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正在搅动着中华大地。我在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你——我的女儿。
你在北京某医院工作,医龄刚满二年。春节前,你从北京回来那天,我驱车前往高铁站接你。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消息不时传来,我心里确实有些担忧。
仅仅过了一天,疫情如肆虐的狂风席卷大地,各类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新闻媒体一再强调,若从武汉归来者一定要自动做好隔离;若遇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一定要报当地主管部门,并及时做好救治与隔离工作。
腊月三十这一天,天空下着小雨,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每一场灾难过来,好像都会伴着一场雨,努力洗涤世间的一切污垢。你早晨起来,告诉我你医院的急诊重症科主任,已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紧急飞赴武汉。年初一上午,你又告知我,医院已迅速组建医疗队,从各科室抽调精兵强将,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你作为医者,那颗赤诚的心始终紧紧牵着医院和患者。你每天通过微信、微博发出“阻击疫情”的信息。微信说:“请大家帮忙转发!现在情况复杂,医院怕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人手紧张。”“关于KN95口罩,可以使用多久,要不要呼吸阀?怎么佩戴?”“医院援汉医疗队的同事们,唯愿你们安全返京!”这类信息要发出好多条。
按照家里过节的惯例,年初一中午,祖孙三代大家庭十七、八个人,都要去饭店团聚吃饭。你有个90多岁的老奶奶,平时一人独自生活,自从你爷爷离世后,每年都跟着我们过年。我们在哪儿过年,你奶奶便在哪儿过年,这已经成了多年来的习惯。这一场凶险的疫情,无情地击碎了家庭团聚的机会,也浇灭了全中国在外地工作的人返乡与亲人团聚的热情。
这时候,电视、广播、微信微博里,正在报道,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组织全国的地方和军队医疗队驰援武汉。这些医护人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告别父母、妻儿等亲人,全力以赴奔赴战场。与疫情决战的集结号已吹响!
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接连发微信询问科主任:需要提前结束假期,赶回北京上班吗?科主任回复:不用。
在这样的疫情面前,没有一方净土,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逆行武汉,奔赴形势最严峻的疫区。你看着那些面对疫情签下生死状请愿书的白衣天使,看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赶赴武汉的最可爱的人,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用热血,激情,生命,在守护江山,保家卫国。
你思绪万千,眼前仿佛看到了刺耳的救护车声划破夜空,刺痛耳膜,也刺痛着你的心;仿佛看到了病房灯火通明,白色的身影在穿梭,医生们带着面罩,穿着隔离服在忙碌着。在救死扶伤的医生队伍里,你只是年轻而又普通的一员。你的前面,有更多优秀的人冲在最前线。
你也想到了,一个多月前的那次难忘的党支部会议,讨论通过了你的入党申请,从此,你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那次会议上,支部书记的殷殷教诲,党员老师的热情鼓励,你充满激情的表态发言,令人终身难忘。此时此刻,都历历在目。
你辗转反侧,食不甘味。你对我说:已经决定了,不等春节长假结束,年初五就赶回北京上班。
你出发的那天,我和你妈妈送你去高铁站。湿漉漉的街道上,大红灯笼悬挂着,欢渡春节,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显得异常寂寞。道路上空荡荡的,来往车辆不多,行人也稀少。到了车站下车,你简短地同我们告别,拉起拉杆箱子,朝进站口走去。我和你妈妈站在那里,目送你向前走去。突然,你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深情地看着我们,向我们使劲挥舞双手,然后步履坚定地走向进站口。我们依然目送着你,直到你消失在转弯的地方。
列车启动了,朝着北京疾速进发。你在微信里说:“2003年非典,我妈走上一线;2020年再次疫情,我走上一线。”你妈妈回复:“宝贝,你上一线会很辛苦,记得:口罩、洗手、喝水。”我点赞:“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应受到尊重!”
生命是最为珍贵的,青春是最为难忘的。你在恪尽职守的同时,要做好自我保护,我们等待着你平安归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文学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巴金文学馆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