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朱钦运(茱萸)

        (2017-10-10 16:29) 4744436

            

          相比于做学问,创作或许会成为一桩更加孤独的志业。前者可以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至于后者,哪怕“群居相切磋”,最终都要落实于“居于幽暗而各自努力”的境遇。而对创作者最好的奖赏,是幽暗里终将遭遇的一束光,是冥冥中的回声,是来自永恒的期许和自我的满足。

          文学奖,这个十九世纪后盛行起来的产物,就像一盏聚光灯,让身处幽暗的书写者们提前曝光了。那些幽暗中的“各自努力”,似乎得到了现世的相当及时的回应,而不必等待时间漫长的拣选。人类发明的文学奖,预支了未来,在可能性最充盈的时候,为它做了更早的决断——哪怕依旧需要等待历史的验证。

          今年是我人生的而立之年。从发表第一首诗、第一篇批评文章开始,如今已分别过去十五年和十二年。出版过三部诗集、一部随笔集和数种编着,即将拥有诗集的第一个英译本,但我依旧欣然于“新人”之名,因为这个称呼意味着,我将获得可能性的更多青睐,也将披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光芒而不止歇。

          要感谢紫金山文学奖评委会的诸位委员。感谢你们在我到江苏工作还不满一年的时候,及时地把这束光打在我身上,让我得以从新鲜的幽暗、迷惘和憧憬中,短暂地现身,获得了过上“文学的集体生活”的欢愉。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文学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巴金文学馆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