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姚忠瑞,笔名钟锐,别名李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2年生,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1965年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三星初中任教,1971年到海门县文化馆工作,1975年调《雨花》杂志当文学编辑,1998年任江苏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兼党组秘书。2004年退休。
着有儿童小说集《雨花村的孩子》,短篇小说集《水乡山歌》,中篇小说集《未开垦的处女地》,编辑理论专着《文学创作书简—— 一个编辑答一百个作者问》,文化理论专着《跨世纪的论战——评当代中外十种文化论》,马列理论专着《第八大发现——纵论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章回体长篇评传《三十年目睹文坛之怪现状》,迄今已经发表各种样式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300多万字。
欣闻海门籍老作家姚忠瑞老师清明节回乡扫墓,并参加三星初中“老三届”50年后师生联谊会,记者拨通了姚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姚老师正忙,但没有一点架子和派头,开口就是“家乡报纸对我很好,曾为我开设专栏,发了几十篇乡情系列散文”。他乐意接受采访并为人着想,省去记者来回追踪的时间,把地点放到他暂住的市区外甥家。
姚老师是个“三星通”。他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就是三星初中。调到南京当文学编辑后,曾多次来叠石桥,为三星镇及他的企业家学生写过报告文学。但当记者问及姚老师对如今海门工业园区的发展有何高见时,他谦虚地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遍全省各地,比较起来,这里发展得很快、很好。听学生们说到转型升级,我深感家乡正在发生巨变!”
在海门,从业余作者“转型”为专业作家,且大有成就的不多,姚老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对其2004年退休前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业内早有评论,而其退休后在想什么?做什么?这是最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我把它列为这次采访的重点。
退休第一个十年
作家与学者相融
被单位留用两年后,姚老师于2004年正式退休,步入老作家的行列。
作家本是一个自由职业。据我所知,在全国,真正坚持创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大作家十分罕见。不少作家退休后或江郎才尽,或不再耗神费力而封笔。而中学时代就发表作品的姚老师痴迷文学,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从教,还是从文,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出版过3本小说集、1本编辑理论专着、1本文化理论专着。据此,他早些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协,圆了自小就孜孜以求的作家梦。
值得一提的是,姚老师调入《雨花》杂志后,连续23年如一日,热爱工作,忠于职守,作为资深文学编辑,他以“甘作柴棒传火种,乐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扶持了一大批江苏文学新人,把他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青春年华都默默地献给了祖国的文学事业。荣获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从江苏盐城走出去的着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就曾参加过姚老师在盐城主持举办的省内第一个儿童文学创作学习班,领受过他的教诲。
姚老师退休后,老有所为,老而弥坚,抖擞精神,笔耕不辍。他专攻作家评论、文艺批评和文化论争,并于2008年在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33万字的章回体长篇评传《三十年目睹文坛之怪现状》。该书言他人所不敢言,评他人所不敢评,内外聚焦,透视文坛十大怪才;上下求索,探讨文坛十大怪事;左右开弓,批驳文坛十大怪论。
姚老师还利用退休后大量时间,积极响应王蒙先生关于“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的倡导,刻苦攻读马列,深入钻研理论,继1995年在《文汇报》“理论学术”版“专家学者论坛”发表的理论处女作《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2001年在《社会科学论坛》发表的专论《“第三次飞跃”论纲》之后,2006年又在《唯实》杂志刊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文。200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28万字的《第八大发现——纵论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得到专家充分肯定。专家认为“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探讨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专着”,“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价值”。它打破了相关领域的话语霸权,填补了同类题材的研究空白。 2009年,姚老师在人民网刊登的纪念建国60周年获奖征文《“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刍议》,以及2010年《炎黄世界》杂志发表的《民主发展观应与科学发展观相提并论》等两篇专论,曾引起学界震撼和热议。
采访时,姚老师既高兴又谦逊地说:“凭着上述拙着,继退休前初圆作家梦,退休后又圆学者梦。”
2012年七十寿辰到来之际,姚老师作自寿诗一首:“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百廿未作奇;敢借马良一支笔,大展龙图千秋业。”退休第二个十年,姚老师想借马良那支神笔书写什么呢?
退休第二个十年
潜心打造四部精品
2016年9月18日,姚老师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言献策。不到两个月,习总书记让国家信访局发来手机短信,告知已将信件转交中央宣传部阅处,并称“感谢您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心和建言!”这对姚老师真是莫大的鼓励。
2017年,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姚老师的三位大学同学八十华诞,他们相聚一堂,75岁的他公布了未来5年的计划,就是潜心打造四部精品,倾情迎接八十寿辰。他说:“未来五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三个重大时代节点正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百年一遇的天赐良机。”他要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抱新时代,思考新问题,书写新作品。争取用三部“百年”系列精品,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添砖加瓦,竭尽微薄之力。据悉,第一部已经成稿,其余两部正在构写中。
与此同时,姚老师这位学者型作家仍不忘形象思维,不忘小说创作,24万字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大运河之梦》已经打磨多年,终稿杀青,有望年内付梓。该书以大运河兴衰为背景,记述了里下河地区牛家父子两代水利人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如果说从父亲牛水生“梦碎大运河”到儿子牛继羽“梦圆大运河”的曲折历程是两代水利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一个生动写照的话,那么,大运河从遭人为阻断到被成功打通的英雄壮举恰恰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谱写的一支昂扬壮歌。我们期待着姚老师这部别出心裁,贯通古今,二十年磨一剑的新作品能尽早问世并威震文坛!
退休第三个十年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姚老师有他十分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技法,谁都知道作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退休后又努力成为学者,同时兼做“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姚老师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他介绍,2002年健康体检时查出严重糖尿病,经过这些年来的康复治疗,病情大有好转,如今指标完全正常,并开始减药,想打破糖尿病人终身服药的困境。问起有何秘方,他说“管住嘴,迈开腿,药用对”。他强调,不能单单为养生而养生,还要有使命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或许更重要。
听姚老师说,退休后,他到鼓楼广场与农民工一起放歌,每晚坚持到玄武湖公园快走。他曾学过萨克斯、葫芦丝,也玩过口琴、电子琴。他把家里取名 “苍生园”的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花石盆景,四季常青。他还养着猫咪“白雪公主”母女俩,真的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姚老师非常关心家乡报纸的发展,当获悉《海门日报》跻身全国县市报第一方阵,屡屡获奖时,他十分高兴地提笔赠言:“祝新时代的海门日报越办越好!”我们也祝愿正在拥抱新时代,思考新问题、书写新作品的姚老师,在退休后的第二、第三个十年健康长寿,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海门日报》;记者: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