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张文宝:民警童德的春天

        (2020-06-10 09:21) 5893643

          疫情一天比一天紧张,童德的心一天比一天揪得紧。

          童德做民警九个年头了,二0一一十一月从部队转业,到连云港市公安局连云分局墟沟派出所滨海社区干民警,后又到院前社区当民警,今年四十三岁,湖北黄冈人。

          墟沟街道办事处是连云区中心区,靠着海边和港口。新冠肺炎闹得全国、全世界不得安生,闹得鼠年春天简直不像春天,花都开得不鲜艳,气氛沉闷。疫情弄得大海也好像紧张、忧愁了,咸腥的海风中,波浪无力地涌动、翻滚,浪花也不如往常那样热情和白洁,动人心魄,显得苍白和慵懒,缺少生命活力。

          一个人顺道来到了海边,童德想着自己的事,想着自己的事怎么做。他在部队时就喜欢一个人来看海、听海,没有人打扰。碰上愁事时,看看大海的辽阔,心里就敞亮了,不愁了。

          这时,童德碰上难事,在沙滩上走走,望望远处白茫茫的烟波,看看海浪轻轻扑打礁石。大海仿佛懂得他的心绪,变得特别安静。

          童德个头不算高,很壮实,两眼闪着军人才有的那种明亮光芒,浑身迸发出一股英武的气息。有人说,人的姓名在冥冥之中影响人的成长,这话有没有道理不说了,反正童德爷爷给童德和哥哥起的名字,童心和童德,意思让他们长大要同心同德,踏实做人,踏实做事,他们就是照着这名字长大的。童德是一个有境界的人,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做工作特别顶真,不给组织拖后腿,既然做了工作,就要做得最好、更好,从来不计较什么。

          穿上警服的童德,仿佛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代表着正能量。但他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首先要做好表率,由于身份特殊,不仅仅只代表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共产党员、是整个公安形象、代表政府在人民中的地位。

          童德把社区当成了家,心里装着群众。

          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网上网下,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社区居民几乎没有不知道童德的,都是他的老朋友,谁家电瓶被偷了,他赶过来看看;哪家吵嘴闹架了,他登门泼火降温;楼上楼下有漏水、有噪音,居民找到他调解;楼房下水道被堵塞,尿屎漫溢,臭味熏天,他带人跑来,不怕脏臭,帮助疏通;过年过节时,他带着大米白面一些年货,上门看望老弱病残的人。有时,他遇到一时不理解、不支持工作的居民,从不生气,笑呵呵的。

          民警就是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之中,撑开的树冠是一把伞,给群众遮风挡雨,每一片绿叶闪亮微笑,有阳光和温暖。

          海面上飞翔着几只海鸥,这些小精灵,像也怕新冠病毒,躲开人,一声不响地飞着。

          童德没想到这次疫情来的这样猛、这样凶,他想到了老家湖北黄冈的父母、兄妹,从网上看到,湖北是疫情重灾区,黄冈市蕲春县累计感染新冠病毒有二百多例……他担心着家里人的安危。但他很快把对家人的忧心转移到了院前社区,疫情紧迫,防控刻不容缓,万一社区出现一个病例怎么办,人传人,一传十、十传百……他简直不敢想下去,像站在悬崖峭壁上,心里有点发悬,感到了责任重大。

          他嘴里轻轻地吐口气,心想,海风如果能把新冠病毒全部吹下大海该有多好啊!

