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华日报发表“辛仲平”署名文章:潮涌十年再奋楫

        新华日报 (2022-10-16 11:29) 5976242

          潮涌十年再奋楫

          ——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辛仲平

          山河无言,岁月有声。深秋时节,遍地金黄,满眼风光。极目钟山,远处高楼鳞次栉比,城市社区绿树掩映,城际高铁呼啸而去;舟行长江,一座座气势宏伟的大桥横跨两岸,一条条生态绿道将沿江“秀带”串珠成线;眺望大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蓝,“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掠过浅滩……千里江山如画,十年画卷多娇!

          十年奋斗不寻常!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吴政隆指出:“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十年,是时间的刻度,是发展的坐标,更是奋进的脚步。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收获满满;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

          潮涌十年再奋楫,乘风破浪踏歌行。今天的江苏,与伟大的祖国一样,山河秀丽,蓝图锦绣;人民豪迈,未来可期。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走过千山万水,今又跋山涉水,向着现代化的愿景,我们信心满满,我们接续奋斗,我们逐浪前行!

          一

          十年奋进路,无日不登高。由“一”而始,逢“十”而进,“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把“十”字看成一个坐标,从“强富美高”四个象限扫描过去的十年,我们会发现,每个象限都可圈可点,它们交相辉映,成为江苏发展时空坐标中的闪亮印迹。

          江苏制造业实力强劲,由“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跃升。徐工集团生产的产品已出口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成 摄

          这是“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的十年。2012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7万亿元,这已经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但江苏没有自满更没有停步,而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十年间连跨六个万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11.64万亿元,相当于韩国的经济总量。“经济强”既强在总量又强在人均也强在成色。今天的江苏,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9.8%和47.5%,高铁通车里程从十年前的627公里增加到2212公里,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均迈上了新的台阶。

          连云港市赣榆区新宅村旧貌换新颜。殷虎 摄

          这是“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的十年。从2012年到2021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4万元提升至4.75万元,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二,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0%下降至27.5%,收入高了、食品消费的占比降了,过去“将就”,今天“讲究”,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诗和远方”。十年前,汽车还是个“高档家庭大件”,今天,许多家庭的汽车早已提档升级,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宠”,2021年全省城镇、农村每百户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比2013年增长76.8%、360%。2021年,全省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器217.6台、电冰箱111.8台、彩电160.4台、热水器100.3台、洗衣机104.1台。数字是枯燥的又是生动的,是冰冷的又是温暖的,它深刻折射:十年来,江苏人的钱袋子更鼓了,购买力更强了,城乡收入差距更小了,出行更方便了,生活品质更高了。

          山水徐州,宜居彭城 。丁然 摄

          这是“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的十年。从2012年到2021年,江苏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8.3%、43.4%,以年均1.7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7.4%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22.1个百分点、达到82.4%,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提升43.7个百分点、达到87.1%,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佳水平。数字的呈现是抽象的,百姓的感受却是具体的。遥想当年,有人发出谨防“开着宝马喝脏水”的提醒,今天,这种情况非但没有出现,相反人们看到的是江豚重现扬子江,桃花水母再现太湖,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河畔夜舞台,市民乐开怀。刘长秀 摄

          这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十年。十年来,江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既富百姓“口袋”又富百姓“脑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时代主旋律昂扬向上,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全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江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330亿元增加到约5800亿元,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达90.43,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0.23%,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成功都是用汗水浇筑的。江苏十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无一不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体江苏儿女勠力同心、不懈奋斗的结果,每一个追梦的脚步都铿锵坚实,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闪耀光芒,每一帧拼搏的画面都激动人心。十年时光短若一瞬,但非凡十年留下的宝贵财富,可比星辰,灿烂永恒。

          

          时光如梭,发展如线。一横一竖,相交为“十”,以纬线为“横”、以经线为“竖”,江苏绣娘们用“十字绣”等精巧绣法,积淀成百代流传的苏绣经典;以智慧为“横”、以汗水为“竖”,江苏儿女奋发十年,一针一线将气势恢宏的“大写意”变成精致细腻的“工笔画”。十年飞针走线间,一幅秀美的“双面苏绣图”在江苏大地徐徐铺展。

