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在淮安首发

        (2021-04-26 14:35) 5953077

          2021年4月25日上午,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首发式在淮安市淮安区举行。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淮安区委书记张笑、区长颜复等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部队老领导,新四军三师将士子女代表,大胡庄英雄连所在部队,江苏大学出版社,部分党史研究专家、文艺界代表,中央、省、市、区部分媒体近百人参加座谈会。

          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某部二连83名战士在淮安区境内的大胡庄,与800多名日伪军激战近10个小时,最终除一人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即以此为原型创作,首次全景式还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人民抗争觉醒和大胡庄战斗的始末过程,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资料。全书40万字,由中国作协会员、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历时一年多创作而成,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首发式上,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到会讲话。他指出,《大胡庄·1941》的面世,可以说恰逢其时,既是对大胡庄82英烈的致敬和纪念,同时也是献给党百岁华诞的一份礼物。小说从1941年正月里的一声枪声写起,将大胡庄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逐渐意识觉醒、顽强抗争、成长壮大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平民化的小切口、低视角将苏北老区革命斗争史和新四军二连的英雄史诗融于一体,凭借精巧的构思、生动的叙事、简朴的文笔描绘了一场新四军战士们敌众我寡、前赴后继、背水一战的历史战斗。在跨越时空的叙述中,作者带我们亲临大胡庄惊心动魄的遭遇战的现场,“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沉浸其中,每位读者都会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伟大理想信念牺牲自我的无畏精神和动人力量。娄勤俭书记在省文联十代会和作协九代会中的重要讲话中,希望全省广大作家浓墨重彩的书写和礼赞我省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斗争中,孕育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作家于兆文同志这一新书的问世,就是对“新四军铁军精神”最好的诠释。他为了写好这部新书,也是做足了史料收集的整理和研究功夫,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这才将一段尘封80年的历史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希望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们向于兆文同志学习,快速行动起来,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好江苏的革命史、斗争史,塑造好各个历史时期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江苏英烈,讲好江苏故事,传播好江苏声音,为新时代江苏文学“高处再攀高”作出新的贡献。

          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到会祝贺。他说,《大胡庄·1941》是淮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之一,也是全市上下加强党史军史学习的生动教材。大胡庄战斗虽已过去了整整80年,但淮安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这段沉重而伟大的历史不仅是矗立在新四军军史里的一座血肉丰碑,更是淮安儿女心中永久的精神丰碑。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深入扎实开展,全市上下要以《大胡庄·1941》正式出版和纪念大胡庄战斗80周年为新的契机,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战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淮安区委书记张笑介绍了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创作策划背景。他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淮安区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文风鼎盛,名人巨匠灿若星辰,“四大古典名着”中《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曾在此创作,是名副其实的“文学之乡”。作为革命老区,这里俯拾皆是红色记忆,遍地生长红色传奇。烽烟记忆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大胡庄战斗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一幕。但因为种种原因,“大胡庄战斗82 烈士”的英雄事迹至今还不广为人知。还原历史、告慰先烈、传承精神,一直也是我们牵挂在心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值大胡庄战斗发生80周年之际,经过精心创作,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正式出版发行,我们得以再次重温这段革命历史,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感悟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也是全区党员干部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百年的生动教材。

          首发式上,《大胡庄·1941》作者、中国作协会员、区作协主席于兆文介绍了小说采访创作情况,江苏大学出版社总监汪再非介绍了出版情况。全国着名诗人、《诗刊》编委、省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赵恺为首发式发来贺诗。他在诗中写道:

          建筑者

          一一致于兆文

          你创造,

          你是周总理故乡的精神建筑者。

          你的《天路》写天山公路,

          人类极致的开拓攀沿。

          穿过时间,

          穿过空间,

          在第四个维度上走向太阳,

          你引领精神朝圣。

          你写《大胡庄》,

          写中华民族五千年岁月中的血火岁月:决战光明与黑暗。

          《大胡庄》是从民族战场上开凿、剪裁、托举起来的一方战场,

          战场上建筑无名烈士墓。

          墓园与战场生命一体。

          埋着血肉,

          埋着记忆,

          埋着呐喊。

          埋着品格,

          埋着灵魂,

          埋着信念。

          《大胡庄》,

          由八十二根柱石结构支撑矗立的神殿。

          神殿挺立在淮安:人类精神的制高点上。

          神殿崛立在永恒的时间坐标系上:1941年。

          

          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王清葆,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博士生导师郭伟涛等领导、专家向大胡庄英雄连、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安区武警中队、苏嘴镇、淮安区文联、周恩来红军小学赠书。(来源:淮安大运河文学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