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作品选登:从《雨花》杂志走进当下文学现场

        2016年04月27日 12时09分 

        ——关于2015年《雨花》杂志的课堂讨论(摘录)

        周根红 等

         

        主持人:周根红(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参与者: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4级本科生

         

        【课前的话】

        《雨花》杂志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纯文学期刊,创刊于19571月。因此,《雨花》杂志是一份与中国当代文学共同生长的刊物,她见证、参与、推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也在市场经济与文学生态重建的文化场域中坚守、探索和突围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用时下流行的话说,《雨花》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2015年,《雨花》杂志全新改版亮相。我个人感觉,刊物改版后的主要变化有:一是在封面、版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注重刊物的视觉审美,更显大刊风范;二是取消了一些栏目,恢复刊发中篇小说和诗歌的传统,推出了聂鑫林、朱山坡、李新勇、李敬宇、黄梵等作家的小说,刊发了黄礼孩、育邦、姜桦、亚楠、胡弦等诗人的诗歌;三是办刊理念上注重多元突破。聘请了多位特约编辑,增加刊物审美的多样性;加强与各级文学机构的合作,编辑出版鲁院专刊;注重刊发青年作家作品,推举青年实力作家;以“毕飞宇工作室”为依托举办改稿会,在刊物发表改稿会实况;倡导贴近读者的文学实践,如将刊物的封二作为对读者的感恩;四是《雨花》还别开生面地在全国设立了“雨花读者俱乐部”,并在20158月得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认可,由此升级为“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至今已有七十余家正式挂牌成立。通过依托各地的读者俱乐部,举办讲座、沙龙、读书会、评刊会、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交流活动,重视基层读者作者、提升阅读品质、推动全民阅读。

        《雨花》杂志改版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10余篇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被文学圈和读者传为佳话,也是文学期刊选载史上未有之事。《雨花》杂志的文学实践,代表着省级文学期刊的一次成功突围,表明其刊发的文学作品有着较高的文学品质,足可管窥当下的文学创作现状。因此,对《雨花》杂志进行一次集体的阅读和讨论,不仅可以通过文本的细读培养自我的审美能力,也能让同学们从我们身边的这份刊物走进当下文学创作的现场。

        【观点摘录】

        一、时代剧中的人和狗:关于赵永生的《大白》

           叶帅:赵永生的《大白》(2015年第5期)中的“大白”是一条狗,一条被乡里土管所所长妻子曾菲收养的大白狗。一条狗从乡入城,如锁链般串联起所有的情节。它绘成了一幅现实主义画卷,硬生生撕开了这个社会的遮羞布:人性与兽性,贪婪与自然。为了巴结局长,王元汉千方百计的想要用狗鞭讨好献媚。网民为了泄压,炒作深扒一件小事,连曾菲的腰围、臀围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官场生态中,权力与利益勾结的腐败;网络时代,线上微博的炒作疯狂跟帖,线下各色人等为了名与利攀附拜访;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规划,喧喧闹闹地把自然逼的更远了。作者着力勾画出一个大社会、一个沉浮的时代,像使用广角镜头般,将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阴暗的角落纳入其中。

        朱海涛:在城市的浮华和空虚之中,一条狗的价值被无限放大,被莫名地追捧后又重归平静。主人因为它也苦恼不已。男主人一心想把“狗鞭”进贡给局长,而女主人也因大白而饱受风波之苦。一条狗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被人关注,不知道为什么男主人会对它产生“觊觎”之心,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突然对它摆弄摄像头。它的生活圈从那棵银杏树扩大到社会的时候,就被太多人给挤爆了。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荒谬和滑稽,但生活之中是不是处处都有这样的事?在我们越来越适应于娱乐地看待生活的时候,是不是太忽视了生活原本的意义?故事般的人生是剧本,人生般的故事是平淡。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渐麻木,但生活难道就应该处处惊诧,娱乐至死?

