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姜琍敏:战争题材,大有可为——《车桥战役》序

        2015年05月15日 14时43分 

          有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这无非是指读书人能从书本中了解天下大事。实际上,即使在互联网如此畅达的今天,此言也太夸张。比如,我也好歹算得个秀才,许多方面却依然孤陋寡闻,甚至连一些近在眼皮底下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未之闻”。比如车桥战役,若不是有机会编发了施向平的《重温菊花沟的硝烟》一文,及后来拜读到他的《车桥战役》一书,我对这次光耀史册、新四军战史上意义和实际影响堪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相媲美的伟大战役,居然一无所知。 

          不过,从此恰可看出,施向平沤心沥血、爬梳剔抉写作《车桥战役》,大有必要,大有价值,大有意义存焉! 

          而由施向平来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谓得人。首先在于他就是车桥人。其次,虽然他并不因此就有义务或责任要去表现车桥战役。但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职业敏感与性格又驱使他无法漠视家乡的重大历史。而用小说来表现真实事件,尤其是相距六七十年的真实历史,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向平仍坚定地走出了第一步,这精神委实可嘉。并且,他的写作态度和路子也很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作品的成败与优劣。正如其所言:“我在车桥地区采访了许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解战斗的实况,了解战斗中的人物,了解遭受鬼子扫荡地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等……下笔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至于出现离开真实的胡编乱造。我不是为了某种任务而写的,而是带着强烈感情来写的……” 

          这无疑是《车桥战役》初版后获得相当好评的根本因素。 

          至于车桥战役的历史意义,其在中国人民抗战史和我军军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价值、《车桥战役》一书的艺术成就与价值等,范学恕等先生的序言和编者的评语,都有中肯、精当的论述,施向平自己也有动情而切实的总结,我就不再赘述。我想补充的一点就是,写作战争题材尤其是反法西斯战争、解放战争等现代战争题材的小说,尽管已在世界范围盛行了几十年,但仍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且大有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因为作为政治和社会矛盾的极端形式的战争,本身就有着非常特异的性质、惊心动魄的情状和发展规律。文学,尤其是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恰恰是需要表现茅盾冲突,并通过冲突和情节的起伏跌宕,来表现故事及故事中的人性的。战争的特质及战争中的人之爱恨情仇,无疑是为小说创作提供着取之不竭的的创作源泉的,而战争题材小说的人物形象因而也往往格外鲜明、典型;情节也往往分外惊险,充满戏剧性和可读性。这也正是战争题材写作充满生命力,对读者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内因所在。 

          和许多读者青睐战争文学一样,我也可谓是吮吸着优秀战争文学的养份走上文学道路的。许多名震中外文坛的战争题材经典如《东周列车志》、《三国演义》、《水浒传》我都读过;现当代的中外优秀作品读过的就更多了,如《普通一兵》、《青年近卫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国内的《红日》、《烈火金刚》、《逐鹿中原》等,不胜枚举。而且,因为我的祖籍在山东乳山冯家集,这正是着名作家冯德英的故乡,我人生读过的第一部小说,正是他的《苦菜花》…… 

          而今,当我重温往事并拜读了《车桥战役》的时候,忽然意识到,相对于汹涌澎湃、百折千回的中外战争史,我们的文学还远远没有尽到尽情表现和反思战争的职责。好的战争题材作品,相对于其它题材而言,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看,也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足。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期望有更多作家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也相信以《车桥战役》为自己的创作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的施向平,能在这个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将自己的笔触和思考向“战役”的深度和广度、向战争中人性的幽微之处不断地深耕细耘,为文坛奉献更多的优秀作品。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