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现实三部曲:《追问》《初心》《撕裂》的问心之路——着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丁捷访谈

        (2019-06-03 16:45) 5644510



          5月下旬,着名作家丁捷在阜宁“庙湾大讲堂”,开设了一场生动的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支撑的廉政文化课: “不忘初心与文化自信”,全体与会党政干部反响热烈,表示心灵受到震撼,灵魂经受一次深刻的洗礼。报告会结束后,丁捷先生接受记者采访,谈了其“问心”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体验,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反响、价值与意义。

          

          创作成就突出,成为“超级畅销书作家”

          丁捷出生于与盐城毗邻的南通,少年时代就有“文学天才”美誉,14岁开始大量创作发表作品,后因文学才华突出被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免试录取。大学毕业的时候,丁捷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尤其在青春文学领域,成绩不凡。当时他有个外号“丁头条”——1990年代初那些畅销杂志《女友》《少男少女》《警方》《莫愁》《少年文艺》等,经常推出的头条重磅作品,作者是丁捷。1991年在贵阳召开的全国少年题材报告文学笔会上,大学生丁捷被贴上了“最有潜力新人”的标签。丁捷本可以沿着专业创作道路直接走进自己的文学人生,但大学毕业后,他却选择了一头扎进火热的社会,过世俗生活,从事常人的职业。他先后在高校、省委机关工作,后来又转岗到省属国企当领导。三十多岁时,他还作为江苏省委援疆干部,任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年。

          工作二十多年,丁捷的创作一直在业余时间进行。但是,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不可小看。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女士多次在盘点江苏文学的讲话中提及,丁捷的作品一点都不“业余”,他是当代最优秀的江苏作家之一,是江苏文学的中坚力量。他的长篇小说《依偎》获得过亚洲青春文学奖等6项国际国内大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2003年,丁捷加入中国作协,并于2013年当选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9年当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近几年,他还当选过2014中国出版传媒年度作家、新浪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江苏作家、第四届当当影响力小说作家,以及新浪网评选的“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并入选了中纪委“纪检监察系统文艺创作人才库”。

          这两年,丁捷因现实主义文学三部曲反响大,成为媒体聚焦的当红作家,在成人社会、特别是在党员干部中拥有大量的粉丝读者。20173月底,丁捷的《追问》在中央党校举行新书发布会,一经面世反响巨大。2018年,《追问》姐妹篇《初心》问世。2018年下半年,《撕裂》出版。所不同的是,《追问》是纪实文学,《初心》是大散文,而《撕裂》是长篇小说。相同的是,这三部作品主题都和反腐有关,从而用纪实、思辨、虚构三种不同文学形态,构成反腐题材“问心”系列三部曲。三部作品体裁独立,内容相辅,逻辑相扣,文采千秋各异,成为当代文坛少见的壮丽一景。

          

          “问心”三部曲创作缘起、过程

          丁捷在“庙湾大讲堂”结合自己的纪实文学作品《追问》中的真实故事,重点讲述廉政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那就是不忘初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并用先进文化提升自我,拒腐防贪,有所作为,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起《追问》的创作缘起,丁捷说,那是在十八大以后,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反腐工作,对腐败和反腐的知情诉求越来越强烈。我那时从事纪检工作,内心震动非同一般。在接案办案的过程中,情绪起伏也很大。我觉得这部分人的人生不可思议,突破了我以往的人生认知。一般人只是惊诧于腐败分子的命运大起大落,却无法知道腐败分子内心世界变化的具微,也无法理解这些“聪明人”、“能人”,为何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到如此惨淡的地步。我就想用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警醒世人。于是2017年前后我采访了一些落马的中高级干部,有幸走进这部分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创作机遇。

          “从上级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我遴选出28个地厅级以上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材料。最后,又从中选择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最终完成纪实文学《追问》。”

          《追问》是为数不多的剖析腐败分子心灵的纪实文学作品,揭示腐败分子落马真正的病灶在哪里,他们的心灵深处到底出了哪些问题。

          中纪委网站“聆听大家”系列访谈的第一位受访者、着名作家二月河认为:“《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

          《追问》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家消化材料花费两年多时间,大量查看案例,远赴全国各地监狱与一些落马官员谈话,动笔写作又用了接近四个月。作品一经问世,主流社会反响巨大,上千家媒体竞相报道,数千读者写读后感,一年发行量光纸质书就突破了百万册。2017年为“反腐文艺年”,媒体称领衔这股热潮的是“一剧一书”——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和丁捷的纪实文学书《追问》。

          《追问》不是纯粹讲腐败与反腐败的故事,而是从腐败分子的心灵入手,进行心理追踪,是适合党员干部的心灵自救读本。作品是纪实文学,口述实录写作方式,丰富的文学性又增加了其真实的感染力,很多读者读了之后说如在眼前,触目惊心,不忍罢卷。

