是虚弱迷茫的,正如风烟滚滚中看不见风景而茫然一样。”无疑,生活往往是远远超出作家的想象力的,尤其是世界面临着巨大灾难的时候,作家“变魔术”的能力已然距离生活本身就很遥远了,像麦家这样有着丰富想象力制造悬念的作家都感到了生活素材的巨大,以致让作家的想象力在这个硕大无朋的仓库里无所适从。作为一个触角十分敏锐的构思大师来说,麦家给出的是小说创作急需解决的困囿,也是每一个作家必须正视的时代难题。
图片
阿来说:“罗伟章是有写作野心的。为声音写史,让寂静发声。我以为,既如此,有时不妨放任一些,粗砺一些。须知在某种前提下,粗暴在美学上与勇敢是同义的。我说这意思,不单指内容的批判,而是开辟属于自己的审美路径。”这样的期待不仅仅是针对罗伟章的,也是对当下小说创作中的那些充满着中性描写的作家们而言。
程德培说:“《寂静史》由七个小说组成,它可能并没有独立的开端和完整的结局。但我们可以想象其开端和结局。这是一部始于噩梦而归于寂静的作品。”当下使用这种构思的作家也并不鲜见,问题就在于罗伟章试图将这种写作当作一种新的文体的建构,也许这才是《寂静史》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中年作家,我个人认为这个生命时段是最富有创作经验,也是最有创作思想和活力的时刻,三十多年来,在相对沉寂的四川作家群中,罗伟章能否突破“寂静史”而进入中国文学的“声音史”呢。
图片
吴义勤对刘庆邦长篇小说的评价十分到位:“《女工绘》其实就是将《红楼梦》之‘红’转化为了激进革命时代之‘红’和煤矿煤场之‘黑’的交织与变奏。”这样来概括这部小说大体是准确的。
江苏的老作家赵本夫笔耕不辍,郜元宝教授认为,《荒漠里有一条鱼》“采取大跨度时空转换与穿插,最终编织了一出涵盖上下一百年、方圆千万里的历史与人生的大戏”。张光芒教授说是“以生命尊严的建构刷新了大地书写的浩瀚境界,以自由精神的重塑开辟出苦难叙事的崭新路径”。大致把这部作品放到了小说创作的较高水平之中了。
辛丑年正月廿九日
修改并抄写于仙林和园
目 录
名家三棱镜·罗伟章
罗伟章 | 本能的意义
阿 来 | 送惠特曼诗给罗伟章
程德培 | 寂静之声——罗伟章《寂静史》述评
作家广角
麦 家 | 强悍的生活,让作家丧失想象力
张清华 | 如何向一个古老的叙事致意
《荒漠里有一条鱼》评论小辑
郜元宝 | 冲出“万难忍受的”“骇人的卑污”——读赵本夫长篇新作《荒漠里有一条鱼》
张光芒 | 大地书写与苦难叙事相结合的扛鼎之作——评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
徐 刚 | 一个意象和三个人物——论《荒漠里有一条鱼》的主题生成
《人生海海》评论小辑
郭冰茹 | 英雄传奇的重构 ——关于《人生海海》
王 振 | 叙事的新维度与还乡哲学——评麦家长篇小说《人生海海》
思潮与现象
李 杨 | 底层叙事中的“临时夫妻”书写
农为平 | 在文明的视域之外——西南当代诗歌中的荒野镜像
张博实 | “反本质主义”与文学审美的“共振”——以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为中心
作家作品论
吴义勤 | “声音”里的世界——评刘庆邦长篇小说《女工绘》
毕光明 | 还乡者的关切与悲悯——评莫言的《等待摩西》
李 涵 | 迟子建小说中的罪与救赎
于京一 | 试论新时期边地小说的宗教书写
学术动态
徐 璐 | “中国新文学的现实关怀”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