          童德用微信给千里之外的蕲春县竹瓦乡苏圩村家里发了信息,“在家不要出门,万一出门戴口罩”,随后,一头扎到院前社区里。

          院前社区是连云区第一大社区墟沟街道最繁华的地带,社情民情复杂大大小小临街店面密密匝匝,仅几大住宅小区就有房屋二百三十七栋,人口一万三千多。

          院前社区警务室只有童德一个民警,在十七个小区的警务工作纷繁复杂,他就是天天加班加点忙碌,也总是忙不过来。

          防控疫情是“打仗”,甚至比“打仗”更严峻,与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拼搏,随时随地都有风险。

          童德“泡”在一线,拿着一本笔记,一只公文包,走遍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事情,布置、督促安全防控,做好宣传发动和排查登记等工作。

          童德不回家了,他的家在市区海州,离墟沟二十多公里。他把爱人和孩子都丢到了一边。

          此时此刻,海风轻轻地吹,掠过脸颊,荡过额头,吹得他头脑清晰,心里缓过了一口气。

          童德想着防控办法。在部队里,他就是一副不服输的脾气,挑战极限,新兵营时,别人跳一千个蛙步,他跳三千步;外面下雪,别人在屋里看录像,他在雪地里一趟趟地跑步。

          他想到了自己打造多年的义务巡防队,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正义联盟”,有治安志愿者二百六十五人,“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员一百一十一人,有六个网格队长,帮助管理六个片区。他心里有了底,有了信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壮大防控疫情的队伍,打一场人民“战争”,严防死守,把院前社区防控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童德在心里笑了,发现自己在社区有这样强大的力量。现在社区都用网格化管理,分成几个格子、几块地方,管理具体到位,许多事情在第一时间就能被发现,得到及时处理。童德心里舒展一下,感谢是谁想起这个妙招,让管理细致到了细枝末节,疏而不漏。

          在大海面前,不息的海浪,粼粼的波光,让童德想起了西园路网格队队长,七十九岁的许贯学老人,他整天精神饱满地在片区跑来跑去,满嘴胡茬里洋溢着真诚、善良的微笑,带着人四处张贴传单,控制卡口。童德赞赏地想道,老人这样大年龄,不计报酬,心甘情愿地为防控出力,我这样年轻,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好防控工作,我要以老人为榜样,让院前社区不发生一个病例……

          童德又想起了自己的手机微信,微信头像就是一张让居民信任的名片,除了一张工作照,留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配着一行双色标注的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及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上面还醒目写着“童德:院前社区民警,只为民服务!”他的微信里存了一万个居民的手机号码,有六千一百个居民微信好友,他的微信在院前社区家喻户晓,成了联系群众的“联络图”。

          刚学微信时,童德看到网格队员们互留微信,眼前一亮,为什么不通过微信来和居民建立联系呢?

          起初,童德只会看看新闻,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其它什么都不会。看到岳母玩微信,很熟练、灵活,心想,岳母这样大年龄,不识字,没有上过学,都会微信的语音、视频,我为什么就不行呀?他横下一条心,学手机微信,在手机百度搜索学习,跟岳母、社区居民、年轻同事、辅警请教学习。很快,他弄微信成了“老手”,比如,能让别人同意你的加微信请求,能统计有多少微信好友,能清理微信垃圾,能识别被人删除你等等。他还自学图片编辑和视频编辑APP。手机成了童德生命的一部分,他从不关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从此,手机微信成了童德的第十件警务装备。

          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一件事,就是微信,不管距离有多远,人与人像是脸靠脸、看着对方说话。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神器,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社会。

          童德相信,微信能改变人类的未来。童德建立了微信群,社区群众更把童德当成了自家人,活跃云集在他周围,无论大事、小事都在微信里对他说,无论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愿意对他倾吐。童德为百姓服务的范围更广了,微信群成了社区治安的“晴雨表”,成了群众表达心声的“传声筒”。童德更忙了,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警务工作,还要随时解答群众的种种问题。

          滨州路三号楼刘维花老人,老伴生病花光积蓄,女儿离的远,孤苦伶仃。童德看到微信上图片,放下其它事情,看望老人。老人像见到了亲人,跪倒在童德面前,闪着泪光说:“我太孤独了,让你想着来看我。”