          《追问》出版之后,丁捷被邀请在全国作了一百多场报告,无数读者提出无数问题。《追问》之后的后现象,延伸出更多问题。在解答读者的过程中,作家不断地进行研究思考,就有了《追问》姐妹篇《初心》政论大散文问世。《初心》是作者自我心灵的直白,融入了作者的半生阅历和感悟,读来真诚感人。

          “在写作《初心》时,我放低身段,把自己放在所有党员干部群体里,用个人视角深入思考,用自我代入法书写,写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避免空洞的说教,是一部平民视角作品。政论散文书这么受欢迎,让我很受鼓舞。说明广大读者与我的思想是相通的,我通过这部书,找到了更多的知音。” 《初心》续写了《追问》的发行佳绩,也深受读者欢迎,首映10万册,两个月销售一空,发行一年已过20万册。

          丁捷说,十九大报告中一些热词引起我的思考,比如“不忘初心”“血肉联系” “文化自信”“法治素质”等。什么是“初心”, “初心”的文化内涵,我的理解是:与人为善、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积极向上。初心在与不在,对人生到底有哪些影响?很多腐败分子为什么最终堕落,那是因为他们心灵发育的世界,可能是泥沙俱下的,世俗文化的教条,被他们误认为人生智慧,不加选择的吸收。而他们在奋斗上升的过程中,又忽略了自我历练、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品格,依然沉湎于世俗,这样的人到达较高的位置时,根基虚空,思想和言行就出现了巨大偏差,最终崩塌。

          《追问》“追问”的是,你现在的所行所思,与你最初举起拳头宣誓时说的话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兑现了本愿。《初心》揭示的道理,就如先哲纪伯伦提醒人们所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写完《初心》后,对中国社会一个时代的精英群体,讲故事看心灵还没有看够,我觉得还需要一部虚构作品来深化认识,于是20188月我及时推出了长篇小说《撕裂》。”

          《撕裂》描写某市文娱界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与矫情,对这群看似高傲其实卑微的灵魂,他们浅显而焦躁的生态,进行蛮力的“剥洋葱”。《撕裂》撕开了这个浮华时代的光鲜画皮,表现了对时代和现实的真挚关切。塑造了一个时代精英、社会脊梁型人物,在时代的浪潮里沉浮,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用一个血肉丰满的个案形象来概括一代奋斗者的精神世界。

          丁捷表示,“问心”三部曲,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初心》理性地解答了《追问》中那个精英群体败落的原因,而《撕裂》把这个群体重新“放回去”,再次生动地演绎了一遍他们“抱团”落败的人生。

          

          “问心”三部曲的社会意义

          “问心”三部曲的社会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丁捷说,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被庸俗意识所害,被低俗的民间智慧、人生教条影响,初心丧失,精神世界被空洞的欲望填满而失控,无视党纪国法而走向落败。丁捷呼吁,党员干部一方面要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另外一方面,精神上要用高雅文化支撑,要多读经典书,多学习优秀传统,多放眼世界,多思考。习主席说: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第一粒“扣子”,就是一个人的“初心”啊。中纪委一位领导也说过,“领导干部不读书,官当得再大,也是一介俗夫。”因此,党员干部要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当下,党员干部都要思考并身体力行。丁捷还结合阜宁的奋斗目标“建设新时代江淮乐地”谈了自己的感想,他在报告会上问广大干部,你有没有跟“江淮乐地”捆绑在一起,这方水土要可持续发展,你是否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而为一。”老祖宗的训导,值得我们洗耳恭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93月,丁捷从江苏某文化企业集团纪委书记岗位上,调任省作家协会工作,如今正处中年的他令精神世界回归到文字。丁捷说,我的世俗人生道路走了一半,但我的文学道路才刚走了三分之一。今后,丁捷将花更多的时间投身于文学创作,并将引领江苏文学青年写出时代精品。前不久,他曾带队网络文学作家赴江西贵州重庆湖南四省采风,他告诫网络文学作家,写作对人生要有情怀,对社会要有责任,这样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

          目前,丁捷的又一部大散文作品《约定》正在北京出版,即将于六月上架。这本书来自于他的祖国之爱、边疆之情。他曾经作为省委派出的援疆干部,在新疆伊犁自治州工作和生活过三年,对那里的一切充满感情。新疆是他和所有援疆干部魂牵梦萦的地方,他说他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文字的边疆,走进诗画的边疆,走着走着,一本图文并茂的摄影文学《约定》就成书了。

          你我说好了,且醉且醒。一个醉心于梦想的人会走得很远,一个执守于情怀的作家,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作家,会匍匐于大地,奋力前行,永不停止。让我们与作家丁捷,这位新时期少有的跨江走海、不断挑战世俗人生的远行者,在更遥远、更辽阔、更精彩的世界里相约同行。 (作者徐卫凤系阜宁日报副刊主编,阜宁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