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最是故乡情——读卢明清散文集《猴嘴散记》

        作者:李建军 (2020-05-09 17:38) 5873105

                最近,读了散文集《猴嘴散记》,对卢明清和他的生养之地猴嘴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这是一部关于猴嘴历史、地理的民间文本。对猴嘴的历史过往、地理变迁、民间传说、乡风民俗作了周详而细腻的描述,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于一体,很值得阅读和研究。
                猴嘴的得名,起因于花果山北侧一尊酷似猕猴的天然奇石,这山称作猴嘴山,山下的镇子就叫猴嘴镇。小小猴嘴镇建国后竟然有六个县处级单位“呱呱坠地”,驻守于此。盐坨运销站、台北盐场、盐区政府一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猴嘴三国”的热闹景象。卢明清笔下的猴嘴往事,于我一个土生土长、对连云港历史有过一些研究的人,读起来都甚感新鲜好奇。
               卢明清的故乡在盐区的六道沟。过去这是一处盐碱地,布满了芦苇和杂草,人称西草地。不知什么缘故,大多数盐场都被国营化了,六道沟却成了副业队,需要自谋生路。卢明清的父亲十六岁就成了六道沟的队长,他带领父老乡亲白手起家,改造旧天地,终将这片蛮荒之地建成具有二十多个单元的新盐滩。
               六道沟,是卢明清的衣胞之地;猴嘴,是卢明清的“大堰河”。是这片土地把他养大。所以他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所以他才会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才会倾注海一般的深情书写和赞美这片土地。
               其次,这是一部描绘猴嘴市井烟火、风土人情的民俗画卷。作家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再现了猴嘴人民历经苦难、激情创业的蹉跎岁月。当然,回味往事,有苦亦有甜。在阅读这些篇章时,我们仿佛闻到了“铁路干打垒”街巷里浓浓的市井气息,闻到了猴嘴沿街次第开放的桃花、杏花、梨花、海棠花那醉人的芬芳,闻到了“猴嘴老鱼市”那一筐筐一篮篮的丁鱼、鲈鱼、沙光鱼、黄鲫鱼、对虾,白米虾、黄螯蟹散发出的海味和鲜气。如果说“连云港的空气里都带三分鲜”,那猴嘴街的空气里至少弥漫着“五分鲜”!
               是的,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听到窗外传来的卖蔬菜、卖水果、卖凉粉、卖鸡蛋的叫卖声,听到“大粗布商店”服务员扯布时那悦耳动听的“哧”一声,听到“猴嘴运销站”高音大喇叭播报“三千米以上高空”的“天气预报”……
              我们追随作家的笔触,走进“盐场大会堂”,看到曹芳儿、杨子荣、李铁梅等角色在板鼓声声中走上了舞台;我们涌上街头,拥挤在兴奋的人群中,欣赏了一场“猴嘴木船大队高跷子”演出,那些弄船人粉墨登场,身轻似燕,行走如飞;我们来到“运销俱乐部”灯光球场,观赏了一场海鸽篮球队与江苏体干队的友谊比赛,为“海鸽队”呐喊助威……
               《青篙》《和我同年的花狸猫》《沙光鱼转老苦菜》等篇什,我在网络平台上就已先睹为快,这些作品获得过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等奖项,为作者赢得了不少荣誉。《和我同年的花狸猫》一文情节独特,感情真挚,细节描写栩栩如生。花狸猫在发洪水时从“我”身边离奇失踪,原来是去海堤上守候、陪伴抢险救灾时时处于危险中的父亲;而花狸猫归来后对“我”“爱理不理、若即若离”,是因为它预感到自己年事已老,将不久于世,这样是为了让“我”在它离去时不至于“太伤心”……读来让人潸然泪下,人与动物的奇缘感人至深!
               最后,我要说,这是一部传承家国情怀、弘扬主旋律的乡土教材。
               《我的外公》《雪水》《咸鸭蛋》《童年的野菜》《我家老物件》等篇什写的是作者的家事,也是一户普通盐场人家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写照。作者的外公早年加入共产党,做地下情报工作,曾被捕入狱。抗战期间,外公得知他的亲二弟要为日本人运送一船枪支,用棍棒将二弟打昏,与地下党组织联系后,把这批武器运送到南方抗日前线。这就是情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雪水》记述了作者家里那口藏在西屋的大水缸,一年四季,缸里的雪水都不会干涸。雪水甘美透心凉,珍贵无比,但“我”奶奶和父母充满爱心,慷慨予人。谁家的女人生了孩子,家里没有好水,奶奶就揭开水缸上的芦苇帘子,用水瓢舀出雪水奉送;“五保户”老人断水时,奶奶和母亲从缸中一瓢一瓢取出雪水,让父亲给“五保户”老人送去。这也是一种情怀,这是中华民族朴素而真善的美德。
               《收盐》描写了小满时节咸土地上盐工们辛勤收获的劳动场景。为了将家乡的荒草地改成新式盐滩,作者的父亲带领乡亲们就像参加“南泥湾大生产”,男女老少齐上阵,披星星戴月亮,磨破了手套再磨破手掌,不知挖断了多少根锹柄,推坏多少个车轱辘,拉断多少根车绊,终将一片荒芜之地建成盐花芬芳的优质盐场。
                我是第一次读到把盐、盐场、女盐工写得这么美的文字,从字里行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这块咸土地的深厚情怀。
               《阳光下的赶海人》写的是卢明立的故事。卢明立是作者的小弟,就是那个在泥泞的海滩上一直冲在最前面的赶海少年。1988年,已是一家集团公司中层干部的卢明立准备下海创业,父亲当即表示支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闯。”后来,卢明立毅然决然地离开原单位,以十万元起家,创办了氨纶纺丝机械制造企业。接到第一笔订单后,为了聚精会神干事业,夫妻俩将女儿送到外地读书,两人吃住在厂里,一干就是数月,终于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然而,成功和磨难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2001年底,公司因为产品不合格面临灭顶之灾。但卢明立没有倒下,而是组织技术攻关,查出原因,又耗资三百万元,在六个月内将新产品交到客户手上。
               历经二十年打拼,那个“赶海少年”出息了,他已经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他创办的企业跃上了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领奖台,跨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从卢明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国家对民族勇于担当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品格。
        猴嘴这一家三代人负重前行、筚路蓝缕、锐意创新的真实故事,正是一部洋溢着炽热情怀和浩然正气、生动而鲜活的乡土教材。
               卢明清在后记中写道,《猴嘴散记》的创作历时三年,他常常夜不能寐,心潮起伏,推掉许多应酬,白天黑夜坚守案头;他走访了数十名猴嘴历史的见证人,查阅了无数资料,有的文章十易其稿……不过,他觉得这本书还是浮光掠影,还有遗珠之憾,如有机会,他还要写一本《猴嘴新韵》,把一个更加光彩绚丽、更加婀娜多姿的猴嘴呈现给广大读者。
               卢明清,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