          一户老人家遭遇火灾,原本不富裕的老俩口日子一下子跌进冰窟窿。老人欲哭无泪的神情烙在了童德的脑子里。他拿起手机在微信圈里发了一条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收到了两万元的爱心捐款!当童德把钱交给老人时,老人紧紧拉住他的双手,眼里噙着泪水,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

          一位已经办理过居住证的居民,在微信上紧急呼叫童德。原来,他去车管所办理轿车年审业务,由于忘了居住证核审,无法正常完成业务办理。按照过去的做法,居住证核审需要来回奔波五十二公里,童德让他立即将居住证的正面通过微信拍照传回处理,只花了一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在微信里,童德看到许贯学老人家里太穷,连一件象模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他把家里不穿的衣服送给他。老人脑残疾的儿子穿着童德送给的蓝色志愿者的马甲,被几个小伙伴看见了,眼馋的很,追问哪来的,不爱讲话的他竟破天荒说出一句话,“童德给的。”

          爱是没有声音的,不肯讲话的残疾人因为“爱”讲了一句话,那真是爱一个人到了深处!

          微信在童德手中,如花朵为群众怒放,放飞着爱,每天都有温暖的故事。

          群众也用微信考验着童德。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和童德聊话,口口声声称“童所长”,让童德很不好意思,解释说:“我只是一个普通民警,老人家有什么事吗?”老太太用生气的口吻说:“你昨天还说是所长,今天怎么就不是哪,是不是故意推托,不想接待我?”童德替这个老太太办过事,印象中是一个和善的老人,不知怎么陡然变得不通人情,他笑着说:“我们的所长叫胡鹏,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带你去见他。”老太太不听解释,大声嚷嚷道:“你昨天说自己是所长,今天就变了,民警还能骗人啊?”童德很是难堪,想想她这么大年龄,是自己的长辈,可能对自己有什么误解,就没有吱声,心想她骂累了也就过去了,只是呵呵地乐。老太太越说越来劲,对童德下起命令说:“你在派出所不要走,我马上就到。”不一会,老太太真来了,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烤红薯,朝童德手里塞,亲热地说:“你吃,你是好民警。”童德被她忽冷忽热的样子弄得发懵,不知她想干什么。老太太交底说:“你小子还不错,人家说你是好民警,我还不大相信,今天找你胡乱说一通,居然还骂不还口,不然我可饶不了你。”童德释然了,觉得真心付出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

          从早到晚,童德的手机不停地响,每天打、接电话大约六十个,每天微信发送、接受信息大约一百二十条左右,常常打得手机发烫,不到四年就换了六部手机,最快一个月换了一部。有一个趣事,一次,他同妻子陪孩子庆生,他只顾着回复群众信息,以至于妻子和孩子离开了都不知道。

          把心里的春天,送给社区群众。上级组织肯定了童德用微信牵起民警和群众感情的纽带,说是学习“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是一种创新,是新路子、新经验。他被市局评为2017年一级社区民警、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复转军人、全市“二十佳”义务巡防队;2019年度全市“十大最美政法干警”,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等等。

          童德发现了自己抗疫难得的资源,找到了信心,找到了力量,带着大海的气息,跨着有力的脚步,回到院前社区。

          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大。童德真想用大海蔚蓝色的气息,把社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能荡涤一遍,使新冠病毒无处藏身。

          微信成了童德防控疫情的“百事通”。不少居民身居国外,对国内的家人放心不下,发微信给童德,打听疫情怎样,让多多关心他的家人,有什么事能及时告诉他们。童对社区内持有护照居民一个个核实是不是在国外,现在情况怎么样、是不是需要回国。国内与国外有时间差,国内白天时,国外还在夜晚,他只能在下班后加班加点。对于已经居住在国外的居民,打国际长途电话,很多人嫌费用高不接,只能通过申请加微信后,再进行核实,增加了工作难度。长时间坐着打电话、看手机加微信,他腰酸背痛,看的眼睛生疼都流眼泪,头晕,经常工作到凌晨。来自国外一句句温暖的点赞和表扬,童德累并快乐。