          回首非凡十年路,当时只道是寻常。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面临重大机遇也遭遇诸多挑战。比如,许多发展指标在总量和时序进度上都达到了小康的要求,但发展还不均衡、基础还不牢固;在积极主动抢抓全球产业转移机遇中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但成本上升、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很大,但也面临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不相协调的压力;江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较早的同时遇到问题与挑战也较早;等等。

          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江苏视察,多次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绘蓝图、把航向、定目标、明路径,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深刻铭记,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着力抓好“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重点任务。

          我们深刻铭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要求江苏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我们深刻铭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首次视察地方就来到江苏,强调要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赋予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

          我们深刻铭记,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希望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个个时间节点,见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掌舵领航和把脉定向;一句句殷殷嘱托,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精彩答卷。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曾连续4次荣获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程鹏 摄

          人才为本,创新为要。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谆谆教导,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变量,把扩大内需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牵引。十年来,江苏布局建设了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国之重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今天,我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创新,越来越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十年间,江苏建成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设施,助推苏南与苏北、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图为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曹政 摄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重要指示要求,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推进南北共建园区,打破江苏低梯度地区的“位置锁定”,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7.3%,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构经济地理版图;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今天的江苏,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一体化发展成为显着特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南通通吕运河绿廊。袁松程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转方式,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增动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法治,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从“重化围江”到“滨江风光”,从“灰霾天”时常来袭到“水晶蓝”成为常态,今天的江苏,成功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太仓港依江而兴、向海前行,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非凡十年后,成为联通海内外的江苏第一外贸大港。陆启辉 摄

          开放是江苏的鲜明标识。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不动摇、坚持互利共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不动摇、坚持依托国内大循环打造全球高端要素引力场不动摇、坚持以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不动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今天的江苏,每天有成百上千的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上亿件“江苏造”品牌商品在江苏港口完成吞吐,外贸大省的地位更加稳固,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我省持续加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图为阜宁硕集社区村民在小区内的村卫生室看病。 肖勇 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十年来,江苏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让人人都享有勤劳致富、奋斗圆梦的机会,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强富美高”新江苏成为江苏人民共享的幸福家园。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谆谆嘱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提出地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十年来,江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先后查处“四风”问题3.3万起,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近21万件,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不断加强,全省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广大党员干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好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日月写华章,水墨笔意深。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画面让人经久难忘。江苏浓墨重彩的十年画卷,处处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处处浸润着人民领袖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处处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和幸福生活。

          三

          水澄天阔远,秋日胜春朝。十月,是收获果实的美好季节,也是登高望远的绝佳时刻。在以时间为“横”、空间为“纵”、十字相交的时空坐标里,跨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沉甸甸的任务。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教育救国”到“乡村运动”,无不寄托着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国富民强、赶上现代化的美好梦想。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引领和强大的政治领导,“现代化”在相当长时期内只是一种“缥缈的畅想”和屡战屡败的迷惘,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才走上了追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化建设有良好的基础。但一段时间内,现代化都只是一个远景的目标,那时,人们对现代化的勾勒,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烧饭用电器,出门有电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21年7月,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国一道,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2021年11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江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明确了江苏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六个显着提升”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九项重点工作”。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宏观展望和战略部署。今天的现代化,不仅是欢快的畅想,而且是生动的实践、实在的图景,不仅有宏伟的“任务书”、清晰的“路线图”,而且有详细的“施工图”、明确的“时间表”。