        严心洁:凝望母亲全身披雪的背影,紧抱大白浑身是血的身躯,我不禁想问:是什么让我们变了样?再伟大的母爱也比不上灯红酒绿的天地,就连母亲和儿子的团聚也变成了一种奢望;大白本性的流露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的生活是无聊到何此地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小秘密,牵扯到金钱、与自身相关的利益,人们总是会不择手段地去达成目的。人们可以想方设法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却失去了内心最真实最温暖的情感。曾菲坐在银杏树下看书,大白睡在她的身边,有时还把头枕在她的脚下,曾菲放下书,摸摸它的头,理理它身上的毛;母亲和儿子共同为当年一家人一起种的槐树浇水、施肥、剪枝、除虫,儿子吃着母亲为他煮的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和乐融融。就让时间停在最美好的时刻,永远不要往前走。

           陈倩:这篇小说还让我们看到了当下的媒体生态。大白,原本是一只不受人待见的大白狗。丈夫不顾大白的生死,想把大白的狗鞭送给局长养身子。小区管理员以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禁止大白进入楼房的自由。除了曾菲,没有人喜欢大白。可是,在与母狗在十字路口交配的消息被微博报道之后,大白突然出名了。网上给狗鞭喊价,邻居的女孩特地跑过来要和大白合影,狗窝销售商家特地送来名家书法、上好的狗窝和钱只为能够让大白为狗窝代言。管理员的态度越来越好,甚至还有人付钱给曾菲只为了让大白做种狗帮忙交配繁殖。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有时甚至引领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倾向。赵永生的《大白》,通过发生在大白身上的一系列事情成为当前媒体的一个缩影,其中所见让我深有感触而又深感无奈。

        二、被生活绑架的人生:关于《绑架犯和他的女儿》

        陈玉洁:海潮的《绑架犯和他的女儿》(2015年第9期)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亲情: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主线。“笑”是这篇小说叙事的动力。大哥的笑,林的笑,秀莹的笑,小春和她妹妹的笑,每个人都在笑中哭泣,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无奈。当林的公司遇到困难,和大哥的官场联系在了一起,林对大哥的笑便是阿谀奉承亦或利益驱使。小春的笑是父亲痊愈、妹妹能够吃口饱饭。秀莹的笑是为了迎合,是金钱的诱惑,其中还有被林的逼迫成分。小说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的巧妙切换,增加了阅读的品质。这表现在多角色的及时转换带来的虐心乐趣。比如,从林的角色迅速转移到旁观者的冷静角度继续阅读,而不至愤怒的弃之于案头。小说心理描写很到位,细腻可感像是在观看电视画面,很有现场感。故事的最后,一则社会新闻的插入才让我拨开云雾。这种“中国式欧亨利”讲故事的形式能给人带来一丝意外的惊喜。但这也许是小说的不足,在前面片段中看不出事情的之间的关联,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不过,因为语言的魅力,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黄静怡:第一遍读这篇小说时,无奈是最大的感受。主人公林的女儿茶茶乖巧懂事却疾病缠身死于车祸,大哥的儿子小宗因体会不到亲情变得沉默寡言。而读第二遍后,感动却多于慨叹。当女儿遇车祸死去后,林看到大哥和儿子活得看似快活而自己却家破人亡,嫉妒到想要报复,想要他们也同自己一般尝遍这人间冷暖,于是绑架了小宗。林因为回忆起女儿点点滴滴的纯洁善良而放弃了杀死小宗,报复的心被感化。小宗在以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之际,给父亲的电话中丝毫未提及被绑架或求救,而是希望他带着母亲经常来看看自己。在绑架的过程中,林有过很多次的纠结,最终良心发现,均由于对女儿的回忆。他想象着女儿的灵魂仍在自己身边从未离开,女儿的善良纯洁一路引导感化着林。这是一个人性温暖复苏的过程。林最后选择死亡,是自身灵魂的一种净化,净化成与女儿一般。他们的身心在一个世界分别了,灵魂却在另一个世界相见。

        钱支平:这篇小说也表现出一种“混乱”。林常年混迹于官场,早已习惯带着面具去应付迎面而来的虚伪。为了保全自己的餐饮市场,明里暗里的利益输送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在这典型的官场中,林俨然一具行尸走肉。在家里,应该说只有跟茶茶在一起的时候,林才会感觉到一丝温暖气息。与妻子的离婚,家庭的不完整,让林愈加觉得女儿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在女儿面前,他才敢脱下自己的面具,像一个人。女儿的死亡,应该说彻底敲碎了林小心翼翼维护的两个世界。生无可恋的林采取了绑架小宗的方式来完成对这个社会最后的报复。在整个过程中,他并没有采取暴力的手段实施绑架行为。反而在与小宗的相处当中时不时看到女儿的幻象,小宗也逐渐向林的女儿这个意象靠拢。到后来,林根本不像一个暴力绑架犯,更像一个可怜的将死之人,在离世之前努力去寻找最后的一丝温暖。这些混乱,让人崩溃,却又无可奈何。生活中的每个人,何尝又不是生活在混乱之中,只不过林的遭遇让这样的混乱推向了极端,被社会的无情裹挟,也许只有死才是最好的结局。

