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是春节,家家户户盼团圆,张灯结彩贴春联,又是一个幸福年……”2020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大家都沉浸在喜庆和兴奋之中。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大江南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防止疫情蔓延,相关部门吹响了紧急集结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首当其冲。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抗疫战争中,看到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负重前行,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一、今夜我就出发
施磊,共产党员,34岁,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科负责人,他曾是传染病防治科的业务骨干,这次主动申请要求参加流调突击队,从而成为邗江区第一批疫情防控尖兵。
除夕夜,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他却整理好行李准备出发,孩子已经熟睡,他默默地伏下身,轻轻地吻别,不敢出声,然后拉了拉妻子的手,为了那份重于泰山的责任,转身走出了家门。
“等一等!”妻子叫住了他,翻出一条新的大红围巾,尽管知道带去了也用不上,但她还是亲手给他围好,因为这里面有她新年的祈祷和祝福:“现在已不像以前了,你也不是单身,既然有了家,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为家人想一想。今夜你就要出发,我感到很吃惊也很害怕,明知外面有风险,你还执意要离开家,我不会拖你的后腿,因为这是你的工作,既然需要,你就放心地去吧。不过,你要保护好自己,每天给我来一个电话,省得我牵挂。我们等你平平安安地回家。”
“现场就是战场,疫情就是一线”,所有应急人员都是24小时待岗,轮流值守,累了只能在大楼留宿区休息。作为疫情防控应急小组流调组的急先锋,施磊他们已连续奋战多日。
“电话此起彼伏,疫情就是命令。”等做完流调工作回到单位已经是中午,施磊和组长范前东到了食堂碗还没有端上,手机又响了,他们顾不上吃饭便再次穿上防护服,奔赴前线。第一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留观病例面对面进行交流,不厌其烦地确认对方近期的活动范围,确保摸清其就诊前的每一个活动细节,了解他们的活动场所、接触史、暴露史,连密切接触者也要逐一进行排查,虽然如大海捞针一般,但是所有线索都非常重要,不能遗漏。他知道询问信息越详细,对后期工作的开展才越有利。填写完流调表中的各项信息回到单位,已经是下午2点多,他们只能开水泡面简简单单地填饱肚子,然后又马不停蹄地书写报告……自疫情发生以来,像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次。
儿子从小就黏人,现在又整天闹着要见爸爸,非常时期,一家人只能在视频里“见面”。
“爸爸,加油!爸爸,保重!我好想你!”看着儿子,施磊眼里噙满泪花,因为流感并发症,儿子刚刚打完吊瓶,还未痊愈。
“加油!做好防护,保重身体,我们等你早日凯旋的消息。”看着施磊疲惫的面容,妻子几度哽咽。“没事,我施磊的‘lei’也是堡垒的‘lei’,你就一百个放心,我不会有事。”为了活跃气氛,施磊调侃道。
也就在这一个晚上,身在一线的施磊手机响了又响,起初还以为是调皮的儿子拨打的,因全副武装不方便接电话,也没当一回事,等到任务完成一件件剥去外衣,摘掉双层手套、胶鞋、护目镜和口罩,消毒完之后拿起手机,竟然有20多个未接电话,都是家里打来的,看完信息施磊愣住了,原来岳母的检测报告出来了,医院确诊为“纤维肉瘤”,也就是癌症。这是一种比较少见也比较凶险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易转移、易扩散,要尽快去上海开刀。只听他一声长叹:“唉,‘大敌当前’,忠孝不能两全,希望她老人家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因为,施磊已报名参加了湖北省黄石市对口支援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发。
二、我是党员我先上
这一场战争没有硝烟,却充满着生死考验。当别人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检验科“90后”党员姜天佑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奋战在扬州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病区,采样组就数他最年轻,什么事他都抢着去干,哪里有危险他就在哪里出现,为了万家幸福,为了他人康健,每次他都冲在抗疫一线。标本采集的是痰液、鼻、咽部分泌物,是病人身上病毒最集中的部位,这不仅与病人零距离接触,而且还要“负”距离介入,因为采样时还要将手伸入病人的口中,风险较大,姜天佑的口头禅就是“我是党员我先上”。
“过大年,人家天天在家陪着女朋友,而你却天天与疫情打交道,就不怕人家责怪你?”“如果她真的在乎我,就能理解我、支持我,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哪有不挺身而出的道理?”
