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杂志社、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边城国际大酒店承办,湖南省诗歌学会、湘西自治州文联、凤凰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的“爱在边城——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在沈从文的故乡举行。
本次活动着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担任组委会主任,着名评论家、诗人叶延滨、张王飞、唐晓渡、耿占春、罗振亚、霍俊明、吕周聚、吴投文、胡弦、陈爱中、周瑟瑟、张菁、谷禾、杨森君,与诗人代表李南、晴朗李寒、白小云、黄明祥、熊焱、李浩、陈星光、慕白、胡丘陵、张翔武、杨拓、何泽勋、陆辉艳、莫卧儿、夏午、杨碧薇、吴素贞、康雪、王琦、冷阳、罗鹿鸣、黄曙辉、李冈、梦天岚、李杰波、龙红年、杨戈平、舒丹丹、唐益红、柴棚等60人出席了活动。
开幕式由主办方《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胡弦主持,湘西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刘小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本次论坛第一研讨组课题为“新诗与现代性”,研讨组组长是唐晓渡,参与成员有陈晓明、耿占春、欧阳江河、霍俊明。研讨围绕“新诗现代性的胚胎学探查”、“新诗现代性的双重表征及内在悖谬的征候”、“意识形态强控制下自主自律的沦丧”、“新诗现代性的‘断崖’”、“主体性的重建与转换”、“新诗现代性和古典诗歌”;“消费时代的现代性与大众文化”、“反现代的现代性”、“在悖谬中‘成为现代’”等参考性话题展开。研讨会在唐晓渡的主持下,采取反思视角、对话方式,通过对议题所涉方面的历史回顾和梳理,把新诗对现代性的追寻和其传统的自我构建视为同一过程,对已有的相关认知进行辨析及必要的整合,在彼此碰撞中有所新的发现。着名是评论家耿占春认为,现代性既有打破固有秩序的革命性意义,也为人们带来负面体验,对集体性的消解使个人享受到自由和快乐的同时,生命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个人承受压力更大。
第二研讨组课题为“新诗批评研究“,研讨组组长是罗振亚,参与成员有吕周聚、吴投文、陈爱中。研讨围绕“和诗、诗人的精神‘对话’”、“建构诗歌史的艰难努力”、“批评个性的起伏与凸显”、“盲点与误区”这几个方面展开。罗振亚认为新诗批评是一项高难度的精神作业,它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唯有既深谙诗歌的肌理、修辞、想象方式,又兼具渊博、厚实、深邃的学养,更需耐得住经常面临劳而无功困境的寂寞,方可真正入其堂奥。理想的当代诗史写作要坚持诗之为诗的本体研究,突出当代诗歌在历史行进中的特有节奏,注重语言建构和文本形式的研究,以期实现突出诗歌自身历史的深度叙述。目前新诗批评存在对某类诗歌偏爱、标准失衡、千人一面的误区,需要对新诗的资料进行系统发掘、对多元述史模式进行探索。
会后,与会评论家、诗人、作家参加了由湘西自治州妇联、吉首市妇联组织的关爱失亲儿童的大型公益活动,向孤儿赠送了自己的作品与礼品,活动现场共有33位诗人与孤儿结对,与孤儿建立日常联系,用实际行动书写大爱之诗。
论坛期间,评论家、诗人、作家们参观了凤凰古镇。当日正值深秋季节、阴雨天气,游客稀少,凤凰古镇的空气饱含水分。作家们漫步细雨中的街巷,乘竹筏渡船,看河街吊脚楼、岸边茶峒白塔,听竹篁里的鸟雀脆鸣……寻找沈从文先生笔下浓郁乡土气息的边城,感受带着“淡淡哀愁”的淳朴诗意。(白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