        三、悲伤者的无力:关于《于秀和她的黑》

        康钦伊:弋铧的《于秀和她的黑》(2015年第2期)是一篇意义深刻的作品。于秀和她的狗“黑”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在生活中和精神上她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封建的年代,偏偏生在了偏僻落后的农村,在一个大家族中因为没有文化、没上过学、没出远门见过世面,就被大家放在角落边上被遗忘,几乎没有什么家庭地位,这对于于秀来说已经算是命运的不公。但偏偏命运还在继续地捉弄着她——因为折腾了四个才好不容易生出个儿子而不满于她、对她拳脚相向的丈夫,整天吸烟喝酒无所事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偏偏大女儿患了癫痫病,二女儿无心读书;还有一个永远寡着一张脸、患了糖尿病的婆婆。这一切全靠她一个人在奶厂里永远不得休息的活计,她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望得上,这家的破,屋的败,也全靠她一个人承担。这看上去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其实她活得没有一丝的存在感。

        但幸好,总是有人时刻陪在她身边的。这就是她的狗“黑”,“黑”便是于秀的精神支撑了。于秀可以跟“黑”聊自己的心事,而且“黑”也听得懂,能够给她一些回应,让她心里能有一丝的安慰。于秀把“黑”看成了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她对“黑”是有感情的,当然“黑”对她也是同样的。除了于秀以外,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在乎过“黑”。在家里,其他人也只是把它当做看门狗;在外面,“黑”也经常被村子的小孩子用石头追着打、玩、捉弄。于秀和“黑”相互之间都是对方的射影,都能从对方看到对方的影子。故事的最后,“黑”似乎是自己回来了,但是也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于秀的幻觉。但有一点是很明朗的,于秀的苦日子还会这样天天地过下去,没有尽头。

        刘国庆:明明只是一个最平凡的妇女,却要肩挑起家庭所有的重担,尽管一步一蹒跚走得分外辛苦;明明心里有千言万语难描述的苦楚,却只能独自跑到坟头嚎啕大哭,尽管灵魂已经精疲力尽得寸步难行;明明是不可承受的黑暗,却只能扬起微笑与狗一同前行,尽管前方的迷雾重重让她看不清脚下的路。作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被生活压榨却又被迫屈从于这种生活的乡村妇女。丈夫的不争气和对孩子的无奈是她苦难的源头,生活中唯一的安慰来自于一条狗,这种角色的颠倒让苦情更悲。那条名叫黑的狗可以说是于秀的一个影子:每日吃剩菜却长得强壮,无论怎么的生活都能自处,即使丢了依然在最后自己回家,继续忍受生活的苦难。于秀每天就像和自己的影子相依为命,对自己的影子唠叨:“努努力,总是好的。”然而这只是自欺欺人。生活的光亮能够来自何方?一个人在传统家庭的禁锢下即使拼命的努力,也只是无力的挣扎。于秀的命运就是对大部分乡村妇女群体真实生活的刻画,她们缺乏知识文化,她们见识短浅,她们的生活依然谨遵着传统,以生儿子为己任,以丈夫为天,陷入悲伤却无力自救。

        陆嘉耀:于秀,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艰难地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内心的温情,她对与之相伴许久的狗——黑充满了女性的柔情,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低下地位。小说中也时不时出现对黑的描写,写黑与二叔家的小黄狗玩耍,写黑粘着于秀,都展现出黑的灵性以及黑和于秀深厚的感情,这为后面黑走丢后,于秀的悲痛埋下了伏笔。沉重的生活压力、丈夫的无情虐待也没有让于秀屈服、留下一滴眼泪,然而黑的走丢却让于秀几次在家人面前难忍内心的悲伤,这在他人看来似乎无法理解的感情,正说明了于秀对于黑深深的爱。虽然黑只是一条狗,但有时这样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小说中于秀说:只要去努力,什么事都能慢慢成功的。然而,生活却始终没有带给这位悲情女子一点希望,而黑也成了于秀唯一的情感寄托。整篇小说文笔细腻,张弛有度,细节运用传神,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四、欲望之下人性的负累:关于《水鬼》