小姜是家中的独生子,当我看到他父亲的来信我才得知,原来他是瞒着家人冲在抗疫第一线的。小姜的父亲姜勤,退休之前是邗江区瓜洲镇文卫科的科长,儿子从腊月二十八起就没有回过家,总是说很忙,刚开始我就不信,大过年的,还以为他陪女朋友去了,也就没有多问。后来还是从朋友的微信上知道了儿子的事,于是就给儿子写了这一封家书。他在信中说:“作为一位父亲,我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就像千千万万个父亲一样。但我也知道,这个时候,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他对儿子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强调:“现在疫情防控大家都很辛苦,我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只是想请组织上在恰当的时候把这封信转交给我的儿子姜天佑,让他好好干,不要给我丢脸!”
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我,“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个人没有父母,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比起工作在一线的同事、比起这位父亲口中的儿子,我们还觉得苦,还觉得累吗?
三、巾帼不让须眉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就在这紧要关头,疾控中心52岁的省人大代表冯景文和陈永琴、陈敏、陈默主动请缨,为便于工作,她们毅然剪掉一头长发,组成了女子现场采样小组。别看这四朵金花身形纤瘦,但工作起来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因为是三级防护,身上穿着厚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这些女同志不敢多喝水,也不敢多吃东西,生怕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采样一结束也顾不上休整,又争分夺秒将样品送去检测,为了疫情的防控不断转战工作地点。
有一天早晨,我们看到寒风中四位女神格外美丽“冻”人,一了解才知道这么冷的天,她们连棉衣都没有穿,不是为了爱美,而是因为棉衣太厚防护服根本就套不上去,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陈敏说早上还算好的,有时她们还能挤一挤相互取暖,可到了中午,太阳出来后人在里面又“焖”出一身汗,就像是桑拿,内衣紧贴在身上都湿透了,十分难受,等到了傍晚太阳一落山,人又像掉进了冰窟窿,浑身发凉,感到比早晨还要冷。就这样,她们每天都要经受这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为此,有人打趣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棉装爱单装”。后来,大家在群里发现,这一天正好是陈敏38岁的生日,她却在抗疫一线度过的。于是,男同胞给她发来了一岁一元的小红包,同事和领导也纷纷给她点赞,还有人将她生日当天在现场的工作照做成了电子纪念册,并留言:“我好想看看你是谁,面罩却遮住了你的容颜,为了万家幸福,为了他人康健,每次你都冲在抗疫一线。虽然看不清你的脸,但你已镌刻在我的心田。”她非常地感动,说这是她最开心、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但不能忘却这一群逆行者,他们就是奋斗在疫区第一线的消毒员。这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一旦接到指令就及时赶赴现场,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待过的场所以及所乘坐过的交通公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是他们用热血和汗水为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闪现,我夜不能寐,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你的容颜》的歌(歌曲已被做成MV向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选送),谨以此献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经受着生死考验,哪里需要你就在哪里出现,为了百姓安康,为防疫情蔓延,你毅然走向了风口浪尖。我好想看看你是谁,面罩却遮住了你的容颜。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经受着生死考验,哪里危险你就在哪里出现,为了万家幸福,为了他人康健,每次你都冲在抗疫一线。虽然看不清你的脸,但你已镌刻在我的心田。
“众志成城,患难与共,泱泱大国,气贯长虹。”在此,我们要向全国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刘兴隆 李 敏)
简 介:
刘兴隆: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会员;扬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扬州市音乐文学学会秘书长;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等
李 敏: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文学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巴金文学馆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