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雨花》走进矿井 书香浸润矿石 ——“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走进梅山、深入矿井

        2016年12月06日 17时31分 

          

         

          2016年8月30日,“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组织14位知名作家、诗人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深入基层,走进梅山,参加首届“书香梅山﹒矿工读书节”启动仪式,把三百多本书籍和八百多本《雨花》杂志送到生产一线矿工手中,并深入矿井负420米作业现场,让书香飘进矿井,让《雨花》在井下开花。

          梅山矿业是全国唯一一家离城市最近、效益最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有着60多年的采矿历史,梅山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钢铁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拥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和良好的文化传承。当前,在企业转型发展之际,提出“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文化建设思路,努力打造书香梅矿,提升职工文化素养,培养矿工“仰望星空”的情怀。“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紧贴基层需求,主动深入矿井,把《雨花》这一知名品牌杂志送到矿井生产一线,送到工人作业现场,让润透着浓浓墨香的书籍和杂志,成为矿工工作之余的精神粮食和最好陪伴。

          参加这次矿井采风活动的还有《扬子晚报》、《青春》杂志等媒体。南京着名作家、诗人,75岁高龄的冯亦同先生,不怕车程疲劳和年事已高,听说这次到矿井采风,也欣然一同参加了这次具有独特意义的采风活动,而且他还创下了下井年龄最长的纪录。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家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矿井,独特的井下环境、艰苦的作业现场和矿工们的井下生活等都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这次有着独特意义的采风将为作家们未来的创作提供丰厚的营养。作家们在井下一个半小时的采风过程中,每到一处,在体验井下生活、感受机械化作业的同时,向矿工们赠上刊物,送上祝福,合影留念,交流读书、写作的感受,分享阅读、创作的快乐,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愿意帮助矿工们提高文学创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年多来,“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广泛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作家采风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多次走进雨花大地,把品牌刊物送到雨花读者手中,在雨花大地中有着广大的读者和广泛的影响。本次走进梅山、深入矿井的读书活动,把阅读空间延伸到地下,把读者对象连结到矿井,成功地开辟出地下“战场”,在全国尚属首例,这也必将成为“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发展史和活动史上的重要一页。(孔繁勋)

          

          附: 

          矿山里的书香

          罗光辉

          授牌

          “书香雨花,矿山采风”读书节的启动仪式,把我引到了梅山铁矿。

          活动室内,一群爱好读书的人和一群倡导读书的人坐在一起,畅谈阅读,畅谈书香,畅谈仰望星空的情怀。

          当《雨花》杂志编辑部刘春林主任和矿山领导共同为“中国作家 .雨花读者俱乐部”揭牌的时候,现场有一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的美妙。

          一阵又一阵书香在矿山弥漫,有的人识不得这种香,我喜欢这种香,矿山人也喜欢这种香。

          下井

          换工作服,带安全帽,穿大雨靴,佩下井牌。我骄傲,我是个有牌牌的下井采风人。心理很美,走路也有点趾高气昂。

          激动,忐忑,好奇,上了罐笼车。两位女性有点紧张,在车里来回挪着脚步,她们手上捧着的两摞书,一点也不紧张,安详地依偎在她们的怀抱里。“站稳,别动。”安全员一声叮嘱,罐笼车如自由落体,以每秒5米的速度,一头扎进地下深处。随着几声“哐当、哐当”的声响,罐笼车停在井底,闸门打开,眼前是另一个世界,抱着书的女性,身上仿佛有一道光,这道光照亮了矿井下的阅读岁月。书,赠给了井下的矿工,矿工们接过书,笑了,笑得非常开心。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丈量,书,在姑娘的怀里是风景,在矿工的手里也是风景。

          交流

          诗人,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了矿工。矿工喜出望外:“我们真有缘。”

          阅读,真的靠缘,在井下阅读,缘分更深。一个灵魂寻找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就是阅读。阅读诗,就是在触摸诗人的脉搏;阅读散文,就是在倾听散文家的心跳;阅读小说,就是在感受小说的呼吸。

          矿工把自已的“行头”卸了下来,披挂在诗人的身上,诗人很是自豪,拉着矿工,把永恒的微笑留在井下的巷道。

          一本书,静静地在那里等,几天,几十天,几百天,一直在等,也许它等待的那个人,就是矿工。当矿工手捧诗集和诗人合影的时候,书香接通了他们的精神血脉,一起阅读,阅读书,阅读矿山,阅读生活。

          此刻,境界升华,润物无声。

          留影

          420米,差不多一个倒过来的紫金山。有人感叹:在这儿,真接地气。地气:大地之气,挨着地面就可接收。负420米,有多少地气?在里边浸泡久了,肯定能酿成散文,酿成诗,酿成不朽。大家都看好420这个数字,纷纷在它面前留影。

          单人照,双人照,男女照,集体照。

          年过古稀的冯亦同老师找矿山的向导一起照。年轻的矿工和作家们快乐地照。

          流动的红色,旋转的红色,沸腾的红色,采风人和采矿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感情,有温度,有正能量的生命体。

          在摄影师的精雕细刻里,我看到了跳跃的文字,它们摇曳着,和九节车箱里的180吨矿石一道,轰隆隆,轰隆隆,完成了灵魂涅盘。

          一天,因一个读书节而变得意味深长……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