        杨亚星:薛有津的《水鬼》(2015年第6期)这个名字乍一看,我以为会是一篇发生在上个世纪有关于乡村封建迷信的小说,不过看过全文后发现,这是一篇将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的小说。在黄二丫的那封信中,她一直强调她是很爱高小升的,并且,在她的心中,高小升是全部,是她至高无上的宝贝。在他们的誓言中,如果一方变心,甚至精神上出轨,就意味着二人生命的结束。这种以生命做筹码来保证的爱情,看上去似乎很有分量,其实在无形中也就越预示着他们的爱的脆弱。外在的东西附加太多,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生命的重量不过是用来震慑自己异心的工具。《水鬼》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无处不在的“欲望”。黄二丫对于高小升一直以来的因所谓的爱而生的强烈的“占有欲”;高小升在女色面前,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冲动的情欲;乡长对黄二丫肉体的欲望;那位语文老师(乡长的侄女)以及董银凤对于名利地位的欲望……人的欲望何其“强大”,甚至抛弃了心中原先所坚守的东西,一点一点在不自知中陷入了罪恶与错误的深渊,无力阻挡欲望对自己的吞噬。最终,不懂水性的高小升死在了河里,黄二丫没死成,她说自己杀了高小升,坐了牢。可这到底是梦,还是真的?她自己也不清楚,读者也不清楚。

        王月玙:我起初也以为是带有一些恐怖色彩的小说。故事以三八河名称来源的探讨开头,站在男主的个人视角,讲述了男主从小喜欢的女孩黄二丫以及她老公高升二人的悲剧故事。黄二丫将爱情、将高小升看做了生活中的一切,她想尽一切方法阻碍高小升参军、高考,她说只想和高小升过平淡生活,但实则是担心她的高小升被别人抢走,因此将他束缚在自己身边。但最终,黄二丫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高小升与语文老师以及之后的董银凤有了肉体关系,无论是被陷害、误会还是高小升自愿,这都让黄二丫与高小升二人走向了终结。悲剧如何产生?悲剧在于黄二丫把爱情看得太重也看得太紧,她对自己不自信,对高小升同样不自信,她不愿高小升离开她半步,仿佛高小升便是她生活的全部。而高小升的性格上也存在懦弱,不懂得拒绝也不愿辩解,一味的屈服造成了最终的悲剧。假如黄二丫放宽心一些,高小升多坚持一些,他们各退一步,高小升参了军,读了大学,现在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色?生活中一定会有爱情,但爱情并不是生活。

        刘颖:《水鬼》这篇小说里看似是几个人的情爱纠葛,其实不然。要从“爱这个角度去看,却也值得人去推敲的。主人公的爱也许称不得爱,我姑且先将它叫做喜欢。少年的懵懂令主人公暗生情愫,想要却得不到的心思叫他对黄二丫念念不忘,多年以后,即使收到来自黄二丫的信件,也只是打着过去令我神魂颠倒的女人究竟给我写了什么的想法,探监得不到允许竟觉得黄二丫是如此“不讲情面。少年时期的一点点喜欢早已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吧,心中只存着一点不甘和疑惑。黄二丫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丈夫不受外界诱惑,想将丈夫锁在身边,另一方面又很愧疚,觉得自己阻拦了丈夫的大好前程。正是这种扭曲的爱令她偏执,最后害了她丈夫也害了自己。可能真像石小石说的,她就是一个疯子,疯狂地爱着高小升,她愿意为他牺牲一切,抛却理性,失去贞洁,却也要求高小升为她放弃很多,她的爱就像一双掐在人脖子上的手,叫人窒息,却又觉得可悲。最叫人难以理解的,还是黄二丫到底疯了没?高小升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有,为什么黄二丫要给主人公写这样一封信?是在忏悔还是其他?

