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的文学十年 | 周荣池:从南角墩到广陵城

        (2022-10-09 17:34) 5979172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这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短暂的,但对个人来说,十年总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苏作家网和《江苏作家》开设“我的文学十年”专栏,邀请5位80后作家、批评家、文学编辑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畅叙“我”与时代共前进的文学十年。这十年,见证了他们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成熟和取得的成绩,也让他们在领略文学风景、参与构建新时代文学画卷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用对文学的虔诚之心、感恩之情,为江苏文学的美好未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五期推出的是青年作家周荣池的文学十年:《从南角墩到广陵城》。

          

          周荣池:从南角墩到广陵城

          

          我的文学之路是从二十年前高考志愿表上起步的。那时候我在手写的表格上将所有志愿填上了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可能彼时我还不完全明白写作以及文学究竟是什么。后来十年我写了一堆东西,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一些改变,从遥远的临泽古镇(这个地方至今在时间和空间对我而言依旧是遥远的)进了城里工作,文字以及文学与我的关系就更明确一些。或者说,文字已经成为我工作必然的一部分。那时候是有些得意的,是文学定义了我的某种身份,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加分项。因为在此之前,文学对我仍然是一种“副业”,因为面对繁琐的工作和公文,纯粹的文学写作仍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雅意”。彼时,每当文章见诸报刊时,总有人用一种关心的语气说:你的文章写的真是不错。

          我也会认真地去琢磨文学与工作的关系。毕竟工作提供给我赖以在城市里生存的基础。我从来都不会说繁琐的工作影响了我的写作。但我仍然把文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秘密地、深情地以至于对我来说是大规模地进行着书写。我感谢自己的清醒和执着,更感谢时代的善意和宽容,最终人们将我的副业作为我的特长予以认可,让我进入了相对更专一的领域和氛围进行写作。这是十年前的事情,这件事我得感谢很多人。感谢之语也许显得平淡和直白,但对于一个农家子弟而言,我得像感谢南角墩一样感谢生活的善意和宽容。

          2015年11月27日,高邮市作家协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我当选作协理事会主席。这是我文学组织工作的起点——从一种个人的爱好或者追求,文学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对我而言确实有些如履薄冰的意味。高邮是座崇文尚教的古城,“喜业儒”的风尚孕育了许多文人雅士,及至今日被称为“一座被文学宠爱的城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高邮作家协会前身“文学工作者协会”,当时便有一批至今仍享誉文坛的名家雅集于斯,他们成为一个时代以及一座城池的文化标高。文学工作无有界隔,服务于地方文学组织工作,便要与五湖四海的文朋诗友打交道,这对于一个初来城市生活不久的后辈而言,确实是充满着挑战的。

          

          前辈见我懵懂,便授以真经——基层的文学组织工作便是三个“抓住”:抓住队伍,抓住文章,抓住活动。我当时觉得这几句轻松的话,着实让我肩上的担子感觉沉重。然而路已经在脚下,我只有寻道而去。众所周知的是,高邮曾经因为高邮师范聚集了一批在广泛时空上都有名望的文学名人,而随着高校的迁并,这样一个重要的阵地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精神上无以逾越的高地。而在地方发展中,文学人口的基数在地方的现状也面对人所共知的现实。出作家、出文章、出活动便是稳住基层文学基地的关键。各级会员的申报、重点作家和作品的推介,成为基层文学组织工作重要抓手。当然,文学更多的是依赖自然而有序的生长,高邮丰沃的文学土壤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哺育着文学人口的不断增长,也激发着文学事业的不断繁荣。我们更要感谢汪曾祺及其文学遗产的福荫,从2017年起,省作协与高邮联办汪曾祺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及至2021年又增设汪曾祺文学奖•散文奖,地方的文学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前辈同仁的关注下,在几代文友的共同努力下,成为高邮迈向中国文学之乡路途上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路途漫漫,唯有热爱与坚守一路同行。2022年6月2日,扬州市作家协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我又受命当选为第五届理事会主席,这是我所承担的文学组织工作的又一个新的起点。这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工作空间位置的改变,更寓意着我要和同道一起往着更高远的天空进发。在当选后的表态发言中,我虔诚表白:我们将于专业道路矢志追求,将专业成为作家的立身之本,让作品成为作家的从业之基;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感恩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体察时代的伟大变革与快速发展,表达时代对作家精神世界的震撼,以全新的笔触书写时代风潮;和同道同仁风雨同舟,把协会建成更好地沟通、协调与服务文学创作活动的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作协打造成扬州文学人风雨同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为江苏文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地方智慧和力量。

          十年,从南角墩到广陵城——是时代对一个晚辈后学的善意与信任,是前辈对一个基层文学工作者的期许与扶持,是同道对一个写作者的温暖与热心。这十年,我在文学组织工作上的探索,也得到了文学世界给我的众多回报:故事源于南角墩的长篇小说《李广荣下乡记》获江苏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书写南角墩的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散文奖、三毛散文奖,同样书写南角墩所在的下河古城百年风华的长篇小说《单厍》登上《小说月报》(《独自生长的村庄》),这些都是我从南角墩到广陵城的一路上,人们对我的祝福与期望——我想,纸上的清风明月和风云激荡可以作证,我们没有辜负这个海晏河清的年代。

          

         

          周荣池简介

          周荣池,1983年生于江苏高邮。中国作协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高邮市作家协会主席。着有长篇小说《单厍》(原载《小说月报》)《李光荣当村官》《李光荣下乡记》,散文集《一个人的平原》《村庄的真相》《草木故园》等十多部,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散文奖、三毛散文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签约作家,主持江苏省作协、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