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果
获得紫金山文学奖,内心确实有点小激动。我知道紫金山奖的文学批评奖是很难拿的,因为江苏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太多,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江苏省作协以及各位评委们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的肯定。让我来谈谈获奖感言,我真的不知道谈什么。
要么就先谈谈《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的写作缘起吧。
《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是在我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的一本书,书的后记我曾经提到,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品,也就是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十七年文学”,当初选博士论文题目时,我的计划是要么选择1949年之前的作品进行研究,要么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作品进行研究。最终我决定做1978年以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本人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而这段巨变的历史纪录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对我们影响很深,所以我想通过文学作品更好地了解它。于是就选了这样一个话题。
当然,在这部作品里,我并不想泛泛而谈地讨论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不想套用“异化”、“欲望”这样一些俗套的话语分析改革以来文学与城市的关系,这样的分析在我看来太平面化、表象化。我觉得要更好地认识一部作品,需要将其置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框架中加以考察,并努力从历史与社会变化的脉络里考察出作品的新意义或者说独特性来,甚至像阿尔都塞所说的,我们要在历史的断裂之处发现“新意义”。例如在《过去的现实主义》中,我将汪曾祺的《受戒》《异秉》等作品重新放回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中,从复杂变动的历史语境里,重新阅读出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新的价值。再比如人们讨论王安忆的《小鲍庄》等作品时,通常将它们归属于“寻根文学”一派去。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错,但如果我们重新阅读一些资料就会发现,王安忆写这些小说的初衷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王安忆不认同自己是“寻根作家”,在好几篇对话中,她反复强调自己写《小鲍庄》这类作品其实不是为了“怀旧”,也不是为了“寻根”,而是基于一种人类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观察,更准确地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她跟母亲茹志娟到美国访问,在异国他乡,她忽然对那早已忘却的小村庄有了悲天悯地的感觉,这是人类学和美学意义上的“重新发现”。由此,她对城市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她不是简单地看待城市,而是也从人类学和审美学的意义上重新发现城市,在她眼里,城市与乡村没有了区别,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居住的村庄。在一篇文章里,她饱含深情认为上海也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村庄。通过了解作品,以及作品生产的复杂环境,我们可能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再次,我认为我们不要单单地阅读作品,也要注意不同期刊对于作品生产的巨大影响。例如我在书中曾经讨论了《北京文学》与《上海文学》之间的变动关系,特别提到在20世纪80、90年代时,《上海文学》是在与《北京文学》的竞争中形成了刊物的“文学意识”。(《上海文学》那时有一种“文学焦虑症”,批评家陈诏觉得跟《北京文学》比,《上海文学》没有生产出与自身城市相匹配的伟大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文学》其实后来开始有意识地推上海本土作家作品,还搞了个“上海青年作家专号”。王安忆、陈丹燕、王晓玉等作家纷纷冒出来,当然王安忆很早就出名了,但是她早期作品其实有许多是在《北京文学》上发表。
在《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中,我努力力图从文学与社会的关联性中考察出作品的独特性来,可我做得很不够,因为做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充足的文献史料,还有对生活、历史和社会本身的敏锐观察力以及深刻的理解力,但是凭我的能力是达不到的。我只能尽力通过文学作品,更好地理解改革以来这段复杂而伟大的历史。不过,这也是为何我用“城市想象”去把握这个时段的不少作品而不是简单地用“城市小说”加以概括的原因。在《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的“前言”,我已经强调如果用“城市小说”,我就和其他的研究并无二致,即无非是“欲望”、“异化”这些老套路阐释作品,但是在当时,用“城市想象”令我获得了一种“新视角”,使得我可以研究的范围大大增加了,那些原来没有进入到我视野的一些乡土作品也被包含进来,因为乡土作品也有对“城市”的理解和想象。据此《哦,香雪》、《陈奂生上城》等乡土作品自然就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里,我觉得考察这类作品对于城市的书写是很有意思的,例如在书里,我特别讨论了作为一个乡巴佬的陈奂生,如何在改革初期的一个中国小城闲逛和漫游,他的漫游竟让我联想到了本雅明笔下的都市漫游人,于是我仔细地分析了陈奂生在城市漫游过程中的震惊体验和悲喜交加的各种遭遇,这些遭遇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改革过程中城乡之间的身份政治。这样,重新阅读这些小说便有了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
总之,我想通过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的研究,重新理解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变革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从乡村里出来的人而言,是切肤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我的研究可以说遵循着雷蒙·威廉斯在《村与城市》《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等着作中所走的道路,即努力探讨文化与社会变化的相互关系。只是我做的不够好,而且我的研究现在转向了另外一个领域,一想到这,有时未免有点惆怅。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的厚爱。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文学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巴金文学馆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