        五、夕阳下的亲情与人生:关于《春天黄昏的一个电话》

        杨英南:甫跃辉的《春天黄昏的一个电话》(2015年第6期)以母亲给鱼塘里的烂鱼撒盐为背景,讲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故事。全文以两人的对话为主体,展现了一个为家付出、勤劳辛苦的母亲形象,刀子嘴豆腐心、为明天担忧的儿子,还有一个入狱的未曾出现的父亲形象。远在异地、父亲的入狱以及工作的压力,让儿子感觉生活的惆怅。通过在河边手被麦草割破流血的细节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苦难过。然而,在与母亲的通话中,母亲从鱼塘引发的积极生活态度感染着他。“活着太难了,但再难也要活着”这句话是小说的主旨。鱼塘里的鱼,他们一边腐烂着,一边活着,而人们也是,虽然生活不易,但他们依然坚持着过好每一天。母亲对儿子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让儿子的内心豁达了点,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这篇小说展现了当代人背着生活的压力,劳累地活着的生存状态。但是活着就是最好的,生活就有希望。

        贾凌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已经有一个月没跟母亲通过电话了,心里甚是愧疚,不是时间长的缘故,却是因为每每与母亲通电,她总要在电话里把同样的事情絮叨好几遍,西村谁家的闺女又嫁给谁了,感慨唏嘘一番之后,不忘调侃我几句。这篇小说就这样吸引了我。一个儿子,一个母亲,一个电话;一个电话,一个鱼塘,一个人生。他似乎是在极力想让母亲明白一些曾经母亲也教过他的道理,可老人就是爱絮叨,老人就是愿意被别人说着心里才安心。死掉的鱼跟活着的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鱼塘;父亲的不堪和母亲的杂乱的自尊,还有一个该一直守着幸福的家庭。作者不由感慨:活着,就不会被当成垃圾吧。活着,就有希望,人生,本就坎坷,何必还要去顾虑悲苦。伤痛本就是人生的一种表现形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薄相穷,穷且益艰。儿子想让母亲明白的事情,母亲是会明白的,关于父亲的,关于鱼塘的,关于生命的。可是母子俩人要继续那电话人生才是完美的,假使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不言语,那生活也是被看透了之后赤裸裸地被丢在那里索然无味。

        六、人性的坚守与命运的挣扎

        蔡伟:羊倌的《谷雨》(2015年第6期)是一篇关于人性的小说。运城,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憨厚老实,兢兢业业;谷雨,一个流离失所的女人,命途多舛,心狠手辣。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被命运之绳紧紧缠绕在一起。谷雨,化名槐花,身世凄惨的女人,为逃离买主家里非人的待遇,加上对于其深恶痛绝,她将“毒鼠强”投入饭菜中,买主一家人统统被毒死,其中还包括自己的三个孩子。普通的火车站助理值班员运城救助了狼狈不堪的槐花,给她提供了温暖的场所,在他得知槐花真实的情况后,也对她抱有希望,想要说服她投案自首;但是,他最终失败了,还将自己的命搭了进去。谷雨躺在运城的坟墓旁自杀的场景让我对谷雨有了新的认识:她是一个复杂的人,她是受害者,命途多舛;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子,任劳任怨;她又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她是一个感性的人,对于毒杀运城充满愧疚,在运城的坟墓旁了结了自己。谷雨如同春天的罂粟花,美丽、有姿色,使人迷恋;如同春天的罂粟花,让人上瘾,无法自拔,害人于无形;也如同春天的罂粟花,短暂的开放后便是走向生命的尽头。

        潘晓慧:安庆的《来苏水的方向》(2015年第8期)的主人公左轮是个虽然瘸了一条腿但却十分自负的人,他一生最害怕的人是他的哥哥。也正因为对哥哥的畏惧,让他想要变成比哥哥还要厉害的人物。他的哥哥瞧不起他。而他的嫂子也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这些都让他想要成功的心变得更加急切。于是他借助着哥哥的威风和势力,经营着水泥厂运输的事业,生意越做越大,而他也越来越浮躁,最后,为了一个年轻的女子而选择抛弃妻子和儿子。随着水泥厂的换届,他的生意被新厂长抢走,合伙人也纷纷撤资。他刚娶的老婆也抛下他远走高飞,平时瞧不起他的嫂子也因为哥哥得重病而来和他哭诉借钱,最后小说在他和哥哥的相互依偎搀扶的背影中结束。小说中左轮对朱马说的一段话也让人很有感触,他说:“你知道吗,我从来就没有自卑,不是没有,而是不敢。我们为什么自卑?我们自己自卑谁还会看得起我们,我们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凭什么让人家看的你重,凭什么?”或许他的性格在最初并没有那么张狂,但是这就是生活,逼迫我们偏离最初的本性,只为求得生存。

