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会场
江苏作家网讯 6月20日上午,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报刊中心、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南京大学法学院、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苏文艺出版社、新华网江苏频道、新华报业集团江南时报社、东方文化周刊杂志社、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曹峰峻纪实文集《较量》新闻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江苏省文联隆重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王强华、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吕振霖、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督察长、纪检组长申泰岳、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汪政以及王勇、李友根、徐良文、王振羽、汪修荣、周卉平、向青、黄书亭、顾坚、熊忠辉、老克、徐寿泉、黄建国、严国亚、许尽义、孙劲松、周韫、贾梦雨、顾诗平等30余位着名作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江苏广电总台工会专职副主席钱永兴先生主持了研讨会。
曹峰峻1964年12月生于江苏兴化,82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作家》《当代诗歌》《雨花》等省市以上报刊发表诗文千余篇,出版文学着作及音像文艺作品有《窗外风景》《错过的爱》《生命不息》《我在与谁说话》《临刑前的杀手锏》《带血的郁金香》《死亡路上的自白》《故乡的艾菜》等多部,系中国当代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艺出版社签约作家、江苏广电总台报刊中心文化期刊总编辑等。
纪实文集《较量》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的30篇纪实新闻作品,是他从2002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杂志驻地记者、江苏记者站筹备组负责人以及江苏《东方法治导刊》记者、总编辑期间采写的几百篇公开发表过的新闻纪实作品中根据出版要求挑选出来的,其中有曾经轰动全国的重大案件新闻及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新闻图片。
该书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王强华作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吕振霖,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申泰岳,江苏作协理事、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振羽等专家、领导、为文集撰写评论、推荐语。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着名书法家章剑华先生专门为文集题写了书名。
研讨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专门从北京发来贺信并高度评价《较量》:“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但绝不是廉价地博人眼球或赚人喝彩的那种。引人入胜与发人深省的结合,平实素朴的讲述与震聋发聩的效果,使你不能不认可这些真实的报道本身所蕴涵的思想的魅力。作者是犀利的。他对新闻事件及人物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不能不感喟,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何其任重道远,而又何其需要始于足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王强华称,《较量》一书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较好地把案件的新闻性与法律点融为一体,事件中以案释法,案由里以法析案,较好地把握住“以新闻的力量诠释法律的尊严”,彰显“维护合法权益与促进公平正义”的法制新闻宗旨与责任,具有深刻地教育意义和较强地感染力!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吕振霖这样评介作者:“峰峻是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作家,又是一个风格犀利的资深媒体人。他新闻纪实作品集《较量》不但透视出媒体人的道德与良知,面且体现了兼听百家兼容并包的求是精神,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纷繁的社会生活,看到了许多从普通公民到中国专业的法律人对公平正义的渴待与孜孜不倦地探求。”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申泰岳则用“用良心做新闻,为公平正义鼓与呼”一句话概括了他对《较量》的评价。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汪政评价称,《较量》是一部法制新闻的纪实作品集,也是一部文学作品集。一是思想的深刻性。这些作品不满足于一般的法制新闻报道,不满足于一般的法律事件的回放和再现,而是向深处开发,追问事件背后的意义。其次,《较量》写了人,也塑造出了一群生动的具有法律属性的文学人物。描写这些法律人、法律生活的参与者的形象、语言、心理,许多手法都是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的常用。这样的细节写出了真实的人,还原了真实的人,而原本美好深情的细节与十恶不赦的罪犯连在一起,震撼力就更大。再次就是感情。作者在叙述那些法律事件时是饱含情感的。有了情感,法律事件就不仅具有了法律意义,还有了感染意义,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它使得这些事件在发挥意义上更有效了。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一种评价方式,在叙述中,作者的情感感染着人们,引导着人们,在这种共鸣中,读者获得了心灵的感悟和净化。
江苏作协理事、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振羽认为,《较量》不满足于就事论事的案件渲染,不停留于对离奇案件的猎奇“扒粪”,而是极力探索案件背后的真相、寻求独特事件的普遍意义、抽象出资政醒人的深刻教训。
着名出版人、江苏文艺出版社总编汪修荣认为《较量》是一部内容厚重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反映现实中的敏感和热点问题,爱憎分明,观点鲜明,体现了作家用作品干预生活的勇气和使命担当。二是对底层的强烈关注。对社会底层普通人命运的强烈关注,体现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三是对民主与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强烈关注。由于职业的缘故,这部作品大多数文章都围绕着基层司法与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切入,这是他有别于一般纪实文学作品的地方。深刻挖掘民主与法制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深层思考,体现了既是记者又是作家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着名作家、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顾坚认为,传统文学的书写和着眼点一般与当下保持一些距离,带有怀旧和总结的成份;曹峰峻的法制题材的纪实文学却是实实在在写当下,写眼前,写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生活冲突,这对于瞬息万变的中国国情,实在是件不容易把握的事情,这需要具备很多必须的条件,比如敏锐的新闻眼,无畏的担当精神,法律和法制专业素养,精准的文学表述,等等等等,这些曹峰峻先生无疑都具备了,因此他做得相当出色,在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较量》正是集萃了他这些年来法制文学的精华,它的出版必将在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意义。
着名文艺评论家、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黄书亭评论《较量》称,“《较量》装帧优美,图文皆佳,字里行间汇聚几多情感,传递诸多信息,抨击假丑恶,呼唤真善美,畅通人间正道,耐得起摔打和端详。30篇檄文乃是作者播撒在坎坷心路、凯歌阡陌上的心灵花朵。穿梭于法制王国的经纬网线,细细扪摸《谁为举报者的风险买单》《拷问中国‘生命权’》《揭开江苏名主持张涛车祸真相》《黑枭女人的断层之爱》等重磅篇章的结构纹理,《愚妇救夫》《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一系列龊龊情节令人倒胃,重要事件及重大案件的当事人兰贵来、张涛、赵学凤、徐国健、马向东、章亚非等栩栩再生,孰是孰非,或圣或魔,是人是鬼,公论尽在不言中。”
李友根、王勇、徐良文、熊忠辉、老克、徐寿泉、严国亚、许尽义、孙劲松等专家学者都做了精彩发言。
会议普遍认为,《较量》一书主题即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其内容既是新闻的,也是法律的,表达既是纪实的,也有文学的,因此它是广大新闻、文学、法律学习、工作者尚好的读物,许多专家学者对作者及文集寄语了高度评价。
会议最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法治国”方针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从这一法治角度上看,《较量》一书对典型案例分析、解剖,引导探寻值得警示的社会关注点以及立法、司法、执法体系中的相关焦点问题,无疑对推动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江苏广电)
《较量》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