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胡弦:林中漫步,或沙漏的涵义|鲁迅文学奖获奖感言

        (2018-09-21 09:31) 5480243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我深感荣幸能获得如此声望卓着的奖项,同时也深感荣幸能代表一同获奖的几位诗人发言,向各位尊贵的来宾表达我们的激动之情和深深谢意!

          我发言的题目是:《林中漫步,或沙漏的涵义》

          我住房的后窗对着一片山林,林中百鸟鸣啭。在我,每天早晨听到的鸟鸣,像某个工作的入门。而在其它的时间,如果没有东西可写,我也爱听鸟鸣,那时,会觉得自己像一枚鸟蛋,离某个声音还远。

          有些事物像鸟鸣那样不知不觉地存在,如果仔细听,你会觉察到,它不仅仅是回荡在山林间,而是回荡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对于一座山林,鸟鸣,千百年来从未改变,也不会从这种鸣啭中衍生出新的意蕴。正是这样的发现,在改变着人生的意义,并使得我的生活总是从某一时刻重新开始。

          生活的秘密总是无穷无尽,并会自然而然地被转换成情感秘密,旋律一样穿过诗行,使得眼前的风俗或自然画面成为富有魔力的心灵回声,并赐予我们一种拯救般的抒情语调。由此,一个人写诗,可能既非在深刻思考,也非对语言的警觉与感知,而是一种古老的爱恋。爱,使他在质朴的声音中,寻找那种历久弥新的知觉,从而给所爱之物以别样的观照。我们曾是饶舌的人,但一切都变得更强烈了,说了很多以后,终于发现了自己沉默的属性。众多的修辞,竟不如鸟儿那呱的一声来得有力。

          而在林中散步,感触最深的,除了鸟鸣,还有各种各样的树木的形态。

          我还发现,仔细观察树木,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树木的位置感最强,它们被固定在那里,这个隐喻,足以使一座树林超出植物界的范畴。一片短寿的苔藓和一棵千年老树,对树林的认识,无疑会大相径庭。在林中你总能发现,那些高龄的树木,像屹立在某种名望中。而另一些树,会比身边的树更加幸运或不幸。在那里,我重新想到了诗人和他的作品应该怎样存在。认识一个场域,需要透视;而认识一段时光,无疑要有更长的时间背景,否则,我们得到的现实,可能恰恰是片面的非现实的。

          我还听不懂鸟鸣之间的情感差异,甚至听不懂穿过树林的风声。生活有种严厉的幽默,类似写作者的孤独。树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诗人愿意做个亲密的知情者。是的,即便你写下了整个树林,可能仍没有一棵树愿意真正出现在你的诗行中。诗,只能在精神领域深处寻求那异样的东西。当诗人直面其所处的时间和其所容纳的精神,挖掘并整理它们,他会意识到,这事儿,的确不能交给其他人来处理。

          因此,沙漏的意思是,我们渴望留存的,可能是正在被漏掉的。它像细沙一样通过某个窄门,漏到了另一个地方,仿佛那里是时间之外的某个地方,它停在那里,等候回来,等候重新对生活进行更有价值的介入。我想,这也正是诗歌存在的理由。

          再次感谢各位!感谢给予我们厚爱的评委们!在文学这座树林中,我们将像树木那样,辨认我们的位置和形态。同时,我们也将像鸟儿那样,继续鸣叫,献出来自我们心底的最真实的声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