        张咪咪:朱山坡的《推销员》(2015年第3期)兼具故事的紧迫性和结局的深思意味,直面赤裸裸的青年就业现实,发人深省,因此十分吸引我。读完这篇小说莫名觉得心疼,心疼执着努力却为工作送了性命的推销员,心疼丈夫儿子同时离开、想要完成儿子遗愿的推销员母亲,更心疼那些为了生计和家庭在职场底端摸爬滚打的青年们。小说里该为推销员之死负全责的中年女人一家就是冷漠人群的代表,直接导致了推销员身心的重创,抱憾离开人世。小说的第一人称“我”是个知识分子,具有同情心和爱心,在目睹青年的苦衷和努力之后向他伸出援手,是小说中唯一的人性和温暖所在。对读者造成直接触动的人物是年迈的推销员母亲。一个坚强执拗的村妇,在痛失丈夫儿子之后只身进城,与其说完成儿子的遗愿,不如说是给中年女人一个警醒,一记响亮的耳光。

        龚晨霞:陈聪的《艾草的守望》(2015年第4期)中的艾草,是一个打工外出者留守在家中的结发妻子,赡养老人,抚养小孩,具备传统的农村女性的一切特征。艾草的丈夫吴宇,为了给艾草买一条金项链,出门打工。但在打工过程中,因为难解生理需求,与巧珍做起了临时夫妻,但没想到巧珍怀了孕。吴宇将打工的大部分钱偷偷藏在巧珍的枕头底下,回了家。艾草这时却已知道真相。怀着孕的巧珍来到了吴宇家,把吴宇留给她的钱给艾草买了一条金项链。她善良,心软,自家男人一认错,就把之前的所有委屈都一股脑儿吞下。就像一根艾草,扎根于黄土地中,有一种特殊的黄土地或质朴或平实的味道。谁导致了她的守望?民工者的生活状态。城市与农村,外出与守望,一群进城的农民工,他们被生活管控,被经济压力所折磨,被现实逼迫。

        七、婚姻的隐忍与无奈

        邬嘉瑶:叶凉初的《后事》(2015年第3期)讲述了婚姻不仅仅是性与爱,还有欲望与自制的强烈冲击,以及对于死亡、背叛、秘密的不同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生硬难啃,讲述的是主人公苏雅萍吃了减肥产品后患了胃癌,丈夫刘大龙与卖减肥药的黄梅产生了婚外情。苏雅萍患病之后,才对朝夕相处的一切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只是她对家庭与婚姻的理解有了改变。苏雅萍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的态度成为了小说的线索。起初的她,即使身体衰败,精神却异常的旺盛,她因丈夫的出轨而气愤,因自己将小三引入婚姻而悔恨。随后是平静,精神依然充沛,因为她拥有着丈夫的秘密,而她不舍的是非亲生的唯一的女儿。最后,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绝望,她能预料到丈夫的结局,所以一切都于事无补。在这样一个婚外情的大背景下,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人对于征服与承受的取舍。就结局而言,刘大龙自始至终都无法承受欲望的诱惑,沉迷于征服的喜悦,这让他最终一败涂地。苏雅萍无法承受女儿因自己的婚姻而遭受不幸,于是决定为刘保守秘密,一忍再忍。正如小说里所说:一个人强大不在于征服了多少,而在于承受了多少。就像苏雅萍临死前在病房中看到的蚂蚁。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却依然在奔波,谁不愿意去征服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多么与众不同?而诱惑就常常抓住人类的这一弱点,金钱、权力、美色等等,让贪婪和虚荣漫无边际地扩散。