          童德的手机一响,肯定就是群众来事情。群众的事情最小,童德看来都是大事。他经常打电话到没有子女的老人家里,和子女在外地隔离不能回家的残疾人,拉拉家常,问:“阿姨、叔叔,最近疫情比较严重,可有出去啊?尽量少出去哦,外面还不是很安全,你们本身年龄比较大,抵抗力相对比较弱,出去越少就会越安全。”童德细心地问:“口罩可有啊?如果没有请打我电话,我送点给你。”童德还问:“吃的可还有啊?现在管控比较严,如果有困难我给你送啊。”

          一声问候,哪怕是轻轻的、一点点的,那一刻热望的生活就开始了。

          微信成了童德防控疫情的“杀手锏”。中华西路上的万烨国际新城小区,外地回来的人多,防控疫情任务重。童德生怕这里有什么闪失,每天至少要到卡口检查两次,看看卡口工作人员是不是在岗,有没有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个进、出小区人员的登记和体温测量登记工作。有时候站在卡口亲自开展身份登记、体温测量工作,现场示范工作人员如何体温测量。他对街道、物业公司防控人员严肃地说:“严防死守,外来人一律不准进小区,谁来说情也不行。”

          他们齐声说:“童警官,放心,我们不会让外面一个人进小区。”

          童德重重地说:“一点不能马糊。”

          二月十二日下午,住在万烨小区四单元1202室的郑晓飞,从四川省广汉县老家开车回来,一共五人,两个七岁的双胞胎小孩、妻子、六十二岁的母亲。按照当时的规定,这段时间,从湖北及武汉以外的外地返回连云港人员,经体温检测后是可以进入所在小区的,但需居家隔离十四天。谁料,小区居民不知从哪知道郑晓飞全家要回来,组织一些居民堵在小区门口不让进

          郑晓飞焦急地说:“我们在高速上经过多次检查、量体温,保证没有病菌。”

          居民们看着郑晓飞和他爱人,不容商量地说:“我们没看到你们检查、量体温,不能进小区,更不能回家,如果回家了,我们小区安全有很大的危险。”

          郑晓飞可怜地说:“我们赶了一千多里路,老母亲和小孩累得实在不行了,让我们进去吧?”

          居民们咬着死口说:“不行,不能商量,你们去别处住吧。”

          郑晓飞气乎乎说:“你们怎能这样说话?我就是万烨小区业主,现在宾馆关停,不许营业,也没有指定的隔离观察点,让我们到哪去?”

          居民们七嘴八舌帮助想点子说:“找你单位吗?”

          郑晓飞说:“在车上联系了,单位没有办法解决……”

          居民们还是不让进。

          郑晓飞气得骂骂咧咧,最后没法子,很无奈、无助地给童德发微信,要求来帮助。

          童德接到微信,朝所里赶去,请示胡所长如何处理。童德知道郑晓飞一家从四川赶回来,对他们情况非常了解。在他们去四川前,通过微信已经向他问了当时的相关规定,郑晓飞向居委会书记报告,同意了才能出发。童德用微信一路跟踪,知道他们一家从四川出发后,一直在车里,到了高速路广汉收费站入口、西安的一个服务区、河南夏邑服务区、原苏皖收费站处、江苏东海服务区、连云港港城大道检查站等这些地方接受过检查、体温测量,说是体温正常,都放行了。童德了解的细细骨骨,像亲眼看到一样,知道在十一号当天晚上,天上有大雾,他们在豫皖服务区稍作停留、休息,由于宾馆关闭,一家五口,就在这个服务区,在自己的车子里休息了三个小时。他还知道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是每个检测都会排队,不过排队时间不是太长,一般是二十——三十分钟。人员都佩戴口罩,吃饭时都在车内。服务区内只提供热水,厕所开放,加油时不允许开窗户,不收现金只能微信或者支付宝。