          南京河西新城之夜。倪俊 摄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欧国家千万人口级别、美国数亿人口级别的现代化相比,我们要实现的是十亿以上人口级别的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将产生的影响都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放眼未来,我们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的交汇叠加,有综合实力、实体经济、科教人才、营商环境等先发和领先优势的交融共促,有数以千万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广大爱国奉献、拼搏奋进的企业家,有爱国敬业、勤劳智慧的全体劳动者和信念如磐、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同时也要看到,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社会发展鸿沟和地缘政治冲突交互影响,世界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江苏发展还存在短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积极识变,主动应变,敢为善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永葆“争”的意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表率”“示范”和“前列”都不是一般要求,必须付出艰苦努力、需要拼搏一番才能实现。“争”的要义在力取,“走”的本义为奔跑。“争”,是“争取”更是“争胜”,是“争分夺秒”也是“争先恐后”。不管是“争”还是“走”,都要有高远的志气、足够的胆识、强烈的担当。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前进路上,我们要强化“争”的意识,提升“争”的本领,抢抓“争”的机遇,在“不舍昼夜、只争朝夕”中“争”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永葆“闯”的劲头。“闯者,马出门貌也。”敢闯敢拼、勇于“首吃螃蟹”,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的鲜明特质。“春到上塘”开启包产到户改革序幕、乡镇企业点燃全民创业激情、自办开发区走出“昆山之路”,数十年来,无论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还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兴起,江苏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奇迹无不是敢闯敢拼、先行先试的结果。没有路也要闯出一条路,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正是靠着一股“闯”的精神,我们才能跨过一道道门槛,实现一个个梦想。前进路上,有绮丽风景也有风霜雨雪,有康庄大道也有激流险滩,必须永葆“闯”的劲头,敢闯“娄山关”,善破“腊子口”,在敢闯敢拼、敢为善为、勇挑大梁中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永葆“韧”的意志。“韧者,柔而固也。”“韧”就是要有韧性、可抗压、能耐挫。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阳光灿烂时可以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酣畅,风急浪高时也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不是“短道速滑”,而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而建设现代化是一项长远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前进路上,我们必须强化“韧”的意志,无惧山高,不怕路险,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成现实。要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久久为功,滴水穿石,把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图为昆山德国工业园内德资孵化企业的中德技术员在一起研究产品。华雪根 摄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永葆“实”的作风。“实”,就是踏实扎实务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现代化是用智慧和汗水浇筑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纷繁复杂、工作千头万绪,来不得半点虚张声势、好高骛远、虚与委蛇。江苏素有崇本务实的传统,踏实扎实务实是江苏人的鲜明特点。正是靠着“谋事实、干事实、做人实”的良好作风,我们才能成功越过各种激流险滩。使命的召唤、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待,对弘扬务实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前进路上,我们必须永葆“实”的作风,锚定“实”的目标,拿出“实”的招数,干出“实”的成绩,在实干苦干中收获别样的风景。

          

          运河苍苍,江水泱泱。凝望江苏地图,长江恰似雄浑一横,横贯东西,大运河犹如婉约一竖,纵行南北,两者交叉构成的“十”字,构筑了江苏经济地理与人文精神的独特基座。壮阔之长江、奔腾之淮河、蜿蜒之运河……在江苏,近3000条大小河流互相交叉,形成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各类“十”字,构筑了水网密布、江河纵横的地理特征,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人文特性以及江苏人温润柔和、坚忍刚毅的性格特征。

          金鸡湖畔四月天,苏州市民在此休闲赏景好惬意。马耀明 摄

          舟行江海,方向为本。水网密布固然有“舟楫之利”,但河道众多也对辨向识途提出了更高要求。循着江河回溯,600多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却未能为封建帝国找到一条正确的航道,更未能像西方“大航海”一样,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近代以来,无论是秦淮河畔的金陵制造局在洋务运动中短暂辉煌,还是通扬运河旁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理想的上下求索,抑或是太湖边无锡荣氏兄弟在近代民族工商业上的苦心经营,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江苏乃至全国的命运。百年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号”巨轮才能驶过惊涛骇浪,奔向梦想的远方。这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个“定盘星”,有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个“指南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阳关道”,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有全国人民这群最给力的“追梦者”,有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蓝图”。

          关山千里远,而今启新程。世间最远的路,是迟迟不愿出发的路;人间最高的山,是胆怯不敢攀登的山。前方再远,出发就不远;攻坚再难,笃行则不难。号角催征,激荡着奋进的力量;旌旗猎猎,鼓舞着追梦的步伐。践行“三大光荣使命”,实现“六个显着提升”,落实“九项重点工作”,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在前方。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江苏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抵京。吴胜/摄

          历史启迪未来,未来见证历史。十年奋斗路,我们一路风雨一路高歌,在江苏发展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铿锵向前行,我们满怀信心奔向未来,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考卷上从容作答。送别昨日的晚霞,迎来明天的朝阳,我们坚信:江苏一定行,未来更精彩!

          (执笔:刘庆传 陈立民 杨丽 韩宗峰)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