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小青 尊敬的吉狄马加主席、 尊敬的王燕文部长、尊敬的顾浩老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诗人、主编、评论家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这洋溢着诗意、温暖与喜庆的冬日阳光里,我们迎来了《扬子江》诗刊创刊二十周年的庆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文学期刊的主编们以及评论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扬子江》诗刊的支持和厚爱!同时,我们还要诚挚地感谢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对江苏文学以及江苏作协工作长期以来的指导和关心!感谢兄弟诗歌刊物的同行们对《扬子江》诗刊的热情相助!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苏文学的推介和大力宣传!感谢《扬子江》诗刊的历任主编和编辑部同仁对这本杂志倾注的心血与汗水。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顾浩书记,是他用诗人的情怀和对江苏诗歌发展高瞻远瞩的眼光,促成了这本刊物的创刊,并始终关注着她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
二十年前,伴随着中国诗歌跨入新世纪的铿锵脚步,《扬子江》诗刊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诞生了,江苏从此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纯粹的 诗歌刊物。她秉承着弘扬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理念,以打造最好的汉语原创诗歌刊物为目标,以探索创新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气质走上了多姿多彩的中国诗坛。
二十年来,中国诗歌,尤其是新诗,蓬勃发展,异彩纷呈,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诗歌和诗歌理论在新世纪走过的二十年,正是《扬子江》诗刊茁壮成长的二十年,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扬子江》诗刊不仅是中国诗歌史的见证者,更是为中国诗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参与者、探索者和践行者。二十年春华秋实,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江苏这片文学的沃土上,在所有热爱《扬子江》诗刊的老主编们、编辑们和诗友们共同培育和呵护下,她已从一株幼苗长成了硕果累累的大树,风华正茂,蓬勃向上。
二十年来,《扬子江》诗刊初心不改,始终遵循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办刊理念,为中国新诗走向大众,反哺人民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通过纪念中国新诗百年的契机,举办了近百场多种形式诗歌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厂矿、机关等等,有论坛、有讲座、有诗歌朗诵、有互动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把诗歌的种子和诗意的情怀播撒到人民大众之中,一场场诗歌的盛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十年来,《扬子江》诗刊始终走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前沿,坚持诗歌文本与诗学理论并重,加强对优秀诗文本的寻访、网罗与推介,在时代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艺术性与人民性兼顾的创新之路,成为中国诗坛独特一帜的诗歌刊物,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二十年来,《扬子江》诗刊始终坚持走文化自信的办刊道路,坚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中外诗人间的交流互访以及优秀诗歌的互译,把优秀的中国诗歌介绍给国外的读者,把国外优秀的诗歌翻译进来,形成了文化互鉴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提升了《扬子江》诗刊的国际影响力。
诗和远方,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有了诗意的生活,我们的灵魂便得以升华,有了远方的召唤,我们的心胸便无比辽阔。
在诗歌经过的地方,两边是红花、绿叶和丰满的果实。愿风华正茂的《扬子江》诗刊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带给我们更多的红花、绿叶和丰满的果实。
祝《扬子江》诗刊生日快乐!
再次欢迎和感谢各位嘉宾出席《扬子江》诗刊的生日庆典,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