          到了所里,胡所长听了童德说的情况,对童德交待说,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 ,要保证安全,不激化矛盾,引起群体性事件。

          童德感到压力很大,他心里清楚,虽然对郑晓飞一家情况了解,还是怕有个万一,送他们进小区,发生了不想看到的事情,黑锅他能背得起吗?他陷在沉思中,陷在犹豫与挣扎中,下定不了决心。

          人生就是抉择的旅途,选择很苦,是祸是福,一念之间。

          童德骑着电瓶车赶往小区,由于仓促上路,本来准备带执法记录仪去现场的,防止现场如果失控也好有个记录,固定证据。可是一着急就忘了带。

          到了现场,童德看到郑晓飞一家人呆在车上,神情都有点呆滞了,心里不是滋味。他想到他们开车一千多公里,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可是进不了门,又没有其它地方能去。同情占据了童德的心,觉得一家老小真的不容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现在也不可能做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老人、小孩在近二十四小时里都没有好好的吃上一顿饭,又没处买吃的……

          童德内心从来没有过这样纠结,拿不定主张。

          郑晓飞看到童德,像见到亲人,情绪激动,不停地说:“一定要帮帮我们,你是了解情况的,非常配合你的工作,来的一路上情况你都看到了,我们上车后没有去别的地方,没有和别的人接触,四川家乡也是安全的,没有发生疫情。”

          现场人都用一束束警惕的眼神看着郑晓飞。

          郑晓飞动情地说:“你看我的母亲年龄也大了,一路颠簸,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我们尽可能呆在车里,在车上将近两天一夜,遭老罪了,没有吃饭的地方,没有睡觉的地方,一直呆在车上。两个小孩一直在问我,为什么不能回家,我不知该怎样回答。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说我该怎么办,难道政府、公安就不管我了吗,你们也让我们无家可归吗?”

          郑晓飞求助的目光不断触动着童德,童德内心里翻江倒海,追问自己:在群众最需要的你的时候不担当、冲锋在前,更待何时呢?为民服务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忍气吞声,要发自内心、诚心诚意去为民服务,否则只会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还想,一时的热情是支撑不起常年累月的辛劳和群众对自己的考验、期盼。

          童德没有允许自己丢下郑晓飞全家人,向卡口大步走去。

          十几个居民守在卡口,他们中间有童德的微信好友。卡点是童德自己设的,现在要求人帮忙松卡,招呼说:“大家都来了,请大家帮忙哦,估计大家知道我来的目的。”

          有人就说:“童警官,可不能把人带进去哦。”

          童德说:“特殊情况吗,多点理解,我对郑晓飞一路上情况很了解的。”

          有人就说:“你敢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吗?”

          童德拿出手机,把一个个视频翻出来给大家看,一段段录音放出来听,说:“我一直跟踪他们,我敢保证,他们没问题,而且会对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大家的安全。”

          童德还说:“如果换做是你们其中的一位,在了解你们的情况下,找到我来帮忙,我是不是也该帮助您,你是不是也希望我能站在这里向其他人求情呢?现在天也黑了,外面也比较冷,老人和两个小孩这样呆着,可怜巴巴的,如果是换做你的家人,你告诉我你会怎么做?”