        邓雪云:流瓶儿的《盛夏已过》(2015年第7期)写得十分纪实,就如同题目一般,整篇内容也并没有运用过多华丽的文字去描绘修饰,看似平铺直叙,然而却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了文章里每个角色的存在:敢爱敢恨又略带自卑的女主角于秀、在城郊过着平淡却又幸福的生活的加颖、真心爱着于秀的二峰、待人热情的老太太等等,刻画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角色。家庭生活的不幸使她没能感受到父爱母爱,在大学时有个真心相爱的男生,出了社会后陆陆续续与许多男人约会、相爱,失去工作的她几乎对生活失望透顶。或许在于秀心里也是十分向往这种宁静幸福的生活,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带着“面具”的人们,所以在二峰对她表达出爱意时候会感到开心,但在于秀心里,更多的是自卑与缺乏安全感,同样也是在二峰表达爱意的时候她不敢猜想不敢答应,她在担心在害怕。“高速公路上,车辆都在飞奔,不能停歇”表面上说的是车辆,但其实指的是于秀的心始终是要回到喧闹的大城市,就算真爱了二峰,但也不可能会为他停歇。“无人问我寂寞向何处去养伤,原来是我的心境高到变为偶像”这句歌词讲的恰恰像是于秀,并不是她不爱,只是因为她不敢爱。小说的最后并没有为我们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但也正因如此才让读者拥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课后小结】

        让文学期刊走进课堂,是我在给本科生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时萌发的一个想法。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想法,是因为我们课上课下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过多地聚焦于知名作家的作品、获奖作品、年度排行榜作品和现象级文学作品。而我一直认为,一份普通文学期刊所刊发的作品其实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的文学创作现状,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作者队伍和作品质量的整体状况。我很担心这个想法是否会得到同学们的响应,所幸的是,同学们给予了热情的支持。非常感谢同学们与我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同学们对于2015年《雨花》杂志所发表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热情高涨的研读,其中的观点无论是稚嫩、跑偏,还是深刻,都体现出读者对于文学的多元化审美标准和阅读体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以上所摘录的这些作品和同学的讨论以外,同学们还就《冻结》《小县城》《台湾牛》《苇叶青青》《失而复得》《端午,端午》《烽火记忆》《滚铁环》《花》《母亲的槐树》《天堂时光》《我不敢老》《黑夜降临在白色的墙上》《和毛纯一的非虚构》《北海夜话》等作品进行了讨论,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呈现,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也请未能在此呈现的同学谅解。

        本次讨论只是一个尝试,其中有许多未曾想到的问题,如因刊物所发作品数量庞大,前期准备的时间过于仓促,许多优秀的作品没有得到讨论;讨论的题材也过于集中于小说,对散文、诗歌等几乎没有涉及。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

         

         

        附录:

         

         

           《雨花》2015年部分被选载篇目

         

         

        20153期《推销员》作者:朱山坡 (责编:刘春林)    

        选载入20155期《小说月报》

         

        20153期《咤叫的乌鸦》作者:黄跃华 (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20155期《小说选刊》

         

        20153期《母乳与狼奶》作者:刘兴雨  (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20155期《杂文选刊》

         

        20153期《富春山居图》作者:育邦(责编:李风宇)

        入选《2015中国诗歌排行榜》、《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0154期《任性者的命运——从《红楼梦》说起》作者:王干 (责编:刘春林)选载入20154期《小说选刊》

         

        20155期《绑架犯和他的女儿》作者:海潮 (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2015年《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

         

        20156期《和毛纯一的非虚构》作者:樊建军   (责编:特约编辑李新勇)选载入2015年《长江文艺》选刊版《好小说》

         

        20157期《镶牙左》作者:袁炳发   (责编:特约编辑王往)

        选载入20158期《小说选刊》

         

        20157期《天窗的忧伤》作者:陈思思 (责编:特约编辑王往)

        选载入2015年《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

         

        20158期《丑闻》作者:孙频(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201510期《小说选刊》

           

        201511期《绝版》作者:辛易(责编:王诗茜)

        选载入201512期《小说选刊》

         

        201511期《绝版》作者:辛易(责编:王诗茜)

        选载入20161期《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

         

        20158期《映在镜子里的花园》作者:葛芳(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散文·海外版》20156

         

        20156期《小县城》作者:罗望子(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散文选刊》2015年第9

         

        20156期《福地》(雨花下半月)作者:叶炜(责编:李风宇、刘春林)选载入《长篇小说选刊》

         

        201511期《盐河旧事》里《拥有》作者:相裕亭(责编:李风宇)

        选载入《小小说选刊》20162

         

        (据不完全统计,另有数十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