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在南水北调沿线采风
在南水北调的源头(左起:薛冰、叶兆言、储福金、姜琍敏、赵本夫、傅晓红、梁晴、胡弦)
作家们参观泵站
江苏作家网讯 10月19日,由江苏省南水北调办、东线江苏水源公司组织的江苏省着名作家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采风活动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启动。活动全程历时4天,行程千余公里,共参观了江都站、宝应站、淮安站、淮阴站、洪泽站等已建和在建水利枢纽,了解了南水北调东线二、三期淮安、宿迁、徐州境内的工程建设、管理及规划情况,同时参观的还有蔚为奇观的楚州水上立交河道,淮阴里运河景观工程,清江浦南船北马遗址及反映古漕运历史的淮安河道总督府,最后抵达美不胜收的徐州云龙湖风景区。赵本夫、叶兆言、储福金、薛冰、傅晓红、姜利敏、梁晴、胡弦等着名作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吕振霖,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劲松,东线江苏水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东升,副总经理荣迎春等分别热情接待并陪同。
在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吕振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江苏水利和南水北调情况,对采风团从文化大视角、大思维、大社会角度去观察、撰写江苏水利的历史、今天和未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他向作家介绍了江淮运河的文化历史情况,江苏积聚了中华民族水文化最富有典型特征的历史和现实,在江苏的水利史上,从古代大禹治水到运河整治都积淀了水文化的传承。今天的江苏治水,同样传承了历史治水的文化精华和科学经验,南水北调就是在江苏江水北调基础上又一次成功的创新和实践。
吕振霖介绍说,运河影响着整个江苏社会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早在公元前486年邗沟的开凿,就奠定了江苏水文化基础,到后来形成了大运河对五大水系的沟通,江苏所形成的繁荣景象都与水有着广泛联系。可见,江苏只有通过不懈的科学治水、调水,才由多灾之邦变为鱼米之乡。过去,沿淮百姓传诵着这样两句话“淮河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说明了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性。反之,如果不治水,或治不好水,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自从黄河夺淮以后,洪水灾害成了江苏的心腹之患。过去,人们常说“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说的就是洪水横流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可怕灾难,至今洪泽湖下还有一座泗州城。1991年的江淮大水,也同样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吕振霖说,今天,在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水加以整治,就是要努力做到人水和谐,水旱从人,以人为本。水事活动既是一部历史,也是一种文化。南水北调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对中华民族必将形成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巨大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我们不把水治理好,不仅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安全,还会涉及国家安全。水利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水文化的总结和传承,但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次着名作家的到来,也是对江苏水文化的一次很好宣扬和激励。
金秋十月,作家们在南水北调工程采风采访,被江苏南水北调源头宏大的工程气势,被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以及沿途如诗如画的水利枢纽风景区所征服和陶醉,作家们兴致勃勃,浮想联翩,省作协副主席、着名作家赵本夫即兴挥毫:“南水北调,泽被万世”。
作为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省作协副主席赵本夫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向洪泽枢纽在建工地的青年建设者赠送了一批文学书籍。活动结束之后,作家们并各有关于此次采风的文字见着报刊。
赵本夫题字
作家们参观宣传图片
赵本夫代表省作协给南水北调工程的工人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