          大家沉默了片刻,有人说:“说的也是,关键是路途比较远,而且不是本地人,也没有亲戚,也没有宾馆去住,真是无处可去,也真不容易。”

          也有人说,“童警官,我们不是和你过不去,你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这个病毒比较厉害,也是担心家里其他人的安危,相信你能理解。”

          童德不紧不慢地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请大家相信我,不是头脑发热,你们看了视频,听了录音,我对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就算是有什么情况,应该在可控范围。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既然这么做,也考虑到大家及其他居民的安全,我们在接下来的措施里面肯定是有保障的,我不能因为他一家,不顾大家。再说,我也要为自己考虑,有家庭、有孩子,如果有什么事情,很有可能要脱下这身警服的。”

          童德站在门口,说了一个多小时,口干舌燥,不停地重复着上面的话。慢慢的,就有人离去。大家的情绪也慢慢没有刚才那样激动,充满敌意,说话的语气缓和了不少。

          这时,郑晓飞同楼层的邻居,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女同志,心眼比较多,曾经找过童德办理户口,她要童德向他们保证,如果出什么事情,所有的责任让他来承担,而且保证郑晓飞全家只要进家门后,在十四天内绝对不出门。

          当场,童德挺着胸,作了保证:“如果有什么事情,责任我来承担。”他告诉大家说:“如果大家不放心,可以和我一起来监督郑晓飞全家。”

          这时候,小区物管经理张义梅来了,她是童德微信好友,抽了一口烟,声音洪亮地说:“我们要相信童警官,他和大家说这么长时间,也不是为了他自己,全是为小区居民,承担这么大的风险。我本人愿意帮助童警官和这家人一同完成这件事,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在这家人进去的时候,请其他人不要坐电梯,等他家人到家后,我对电梯进行消毒后,其他人再乘坐电梯,他经过地方全部进行消毒,确保大家的安全。生活物资如果童警官忙没有时间,我愿意帮助采购,家里的生活垃圾,我每两天安排保洁人员定时定点上他家去取。”

          大家用半信半疑的目光看着童德和张义梅,嘴里嘟哝说:“你们不能光说不做,把人弄进去以后就不管了。”

          大家平时对张义梅的乐于助人很认可,张义梅说话挺有点威信,她大大咧咧说:“大家可以监督我和童警官,如果做不到,可以找我们。”

          简单又温暖的话,瞬间,让童德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前行,群众都在帮助、支持自己。他补充说:“我如果做不到,请找我的领导来监督我去做。”

          郑晓飞全家终于跨进了家门。

          一个有爱的人,心里怎能不洁净?

          童德天天坚持在防疫一线,虽然没有医护工作危险性这么大,可是天天守卡口,走街串巷登记情况,登记、帮助、解除被隔离观察人员,远在家乡的父母挂念和担心着童德的安危,父亲戴着老花镜,焦急的要和儿子视频,看看他是不是平安,也想亲眼看看儿子是胖了还是廋了。童德劝家里人放心,宽慰说:“我出去工作的时候,领导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带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回单位要进行消毒,你们就放心吧。”

          每天,童德看各类媒体的文章、视频,感觉到祖国的强大,全国感染人数这样多的情形下,国家依然免费治疗,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中外、不分职业,一律由国家买单,这种把人民始终放在心上、至上的做法,在当今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童德内心十分激动,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浪花千里。

          在中央电视台几个频道上,童德看到医护人员为了和时间赛跑,不分昼夜、不顾安危,从死神手里夺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各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去支援,多少人因此无法照顾自己的父母、妻儿而远征,他们没有逃避,有的是勇往无前,不惧生死的无畏精神。童德还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种组织捐款、捐医疗物资送往灾区,不少百姓将自己家种的蔬菜、水果送往物资紧缺的武汉……

          一个个、一件件细小而伟大的场景,深深地感染、打动了童德,内心如激荡的大海一样无法平静,眼里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热泪,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值得的……

          在抗疫中,童德因信念、担当和微信写下了奋斗亢进的诗句,连云公安分局干警把爱留给了人民群众,把辛苦留给了自己,成了群众疼爱的人。连云区这次疫情是零病例,是全省全市疫情低风险地区。

          大海壮阔,像她一样浩瀚,爱着每一朵浪花,才是人的斑斓生命。

          连云港二00年的春天,属于抗疫的连云港人,属于连云港民警童德和他的战友们。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文学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巴金文学馆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